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约束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技术创新速度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发展效应体现出来.转型期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产业结构约束效应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速度和技术扩散速度跟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绝大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产业结构高度化集聚效应的梯状分布.为此,应该采取积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实施产业反梯度转移,放松管制,规范产业进入行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在降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同时,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发展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初级化不利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相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构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后发现,不同层次的产业结构水平在金融发展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随着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会强化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陕西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及三次产业结构内部特征.研究中发现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却相对较小;并且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同时发现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最后对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对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成果: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使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和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使工业化进程呈现出有序的阶段性。从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表现为从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增长转化为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的增长,继而转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增长的演化过程,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劳动力在三大产业分布结构的有规律性变化;从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来看,则表现为从以轻工业为主,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分析1978—2016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进的基础上,从结构偏离度和协调度两个维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法与GM(1,1)预测模型测度并检验就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长期高于产值比重,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主要以重化工业和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趋于均衡,但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业吸纳空间有待扩大。该文认为,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就业带动效应,以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能源强度分析的完全因素分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北京市三次产业角度出发,分析能源强度变化情况,并进而分析强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利用完全因素分解方法对1998—2006年间北京市的能源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未来北京市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是继续加强技术创新,以及深入优化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诉求和手段。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情况,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污染物排放水平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三次产业间比例优化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角度,提出生态文明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在产业间层面,保持第一产业产值稳定增长,控制工业产值,适度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各产业层面,要促进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但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很突出,因此应该取消农村劳动力流动壁垒,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中心主题。文章以1978~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结构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与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城市化推进是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产业结构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载体,其持续合理调整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保证未来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数.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通过统计数据与计量模型,从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换情况以及三次产业关联程度三个方面对现阶段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基本合理,但是三次产业相互关联不够紧密,不利于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变迁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凝练。按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特征,将美国二战后至今的产业结构变迁历程划为六个阶段,在分别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认为美国产业转型升级有五个主要特征,即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产业在国际间梯度转移、产品高附加值持续创造、不同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和产业生产效率区别增长的过程。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是驱动美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我国稳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实践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等。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辽宁产业结构的逆向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产业结构的特点,从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出发,整理辽宁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数据,分析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乡村工业化停滞甚至后退;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重加工工业发展迟缓;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层次低。指出了辽宁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相悖的逆工业化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中部地区代表性的省份———江西的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优化所包括的两部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生产要素资源(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在产业间的配置尚未完全形成产业结构系统性协同的效果,并且三次产业的相对地位即比重趋向不协调,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低;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原因,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重化工业化不仅表现在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还表现在重化工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大型企业占主体,即产业组织的重型化上。重化工业在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资本积聚过程等几个方面都会对产业组织产生影响,同时也受产业组织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技术创新对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选取三种专利的申请数和二三产业在GDP中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Eviews8.0来探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对依托技术创新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亟需加快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还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互为格兰杰成因,并且彼此的影响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升级一般通过技术进步和分工演进两条路径展开,利用贵州省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3个重要因素,发现:技术进步、PGDP、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与产业结构层析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这表明技术进步、交易效率所引致的分工演进均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与发达省份相比,贵州省仍面临农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的困扰,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和分工层次低。鉴于此,建议贵州省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机制,破除阻碍和制约分工扩展的一切顽疾积弊,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方法对重庆市2005-2015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并以Moore结构值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重庆市就业结构相对于其产业结构的时滞效应.研究发现: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系数在2005-2015年有所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的增加提高了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重庆市就业结构相对于产业结构滞后时间为4年.最后,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新农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口流动对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农村产业结构分为三个层次,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了人口流动对各层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论是:人口流动与农村各层次产业结构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第三层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最高;与第一层次产业结构相关度次之;与第二层次产业结构的相关度最小。在人口流动的作用下,农村第一层次产业中的经济作物比重提高,第二层次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四业共存并按需发展,第三层次产业中的二、三产业比重增加。总之,使农村各层次产业结构得到全面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