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条克之战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关键战役,基督教史家们对这场战役的记载反映了十字军的规模、构成、武器以及其军事的理念。十字军的构成体现了中世纪封建西欧的社会结构和秩序。十字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理念凸显了11世纪基督教世界封建军事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新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要求的反映 ,是天主教会的权力和影响削弱的结果 ,也是世俗文化长期积聚的结果 ,而这一切因素的形成都与十字军东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十字军东征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教会权威的削弱和世俗文化的兴起 ,无疑对西欧社会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欧社会变动与十字军东征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名义上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 ,但西欧世俗社会的变动自始自终发挥着作用。通过十字军东征 ,西欧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认识了自身 ,学会了宽容 ,并培养了开拓和冒险精神 ,开启了西欧航海和发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拉丁人丑化阿莱克修斯一世,主要是因为野心家波希蒙德的宣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十字军首领与拜占廷皇帝直接接触,双方不可避免出现误解和偏见;阿莱克修斯与十字军的目标和利益不同,阿莱克修斯阻碍了十字军首领的利益追求,引起不满;野心家波希蒙德利用十字军首领对阿莱克修斯的不满和误解,利用拜占廷与西方的宗教分歧,大肆进行反阿莱克修斯宣传、反拜占廷宣传,结果阿莱克修斯形象被丑化.  相似文献   

5.
枕头的故事     
张章 《社区》2003,(15):52-52
枕头从何时开始被人类使用? 1924年,在南非出土的阿乌斯特拉洛比太可斯的化石头盖骨的下面,有碎石敷垫着。这些碎石是作为枕头使用的,还是具有祭祀的意义,还不太明确,但是,有种观点主张,它具有最古老的枕头的痕迹。 现在欧洲人使用的枕头被认为始于12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在阿拉伯广被使用的靠垫(cushion)由十字军传到欧洲,后来又使用适合欧洲气候的素材做成了枕头。  相似文献   

6.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在此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在犹太历史上其意义更是深远.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西欧各国与犹太人的关系,是欧洲反犹史上的转折点,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人口分布、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传统.因此,研究十字军东征时期屠杀犹太人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近代犹太人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在此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在犹太历史上其意义更是深远。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西欧各国与犹太人的关系,是欧洲反犹史上的转折点,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人口分布、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传统。因此,研究十字军东征时期屠杀犹太人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近代犹太人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语言势差结构理论,以阿拉伯帝国、十字军东征时期的西欧、辽夏金元清帝国的翻译为例,论证了其翻译的非殖民性,对当前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泛化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伊斯兰研究中被称为阿萨辛派的,实际上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的一个分支--尼扎里派.该派的产生和活动与最早几次十字军东征在时间及地点上都有重合,因此在十字军的文献中留下了种种记载,其组织被称为"阿萨辛",其首领被称为"山中老人".尼扎里派为达政治目的而实行的暗杀行动,使阿萨辛演变为英语词汇中"暗杀"一词的来源.梳理有关阿萨辛派的历史和传说.有助于人们了解该派的真实面貌,并以此呈现伊斯兰教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相遇的一段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10.
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军西征都是封建主的军事扩张活动,但是对东西方贸易所起的作用却显著不同。十字军东征为意大利城市发展利凡特贸易提供了契机,将西欧国家的对外贸易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蒙古军西征却只是使东亚与西亚间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贸易有所恢复,呈现一时之盛,这是东西方国家封建社会具体经济政治结构有所不同所致。有关历史事实同时表明,直至地理大发现前夕,尚未突破几大国际贸易区相对独立,东西方之间的远距离贸易还需分为几个区段进行接力式转运的基本格局。因此,只有当西欧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贸易扩张力进一步增强以后,才能最终实现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直接贸易。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老龄化为背景,分别从物质基础、市场基础、政府的支持和实践基础等四个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模式的条件与可行性。首先从我国居民住房概况、城市老人经济情况和我国房地产业着手,论证我国运作"以房养老"模式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第二,运用阿杰恩的合理行为理论,阐述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模式的群众心理,说明已具备市场基础;第三,从政府态度这个角度阐明"以房养老"模式将得到政府的支持;第四,梳理国内外反向抵押贷款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尽管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以房养老模式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我国已具备实行以房养老模式的条件和基础,在我国大力推行以房养老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创作繁荣之时,恰是"五四"精神影响深远之际,小说家们塑造了霍桑等具有"理想国民"特点的侦探或侠盗形象,并努力宣扬"科学"、"法制"等现代精神,试图将侦探小说作为市民的"通俗教科书"。因此,中国现代侦探小说体现了"启蒙性"这一本土特征。在"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中国侦探小说家通过作品对国民进行"启智"和"劝善"的努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世界语运动从发轫到“五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五四时期尤为显著,但未遂五四先驱们所愿的成功。究其发展的原因:一是合乎当时社会需要;二是世界语本身的优点;三是其顺乎人类共同理想。而其受挫的原因:一是汉字存在的合理性,改行世界语不现实;二是其传播时间不长,人们对之了解不深;三是世界语运动者目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山水画之所以把人物作点缀处理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哲学思想方面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 ,如此处理是自然人格的写照 ,是澄怀观道的图解 ,也是现实与理想无法统一的虚幻的占有 ;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艺术家对人与自然的认识 :天尊人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界 ,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 ,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 ,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 ,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 ,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反 ,他时常以陈独秀、胡适的同道自诩 ,并对陈、胡的思想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赞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梁漱溟没有限于当时的东西文化孰优孰劣之争 ,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 ,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西、中、印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试图寻求拯救人类文明的良方 ,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它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上全党的议事日程,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爱国精神,它是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不变的精神底色,也是激励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号角。百年来,青年推动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在新时代,五四精神也与青年的基本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作为新时代青年追梦的支撑和导向,传承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新时代要同向同行,新时代青年也要在传承五四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做追梦先锋,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一些党政部门、社会团体、电视、广播和报刊等运用了“民营经济”这个名称 ,其内涵多是指个体、私营经济 ,或是将“民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同起来。我国的《宪法》条文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表均未用“民营经济”这个名称。有的报刊解释说 ,“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经济。这样的划分太笼统 ,缺乏准确的划分标志 ,容易产生误会和错觉 ,不利于准确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进行科学决策 ,应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