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简要评述了企业组织演化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学派的分歧以及企业组织演化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指出其在新时代的融合趋势。阐述了企业的共生演化框架的基本预设,企业组织共生的条件和组织演化的方向,以及企业组织共生演化的机制。研究认为,社会科学化了的共生理论是一种分析和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的方法论。运用共生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构建一个更为综合的企业组织演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理论打破了牛顿确定论的简单性、稳定性和线性的均衡范式,为组织演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文章通过构造组织演化势能模型,借助突变理论得出了渐变和突变共生于复杂的组织演变过程中,且所涌现出的双模态、不可迭性、发散性、突跳、滞后性和多径性等复杂性特征是他组织与自组织的结果。提出了进行组织演化复杂性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初步探讨了共生与融合对产业系统演化的作用。基于IT产业的特点,文章首次描述了产业融合、产业共生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共生与融合运行的内生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分析共生状态的稳定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产业系统的子系统相互协同发展或相互间的竞争程度不大时,产业融合可以实现,并且融合型产业与原有产业是产业共生体。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产业系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区域企业集群共生模型及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许多与生物相似的特性,这决定着其在区域经济中会不断经历与生物种群相类似的演化过程。区域集群企业的进化主要受集群企业个体适应度、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三个因素影响。区域企业集群的演化实质是区域经济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藕合而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其发展受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双重制约。在复合机制的支配下,区域企业集群的发展以分时段、动态性、多参数的复合Logistic曲线式增长,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和轨迹。  相似文献   

5.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演化论是结合了产业演化相关理论,制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前沿学科,对近些年来产业组织演化思想的归纳以及对我国产业组织演化理论和实践成果加以总结和梳理,结果表明,对它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显得格外有意义,同时也拓展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组织惯例与环境变化的匹配问题是研究组织能否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虽然惯例生成观理论与组织免疫理论都描述了一种组织内生性的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两种理论各有不足。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则是一种根植于惯例生成观理论、组织免疫理论以及免疫网络理论的惯例演化新理论。该理论将组织惯例与环境变化相匹配的演化过程类比为免疫系统选择一个在抗体独特位上具有合适抗原镜像对应物的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过程。该过程是一个由惯例运行中的具体情景及惯例的明示与实行三方面构成的循环交互模式,其中具体情景是指组织在持续修改惯例以应对环境压力的变革过程中某一时间点上与惯例执行相关联的具体情境,惯例的明示是一个由一系列启示构成的组合,而实行则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所采取的特定行为,三者之间的路径关系可用组织监视、组织防御、组织记忆来概括。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是一个资源、信息、技术共事,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相互依赖的社会。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共生共存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个共生时代所体现的哲学和伦理基础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又尊重不同主体的独立性及价值现,完善人类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生物的共生演化理论为隐喻,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映射分析。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所经历的不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有限相关多元化本质上是一个共生演化系统,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历程。一旦形成稳定的核心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共生演化系统趋于成熟,从而能适应更为多变的环境,而此时企业仍受共生演化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路径是一个复杂的变异过程。从自组织理论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和动力,模拟了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公共服务共生是指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系统通过交互式作用,达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供给状态,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由外部动员转向内部主动生成的途径,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自组织效应、功能内部化效应。共生界面亲和、共生利益共享和共生环境畅通是产生共生的关键。目前影响城乡公共服务共生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主体上的分殊、社会保障制度上...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组织理论集中考察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变革方向。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放入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中,强调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有机互动,为拓展企业家理论的研究领域和重新审视已有理论提供了动力和依据。中国的企业家是伴随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而不断成长起来的,转型经济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定势使中国企业家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群的研究成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研究的重点。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城市群的研究中,其意义在于把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从企业、产业、城市扩展到了城市群,拓宽了生态学的研究空间,与此同时也为城市群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将从城市内部各子系统共生、城市共生和城市群(区域)共生三个方面,集中梳理和归纳共生理论在城市群研究中的成果,旨在为我国城市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基于组织生态视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基于种群演化视角考察集群及其企业的演进,介绍了组织生态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种群的演化过程模型,将产业发展的地方集聚现象看作是产业整体演化下相对独立演化的地方种群生态系统,从而将集群演进纳入种群演化的框架之下。基于组织生态的集群演进研究不仅关注集群整体的演进,还关注集群企业与周围演化环境的互动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复杂性组织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复杂性组织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适应性造就了复杂性.在发展的基础上,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适应性关系问题,两者具有统一性.并根据复杂性理论建立了组织进化的框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这为复杂性组织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放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经常在获取外部知识资源和保护核心知识不为竞争对手所得之间陷入两难,而保护核心知识与推广主导标准也使企业陷入一种典型的创新悖论之中,这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尤其典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企业自身采取怎样的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问题却鲜有涉及。对美国制药产业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是从整合性封闭创新模式向模块性开放创新模式螺旋式演进的,而模块性开放创新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外部知识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促使企业在与外部知识机构进行良好合作的同时,规避潜在创新风险,有效解决创新悖论。  相似文献   

16.
物流发展与组织模式的演进及其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物流发展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关注的背景下,从组织演进这一角度研究和考察迄今为止的物流实践与组织演进,可以看出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产生、推广、战略化、信息化四个阶段,组织演进也呈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即从分散管理、功能集成到内部一体化、过程一体化。可以看出物流发展的阶段与物流组织结构演进的各阶段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信息技术、利润等关键因素导致了二者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出现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结果 ,而企业因规模过分庞大而导致的组织结构失效问题则产生了市场对企业的替代 ,这一过程通过外部化来解决。在企业对市场的代替过程中 ,企业的组织结构经历了U型、M型、H型等发展阶段 ;而在市场对企业的代替过程中 ,企业则向网络型组织结构转化 ,表现为母子网络和虚拟网络结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合法性(legitimacy)问题在政治科学和组织科学两大领域都得到了重要关注。虽然两类合法性可以共同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对社会价值和规范的思辨起源,但从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对于政治合法性进行系统论述之后,两者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发展轨迹与学理架构。目前我国学术领域的实际情况是,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引入和应用较为广泛,但组织合法性理论及应用在国内文献中很少出现。为此有必要通过比较两大合法性理论之间的异同,来进一步推动国内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理解和应用组织合法性理论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组织惰性研究零散地分布于管理理论各学派的论述中,侧重于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之后的组织惰性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组织生态学、新制度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基于组织演化的组织惰性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组织惰性的内涵、生成与克服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两国论”不存在任何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和“法律”关于中国领土及一个中国之规定,分析”两国论”不仅违背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原则,而且也违反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法律”,与台湾地区现行的法规性规定相抵触,没有任何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