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语言作为一个体系本身并没有性别歧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最明显表现是在词汇的使用上.性别歧视主要是指对女性的歧视.因而随之产生了许多对女性不公的词汇和表达法.这种偏见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中来,仔细分析这类歧视性语言及其使用,可以使我们对英语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有进一步了解.本文拟从词汇结构、语义变化、台风命名这三个方面对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探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2.
从汉字、词汇、表达等方面说明汉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存在大量带有性别歧视痕迹的语言现象,分析了造成语言的性别歧视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 (表现在词缀、词汇、称呼、俗语、谚语、隐喻等方面 )反映了英语国家中性别歧视问题。这些现象是由历史、社会、心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2 0世纪 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性别歧视语言进行了诸多改革 ,使英语发生了许多变化。笔者进行了一个旨在研究这次运动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的影响的调查 ,认为语言改革只是一种表面的变革 ,只有现实生活中女性地位提高了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才会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词缀、词汇、称呼、俗语、谚语、隐喻等方面)反映了英语国家中性别歧视问题.这些现象是由历史、社会、心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性别歧视语言进行了诸多改革,使英语发生了许多变化.笔者进行了一个旨在研究这次运动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的影响的调查,认为语言改革只是一种表面的变革,只有现实生活中女性地位提高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才会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语言,本文首先从造字、构词、语义等方面论述了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然后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成因分析。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并最终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6.
由于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 ,导致性别语言的存在。而性别的差异又在地位、权势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 ,在语言中表现出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并试对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英语语言出发,分析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视男性用语为主体,女性用语为变体或附属;两性词语在词义上不对称;词汇排序上遵循"男先女后"的原则。接着从劳动性别分工、宗教思想、性别角色社会化三个角度对之进行原因解读。这为当前的性别语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立足女权主义立场,借鉴了批评语言学的方法,从英语广告用语的角度,分析了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歧视现象的原因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藐视和压迫,其根源来自男性对文化、语言和知识体系、大众媒介的控制,消除这一现象的根本出路在于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9.
论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本文从词汇、语义、俚语、俗语等方面探讨英语语言使用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性别的歧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态度。由于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女权运动的倡导,今后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采用性别平等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性别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描述女性的语言视角出发,在词汇、姓名、语义等方面对俄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就会发现:俄汉词汇系统中名词和代词的构词机制充分体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尽管俄汉姓名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其中仍隐含着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汉语中的贬义女性词汇和俄语女性词汇的语义减损现象都反映出俄汉文化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1.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语言教学交际法涉及的基本概念“usage”和“use”的阐述,力图证实语言教学交际法的科学性和有助性,以期推动它的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4.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把"是"判断和"具有"判断看作是两种最基本的判断形式,"是"判断与形容词相关,而"具有"判断与名词相关,它们都源于亚里士多德主谓命题形式(S是P)中的"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既具有逻辑意义(作为系词"是"),又具有存在意义(作为动词"有"),它既与形容词相关,又与名词相关.然而,命题主谓理论的发展使形容词逐渐成为谓词域的核心形式,而名词等形式被忽视了,"是"的"具有"意义也丧失了,命题形式日益形容词化,命题语言成为形容词性语言,由此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哲学问题.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对形容词性的命题语言的批判,恢复和确立以名词为主要形式的日常语言的地位,从形容词性语言走向名词性语言.这一结果被胡塞尔称为"具有"判断的恢复和形容词名词化,是语言哲学的内在转向.  相似文献   

20.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