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代中医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情志相胜疗法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 ,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早在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就对它的基本原理和治疗程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 ,历代医家对它也加以完善和发展。情志相胜疗法对中国古代中医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诗经汉学抒情本体论辨析——以孔颖达“情志”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是诗经汉学的集大成者.郭绍虞先生认为孔颖达已经将"诗言志"中的"志"同"诗缘情"中的"情"统一起来.其实,诗经汉学将情感体验纳入了特殊规范.孔颖达所谓的"情志"被更严格地限制在政教规范之中.孔颖达通过对"感物说"的引进、改造,对"诗人"身份的特殊处理来实现这一理论意图.他用"感物说"解释"情志"的产生,又将"物"限定为政教善恶,从而使感物而生的"情志"被彻底束缚在"政教"这一核心之上.他将诗人与诗歌所描述的情感事件的主人公区别开来,为每首诗都是诗人"有感于政教善恶"而表达"美刺"之志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形式,并且进一步要求诗歌所表达之"情志"必须超越个体的经验,而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和政治道德合理性,从而将抒情诗歌的情感本体彻底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历代情志养生观 ,探讨了情志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指出应注意调节情志 ,促进肝气疏泄条达 ,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才能五脏调和 ,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论长期存在着“讽喻教化”和“吟咏情性”两种认识,两汉则是联系“言志”和“缘情”的过渡阶段,其诗学思想呈现出“情志合一”的面貌。由《诗大序》提出的“情志合一”的诗歌本体论,不断在诗赋创作和理论中体现。“志”乃是“诗言志”观念的延续与发挥,而“情”是更为有价值的提法,是文学思想萌发的标志,是诗学走向自觉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5.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从创作主体内在生成和发动的因素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诗人情、志的内在一致,指向群体性怀抱的志意与杜甫内在的情感取得了一致,情感特别深厚;二是,在现实中,杜甫的志意(报国、济世、忧民)也受到了挫折,情志发生了矛盾,情感深沉郁结、不可排遣,体现在创作风格上即"沉郁顿挫"。情志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弄清其发生机制对诗人创作个性的形成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是西方刑法理论中的一个传入概念,其是责任与行为同时存在原则一个例外。原因行为说主张的原因行为是其可罚性依据、确定实行着手的关键也是原因行为的主张是一种扩大刑法规制范围的理论观点。其与现代刑法观念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概念的分析、对于其可罚性依据的探究,可以发现同时存在原则缓和说的理论主张是一种符合现代刑法发展趋势的学说,其就更加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图书进行医疗保健,这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课题。我国人民利用图书进行身心保健的历史久远,祖国医学中的情志相胜理论,既说明了图书健身祛病的原理,又阐述了利用图书进行身心保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官体"诗学理论辑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对一代“唐音”的形成影响深远。他们不但留下了一批颇具新意的诗作,而且有明确的诗学主张来倡导“新变”诗风。通过现存资料的网罗勾稽,可以见出,“上官体”诗学理论内容涉及声律、对偶等艺术手法和情志意兴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从诗风流变的角度而言,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相似文献   

9.
犯罪构成究竟是一种法律的规定,还是一种理论上的学说?本文通过对犯罪构成概念的产生、发展、犯罪构成的功能、刑法条文对构成要件的规定现状等问题的分析,认为犯罪构成是法律人依据人们认同的基本道理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对刑法规范进行解释、分析的结果,它既具有理论属性,又具有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及当前医学模式转换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形神统一论”、“五脏情志论”、“体质气质学说”、“天人合一论”等中医心身相关思想中贯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现代医学要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要从治疗、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借鉴中医学的心身相关思想和理论并对中医学在人文内涵和生态意义上的启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中国的哲学,不仅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刑法的立法、司法及法律意识等各个方面。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应该借鉴和吸收其合理的成分,如整体观、辩证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12.
阴阳辩证观在“易——老”哲学系统中占有显著地位 ,它是“易——老”哲学的基础 ,也是其真谛所在。中国民俗文化受“易——老”哲学的影响颇深 ,在其事象里深蕴着或著或微的阴阳民俗事象的辩证思想。本文试图阐述“易——老”哲学的阴阳辩证观之本质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古太极图中所包含的有关阴阳的民俗文化信息及其应用 ,从而探析阴阳辩证观的本质特点和中国民俗文化脉络的发展 ,把握相关民俗事象的功能与特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中国阴阳哲学的内涵及其对建筑空间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对单体建筑、组群关系及城市系统三个层面模糊空间形态的分析 ,指出阴阳哲学思维下的模糊空间是一种亦内亦外、包容共存的空间形态 ,具有调和互济以满足多层面人性生活的特质 ,其在现代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理论在明代中期以后表现出一种泛情论倾向,这同西方文艺美学理论中的泛爱论、泛性论明显不同。泛情论倾向的出现同中国文学史上重情的传统有密切关系。其理论意义和思想价值突出地反映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对人性和人的生命意识的张扬,二是对作者主体意识和主体情感的肯定,三是重视情趣的审美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远在邹衍之前阴阳五行说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形态。阴阳的特殊含义在殷商以前已经出现 ,将阴阳与灾异结合在一块 ,出现在《周易》时代 ,五行可能产生于夏代 ,明确于商代 ,阴阳与五行互为发明的时间早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取象于自然的阴阳五行是邹衍发表其宇宙本原之生成的基础。在对儒家宇宙观的批判中 ,战国后期的邹衍提出了“裨海”、“大瀛海”等的概念 ,从而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引向更广袤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追述系统思想的医学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宛 《南都学坛》2001,21(6):121-124
成书于我国战国时期的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以整体思想为主导 ,提出了“天地一体”、“五脏一体”、“人与天地相对应”等学说 ,蕴涵有丰富的系统论思想 ,概括了“一般系统论”的所有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料的英汉情感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而且在情感概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一定的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5种基本情感隐喻——爱情、快乐、伤悲、愤怒和恐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情感隐喻表达式背后的概念隐喻在类指层面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特指层面上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简评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维模式的双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机论自然观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认为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并用对立统一观点来看待事物间的矛盾运动.它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可贵的,但由于古人的滥用,这个学说在许多领域中阻碍了中国传统科学的进步.不过它所蕴含的一些基本观念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对当代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鶡冠子的理想政治和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他对一些大国不能得志于天下,深感痛惜。他深思败亡之由,并借此提出自己的理想政治论——“五正论”,即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这是以时间(上古到当前)、政治的理想程度(由神化到事治)为序,时代愈远,君王的精神境界愈高。神化与官治的理论,渊源有自,主要来自帛书《黄帝书》、《庄子》等。鶡冠子认为,圣王的精神境界达到最高时,能御控阴阳两气,并能掌握自然变化与人事变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理想政治的实施,会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