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招聘单位在初步审核应聘者的基本情况后,如果有进一步的考虑,通常要安排面试应聘人,因此,招聘面试对于应聘者而言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机会,把握得如何,则对于应聘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传统激励理论没有把组织文化当成激励,更没有认识到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之一。事实上,组织文化是员工激励的基础。据相关案例研究证明,组织文化对员工具有重大的心理影响和行为规范作用,优秀的组织文化能够让组织成为一个整体,而且组织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组织文化与员工激励相容,对于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较高的员工组织承诺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减少员工离职,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基于316份调查问卷,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将员工心灵智力对组织承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心灵智力的5个维度与员工组织承诺正相关,而且组织支持感在心灵智力的5个维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组织变革对员工绩效产生的影响入手,具体探讨了组织变革的四个方面即组织结构变革、组织文化变革、组织技术变革、组织人员变革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有计划并且得到员工支持的组织变革会对员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代表员工共同价值观和利益观的组织文化变革会推动员工绩效发展;替代式技术变革会对员工的任务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研究了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组织公民行为通过增加员工的社会资本,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自身的印象管理行为在组织公民行为和社会资本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企业管理者注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提升员工绩效中的作用,注重利用社会资本在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间的传导作用;企业员工要重视组织公民行为对自身社会资本积累及工作绩效提升的作用,并结合印象管理行为,提升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效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组织员工边缘化的定义、特征、类型、成因、影响、边缘员工困境、防治、实证8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学者们对组织员工边缘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对组织员工边缘化的研究在员工边缘化的管理理论基础、员工边缘化的判断标准与量表开发、组织员工群体边缘化、边缘化员工的利益诉求与维护、不同层级的员工边缘化以及组织员工边缘化的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6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离职是现代企业组织中常见的员工“组织新陈代谢”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避免员工离职或者良性利用离职是组织管理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将Stackelberg博弈引入员工离职行为的分析,发现存在组织可承受的离职倾向,其具体值取决于员工个体的边际收益系数和组织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系数,同时与组织内部形成的员工关系结构有密切联系.因此,离职行为的控制和避免也可以通过员工节点所处的组织结构、组织位置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组织社会化是指新员工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身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即新员工进入组织后塑造自身角色的过程。组织认同理论认为,基于团队视角下的共享型领导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作用机制表明:共享型领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新员工的团队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共享型领导通过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组织社会化产生跨层次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整理员工敬业度概念内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原因进行研究,可以把当前研究结论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中组织因素起最主要作用,而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大部分组织因素可以归入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强组织支持感是员工敬业度提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当前研究证明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正是企业承担起对员工社会责任的主要结果。最后本文提出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通过组织支持感作用于员工敬业度、组织支持感起中介作用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对组织的忠诚问题是影响组织效率及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而员工和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不协调是造成员工忠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组织应从心理契约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忠诚度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和724份问卷调查数据,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测评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综合得分较老生代农民工高出0.157 766。文化程度、务工年数对农民工融入城市有正向作用,年龄、婚姻、兄弟姐妹数等变量影响不显著。是否有亲属在政府部门、参加同乡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因区域和企业所有制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老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则只受文化程度和务工年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事检察监督方式,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为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所确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具有提升诉讼效率、促进案件合理分流、尊重审判独立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现有的制度设置也存在程序规则混乱、适用范围模糊,以及缺乏效力保障等诸多缺漏,需要从完善程序性规制、厘清适用范围以及建立效力保障机制等方面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在城市间流动是中国现存的普遍现象,本研究以农民工城市间流动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并对多次流动的后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家乡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外出务工时间,以及外出前拥有的技能,非东北地区的农民工流动性高于东北三省的农民工。从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后果来看,经过流动,职业声望上升非常小;从收入变动来看,流动多次并不必然带来收入的上升,但多次流动却能使低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农民工随着流动次数的增加,选择大城市的比例上升;多次流动也带来农民工对技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农民工为城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与城镇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甚至是缺失,尤其是养老保险。虽然我国很多地区为农民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其工作的短期性、流动性与参保的长期性、地域性相矛盾,使农民工不能持续参保,进而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与退保率高的现实性问题存在。从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性出发,根据不同类别农民工自身的特点与影响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农民工应该选择何种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参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进城后,无论城市社会还是农民工自身都不能把进城农民作为城市的主人。鉴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在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完善城市融入机制迫在眉睫。政策上的制度体系异化、社会保障缺乏,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自身 条件限制等问题的存在,威胁到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自身不断完善改进,进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生存现状与和谐城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工潮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大势所趋。随着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人数逐渐增多,已经事实上成为城市建设者和生存者的一员(社会阶层)。但在城市GDP大幅增长的同时,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在现实生活方面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当前,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同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真正做到农民工在政治权益、经济待遇上的公平、公正,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奖励到权利——生育护理假的正当性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护理假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男职工在妻子生育时所享有的照顾配偶和婴儿的假期。目前我国把生育护理假作为计划生育奖励手段具有局限性,忽略了职工的基本需求,不利于职工权益保护,也与国际社会保障立法趋势不相符,因此我国应该赋予男职工享有生育护理假的权利。生育期间家庭收入降低、支出增加,为了保障职工休假权的实现,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能够实现休假权,国家应该通过生育保险制度为其在生育护理假期间提供津贴保障。如果男职工确实因工作需要无法休假,单位应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8.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利益攸关的一个重要群体,研究其心态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广州的档案资料为研究基础,系统深入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工人阶级的复杂心态,并探讨了影响工人心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国家对工人阶级意识的建构与塑造是工人思想意识发生巨变的关键因素,而阶级地位的优越感与现实利益的得失是影响工人心态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CHIPs调研数据可知,农民工收入与其幸福感的关系同样表现出“Easterlin悖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对农民工幸福感起正向作用的并非家庭收入本身,而是扣除生活必要开支后的剩余部分,说明农民工幸福水平的提升并不止步于基本需求的满足。(2)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严重损害其幸福感,但随着农民工收入的提高,其损害程度会逐步降低;与同村村民间的收入差距仅负向影响低收入者的幸福感。(3)收入对新老一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关注经济因素的作用,与城市居民、同村村民间的收入差距均不利于老一代农民工幸福水平的提升;但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与同村村民间的收入差距作用并不显著,说明他们并不将同村村民视为相对收入的参照对象。(4)当前,农民工的幸福感并非局限于单一的经济诉求,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流动方式等非经济因素同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罢工权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研究认为,罢工权实际是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暂时停止创造增量利益的权利,罢工是劳动者实现自己劳动力权益和制衡雇主或用人单位财产权优势滥用的行为。文章运用陈乃新先生的“增量利益关系理论”来解读罢工权法律保护的经济意义,从这个维度分析有利于科学地开发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公正地保障劳动者的经济发展权,从而提高劳动者创造增量利益的积极性,为实现劳资政三方合作共赢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