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的大具乡、大研镇和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的实地调查,认为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这种造纸方法除与西藏接近的云南迪庆以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国内关于当代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研究情况综述于后,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继续探索与研究。 一、永宁纳西族母系制和婚姻家庭之争的源起 1962年宋恩常先生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了《纳西族母系家庭》(《民族团结》1962年8月号)一文。提出到民主改革前,在云南永宁纳西族的社会里还存在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许多特征。他们的家庭在很多方面仍然保存着母系家庭的特征和原始共产制的原则,其婚姻形态是通过望门居的“阿注”关系表现出来的,表明他们还处在对偶婚的早期阶段,并保留了极其明显的群婚特点。其后,詹承绪在《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史学月刊》1965年第7期)一文中,对其特征列为三点:第一,以“阿注”异居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永宁县和四川俄亚乡等纳西族聚居地的深入考查,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形成的环境以及对纳西族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人口只有二十几万,但有灿烂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拥有用象形文字书写的数万卷古籍,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一百多年来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研究者始终不绝,近年来更呈热门趋势,各国不少专家学者从多种学科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很多青年学者把纳西学选为博士论题,国际上出现了纳西文化研究会,各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本文拟简略地把西方国家的纳西学研究情况作一介绍,以飧国内同好。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来,纳西族以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纳西族研究一时蔚为大观。据粗略统计,有关纳西族的专著和文章达三百余种。本文仅就笔者管见所及,对国内研究提出的一些问题,试作述评。一、族称和族源族称一九三六年,陶云逵先生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写了《关于么(此夕)之名称、分布与迁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纳藏文化交流研究是纳西学和藏学两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公元8世纪开始,大量的苯教徒迁居于丽江一带,使纳西族文化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历史上,藏族和纳西族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但苯教与东巴教关系研究的藏学学者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宽藏学研究领域和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互动研究现状,系统梳理和总结纳藏文化交流研究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有其一定特点,东巴古籍为我们研究纳西族先民的思维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把握纳西族先民思维方式的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纳西族的思维习惯、理解和继承其文化传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学术探索》2015,(3):2+157
[学术名家文丛]和志武和志武,纳西族,已故,著名的东巴文化学者,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出生于有名的东巴世家,年轻时就熟悉东巴文化,会念东巴经,会写东巴文,会跳东巴舞。195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干训班,多次到纳西族地区调查东巴文化和纳西语,并参与制订纳西文拼音方案。历任民语系教员、丽江师范教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民族学研究员、省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学院博士生导  相似文献   

10.
云南纳西东巴文化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阐述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民族学的演进及其与政治的关系。丽江地区政府为了重塑民族形象 ,发起了一场旨在强调民族特色的运动。其核心是重建纳西族东巴文化。然而 ,要使东巴文化合法化 ,就必须除去传统东巴教中的不利成分 ,如封建迷信的东西 ,这样就能达到使纳西族成为一个好学、文明和先进民族的目的。这种变化正好可以解释纳西族的二个特点 :纳西妇女和山区纳西人 ,他们通常被作为纳西族不同文化的代表。目前重塑纳西族民族特色的各种举措 ,显然与当地政府试图扩大其影响不无关系。居住在云南省的纳西有 2 5万人 ,[3 ] 为…  相似文献   

11.
段红云 《学术探索》2004,(9):107-111
纳西族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丽江木氏作为统治丽江近五百年的纳西民族上层势力,对纳西族社会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等的发展变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云南众多土司当中,也具有代表性。作者对元代以前丽江木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木氏不断崛起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木氏崛起对纳西社会变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祭祀仪礼田野考察的研究报告.作者在对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和四川美姑彝族毕摩深度访谈基础上,实地观察东巴和毕摩主持的祭祀仪礼,探讨纳西族东巴教和彝族毕摩教的仪礼传统.作者详细记录了东巴和毕摩送葬仪礼的仪程,并对仪礼蕴涵的宗教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国纳西族研究学者洛克收集到的一幅纳西族桑尼巫师在举行巫术仪式时所用的卷轴画表明,桑尼巫师不同于东巴的神祇信仰,他们的神灵观念中具有较突出的本土特点。此外,纳西族本土神祇和外来神祇在纳西巫师神灵观念中的整合现象,从这幅画中所反映的集桑尼主要守护神、东巴教神祇和祖师、东巴教中的“风鬼”、占卜女神以及与古羌人有关的姜子牙、道教城隍神等于一体的特点中较明显地凸显出来,即诸种宗教观念在纳西族民间巫师信仰中得以整合,外来宗教对于纳西族本土宗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东巴经》"五行"记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在汉族地区广为传播,而且对部分少数民族也有深远的影响.纳西族的<东巴经>中就有大量记述五行的内容,可分为讨论"五行"思想来源和功用的两大部分."五行"思想与纳西族的宗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纳西族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古文字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文字的创始 纳西族约有三十万人,分布在沿金沙江上游的东西地带,江东的宁蒗、盐源、盐边、木里和江西的丽江、中甸、维西、永胜等县,都有纳西人居住。其中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主要聚居区,有十八万人。纳西族古文字就流行于以丽江为中心的金沙江以西各县的纳西族地区。 纳西文字有两种,一为象形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符号,属于表意的原始象形文字,纳西语意为木石之痕迹,说明这种文  相似文献   

16.
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本土和外来文化形成纳西族厚重深沉的多元文化奇观,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传入后对纳西族社会的种种影响;文章还剖析了佛道教与东巴教一起形成的对纳西族社会的混融性影响;佛道教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冲突,如洞经音乐团体与“白沙细乐”音乐团体所产生的冲突。文章对探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如何在一个民族的肌体中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引起它的文化重构和变迁,对其社会产生多重性的影响这一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学术探索》2012,(4):F0002-F0002,F0003
李闲文 李闲文,云南永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1991年就职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曾分别担任哲学所、社会学所副所长。1991年至2010年就职于云南民族大学,曾任科研处处长、图书馆馆长、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专攻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和哲学,主攻纳两族缘形文字、东巴教和东巴文化。多次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等荣誉。以《东巴文化与纳西哲学》一书入选《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自治乡的纳西族,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有24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9%。苏达河北岸的俄亚村则是该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1060人,占全乡总人数的25%。全村除一人为上门当赘婿的藏人外,全部为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数的42%。  相似文献   

19.
元以来纳西族与傈僳族社会发展差异原因初探高志英纳西族与傈僳族都是以氐羌为主发展而来的民族群体,语言同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聚居区域相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繁衍、生息在滇西北高原的横断山脉地带,两族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自元...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居住、生活的云南丽江一带,自古盛行“三朵节”的风俗。(详见本刊本期《“三朵节”的由来》)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中甸白地“白水台”表演歌舞、赛马、进行野炊、丽江坝子有妇女“见丹节”、“牧童会”等活动。纳西族人民家家户户盛装前往,热闹非凡。这一风俗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