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本文以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为底本,参校以中华书局本《魏书》、《晋书》、《梁书》、《资治通鉴》及《开元占经》等典籍,得陋见数则,以求教大方. 1.十七年,又作小浑天,径二尺二寸,周六尺六寸,以分为一度,安二十八宿中外宫……悉居黄道.(第679页) 按:“以分为一度”,《开元占经》卷一引徐爰《宋书》作“二分为一度”.按上文云浑仪,径六尺八分少,周一丈八尺二寸六分少,五分为一度,按比例推断现“径二尺二寸,周六尺六寸”的小浑天,当约以二分为一度,疑“分”前佚一“二”字.  相似文献   

2.
作品名称:心形香囊 所需材料 丝绸布料(宽5寸、长1尺的长方形布块)、各类丝线、PP棉、中药香料(中药店有售)、流苏配件、剪刀、针线、镊子等。  相似文献   

3.
低音提琴属弦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演奏时要人琴合一,掌握正确的持琴、持弓姿势,把握良好的弓与弦的关系,树立牢固的把位概念。  相似文献   

4.
川北金钱板     
<正>金钱板,又称"三才板","金签板"。形成于清初。《易经》说"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三块竹板各代表一道。广泛流行于巴蜀各地。金钱板由长约一尺,宽约一寸,厚约0.2 5寸的械竹片制成。共3块,为使竹板敲打动听,板中嵌小铜钱。既作  相似文献   

5.
郭毅生同志在《如何评价杨秀清?》一文中,就杨秀清“逼封”万岁问题,提出了新颖的“八位万岁”说,把讨论引向了深入。诚如所说:“‘八位万岁’一词,见于太平天国后期的玉玺上。”此方玉玺用青白玉做成,径宽六寸一分强,高八分强,纽高二寸二分。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玺文共四十四字,宋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先后出土了商代的一支骨尺和两支牙尺。骨尺是用一根兽骨磨制而成,尺面中间还留有骨沟的痕迹,尺的两边刻有十等份,全长16.95厘米。两支牙尺分别长15.87和15.80厘米,尺面刻十寸,每寸刻十分。这几支商代的尺可以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计量单位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并且采用了十进位制。中国当是世界上最早在度量衡器上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中国的邻居印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才开始使用十进位制的尺。甲骨文中表示数量一至十的文字,依次为“一(一)、=(二)、≡(三)、(?)(四)、×(五)、(?)(六)、十(七)、)((八)、(?) (九)、|(十)”。其中“一”至“四”,一望可知,“一”就是指一个,“四”就是指四个。“五”以上的数字大约刻画下来很是麻烦, 容易刻错数错,也不便于识记,所以古人便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创造出了新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的形义当忘样理解呢?下面分别释之。  相似文献   

7.
一、省工省本稀插,故名思义,是将秧稀稀地插。杂交稻5×6寸或6×7寸也比不上“稀插”,该品种可以尺×1尺,6寸×1.2尺,最低8×8寸的株行距进行稀插,且每蔸县插1—2苗。老人小孩半天可插一亩田,比其它稻栽插酋一半工。稀插分蘖力持强,可稀稀地栽插,因而也省种,亩用种1公斤足够。稀插是常规品种,可连年留种,降低生产成本,也完全避免了假冒伪劣种子所产生的恶果。  相似文献   

8.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什么?石国强同志承认这一成语“常作为物质无限可分的一个事例被引证”的。但他认为这“不合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读了他的文章之后,我觉得他在具体论述中已经把原来提出来的,作为研究前提的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给换掉了。我觉得用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论点来证明一尺之棰不是万世不竭的话,一月之期未免太长了。因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第一日余五寸,其长度尚能盈握,虽不宜击物,但尤可挝鼓,仍可勉强谓之短棰。第二日剩二寸半,作为短棰也难说通了,棰已不存,姑谓之“木销”吧。第三日剩  相似文献   

9.
《诗·秦风·小戎》写一个妇人对丈夫乘车统兵外出的深切思念。诗一开头就用了整整六句来夸赞丈夫所乘兵车的华贵,其第五句“文茵畅毂”毛传:“文茵,虎皮也;畅毂,长毂也。”孔疏:“车上又有虎皮文章之茵蓐,其车又是长毂之戎车。”古今《诗》家无异说。据《周礼·考工记》所载定规,大车毂长尺半,兵车毂长三尺二寸,故“长毂”确系兵车特点,并被用为兵车代称。但,既然“长毂”为兵车定制,举凡兵车皆然,本诗又何须特别提出以为夸耀?  相似文献   

10.
如今我们使用的每一把现代小提琴中都有一条低音梁.从小提琴的雏形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今天,大约已有500年的历史.小提琴的琴形从诞生之初到今天的现代小提琴,经历了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袁林同志的文章,获益非浅。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亩之形制,我在《辨析》中主张每亩长三十步、宽八步。依据胡平生同志引证阜阳汉简中“卅步为则”的记载,我愿修正这一观点,赞同一亩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的意见。 二、关于“畛”,袁文认为畛是与“阡”平行,与“陌”垂直的田间界道,宽为八尺或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苏州是江苏最古老的城市,它的历史,比南京、扬州更为悠久。最初的苏州城,是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的都戏,大约建于周敬王六年(即吴王阖闯元年,公元前514年)。据古文献记载:城周围有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南面长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长七里一百十二步三尺,北面长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长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有陆门八座(即娄、齐、葑、阊、胥、盘蛇匠、八门),两座有搂;水门八座,共有城门十二个。在大城内还筑有小城,小城周围十二里,城底阔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陆门三座,皆有楼;水门两座,一座有楼。当时建筑规模已相当宏大。  相似文献   

13.
汉简“中劳”、“中功”考余振波居延汉简中有许多下列形式的简文:肩水候官关山隧长公乘司马成,中劳二岁八月十四日。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武。年卅二负,长七尺五寸,得成汉里,家去官六百里13·7张掖居延甲渠塞有秩士吏公乘段尊,中劳一岁八月廿日……57...  相似文献   

14.
杨安华 《老友》2008,(11):55-55
一、外用药治便秘:①用稻田螺蛳三个,加盐10克,连壳捣碎拌和,敷在脐下一寸三处(即关元穴),用宽布带扎紧,不多时大便可自通。②用生大黄10克,打碎研成粉末,加盐10克,调  相似文献   

15.
你好,大院     
正在90号大院住了20多年了。先有两幢楼,后又新建了一幢,共200多户人家。最早的时候,院子里全是金陵中学的教职工,近十年,中年和中年以下的几乎都买了新房子搬出去了。院子里有两棵高达20多米的大树,到了夏天,枝繁叶茂,树荫覆盖了整个院子,很是清凉。有五个小花坛,各有一株小树,因为院里小孩极少,无人攀折,越长越大。门卫小殷师傅每天打扫,院子里十分干净。我住在二幢二单元六楼,透过朝南的窗子,可以看到半个校园的景致,春夏季节,绿荫婆娑的几棵大树映入眼帘,令我舒畅。  相似文献   

16.
名人语录     
《山西老年》2013,(2):31-31
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英国)"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相似文献   

17.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丰富的造物思想,对当今艺术设计也具有启示作用。其中《考工记.玉人之事》篇中记载:“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描述了用于祀天的圭璧结合的玉器造型。从解读文意入手,探讨了这一设计形式背后所体现出的设计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长财”辨     
一九八四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题是给文言文加标点,选自《汉书·霍光传》。标点本原文为:“霍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颜师古注:“财与才同。”试题改“财”为“才”,标准答案的标点与原文同。依此句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霍光为人稳重谨慎,身长仅只七尺三寸,面白皙,眉目清秀,胡须美观。……”“长财”是否作“身长仅只”解?  相似文献   

19.
青海玉树藏族在生活习俗方面与其它地区的藏族略有不同,就其穿着而言,男性所穿皮袍,在其肩顶以领子为中心另做领架,其边呈云雷纹,藏语称“长勒”,它是用香子皮或石羊皮在皮袍护肩附加而成,领外边缘镶一寸宽的羔皮,再上镶狍子皮,立领不外翻,袖口和大襟下摆,镶四指宽的黑色缎子或布,最外边镶上氆氇或红色布料,也有镶织锦缎边的。但用各种毛料缝制的长袍下摆除镶织锦缎外,还有镶名贵的水獭皮边的,宽四至五寸,最窄的也不少于一寸半。腰束红绸缎带。  相似文献   

20.
1976年初春,单位分给我一间住房,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和六条东头的育芳胡同1号院内。小院的东面、南面和西面都是平房,北房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听街坊说这小楼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看上去虽已破旧,但青砖灰瓦、圆柱顶立仍不失庄重和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