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许多作家的创作经历不同,老舍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如果除开作家青年时代的习作《小玲儿》不算,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的真正发轫之作,乃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发表的《五九》.而在这之前,作家已经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等四部长篇了.尽管老舍曾经谦称他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是,由于作家在写作短篇之前已经具有充足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主要有《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五个集子,合计约五十余篇),而且在质量上一般也是较高的,其中的几篇佼佼者,即使列入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中也毫无愧色.这样,具体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与特色,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 独特的题材领域几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以他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是赵纪彬同志生前所撰《先秦逻辑史论稿》的《序论》。序论曾三次易稿,先名《古代社会与古代逻辑》,后名《名辩与逻辑》,今名《先秦名辩思潮的逻辑果实》。前两篇序论,经过十年浩劫,已无底稿可查。此篇序论写于一九六一年,只好作为定稿。因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采用了郭沫若同志的体系,在名辩思潮发展上也基本采用了他的论断,所以,除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保留了自己的旧看法,并提出不少新看法外,毫无疑问的作了很大的修改。为了了却作者十数年的遗愿,我们将其逻辑史方面的论文搜辑成书。这篇《序论》,对全书的观点、方法和范围,以及他所发掘出的逻辑范畴和逻辑思想,都有概括的说明。特先为发表,藉求读者指正。 ——编者  相似文献   

3.
歌德晚年写了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题目是《作者宣布自己从事植物学研究的历史》。他在这篇文章里自称为诗人、自然学家。许多人因为不大了解情况而对此感到惊讶,了解情况的人中又有不少人觉得很难理解。诚然,歌德能够集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自然学家于一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民族问题理论的局限 马寅在《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撰文说:不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在民族问题上都还没有像《资本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那样系统的严密的著作,和《资本论》相比, 还不能算是完整的体系。斯大林试图提出一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体系,也的确在这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并在某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但,他为了使自己的理论体系像教科书一样清晰、条理,把极其复杂不断变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教育家马克·鲍尔莱因写了一本书《最愚蠢的一代》,他提出一个让美国教育界困惑不已的问题: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一切都在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至少是美国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通讯软件和手机短信上了。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评价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帷幕一揭开之际就提出的一个时代课题。可以说,几代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史的学者已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了甚为不同的思考和回答。张岂之同志最近将他30多年来的部分思想史学术论文集结成《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以下简称《儒学》)一书出版,也是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对这一时代课题的思考和回答。清晰而完整的历史感是岂之同志《儒学》一书给人的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虽然是一部论文集,但是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它都是具有逻辑性和内在结构的、以儒学为主  相似文献   

7.
其实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懂得爱,只在于你给不给他机会,让他去爱你。——《天堂里的钟》走近那扇门,它自己开了。我缓步走进去。白色,一切都是白的。一个苍老但浑厚的声音道:你想做什么?我不知道,我答道。我知道他是位老者,但我看不见他。那个声音又说:我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你说吧!让我哥哥消失吧!我不假思索地说。我有一个哥哥,亲哥哥。他有先天性智障,也正因为这个,爸妈才又生了我。自懂事以来,我就知道自己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我有一个傻哥哥。幼儿园时,和一个小朋友打架,因为他叫我傻子妹妹。我把人家的头打破了,被请了家长。回到家,又…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德国文学是唯一始发于评论的文学,那么莱辛就是导致德国民族文学诞生的一员猛将.因为莱辛的美学是一种评论、批判的美学,充满着炽烈的战斗热情.海涅说得好,莱辛这个人就是对他的时代的一个生动的批判,他的一生就是论战的一生.莱辛在《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中对高特舍特的批判,在《拉奥孔》中对温克尔曼的批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的早期诗歌,主要指的是一九四○年他在延安时凭记忆默写出亲自编辑成的《预言》诗集中的诗歌。这个诗集基本上包括了他早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中的《燕泥集》,和他自己的《刻意集》中的诗作。这看来是经过他有意筛选的。因为从近来找到的他发在《红砂碛》、《新月月刊》、《西湖文苑》、《新时代月刊》、《文艺月刊》、《华北日报副刊》、《万县民众教育月刊》、《文丛》、《成都社会日报》……等报刊上未被选入《预言》的诗看来,还没有突出的超出《预言》水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0.
拜伦是欧洲诗坛的巨匠,“诗歌领域中伟大的拿破仑。”他不仅为叙事诗独创了别拘一格的诗体小说《唐·璜》,而且在抒情诗这一体裁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之一《恰尔德·啥罗尔德游记》(下称《游记》)是欧洲抒情诗的王冠.  相似文献   

11.
阿·敖德斯尔是内蒙古老作家之一。他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已成为蒙古族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但他也写了许多富有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散文。他同玛拉沁夫、安柯钦夫一起,对蒙古族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散文已汇集在《银色的白塔》散文集里。下面介绍他早期的五篇散文佳作。一、《银色的白塔》《银色的白塔》一开始就用亲切的记忆写白塔远景: 巴林北部哈日干台山和赛罕汗山之同是一片富饶的绿色草原。一座银色的白塔在绿色草原的薄雾里闪烁发光,象一根玉石雕成的擎天大柱,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古来有名的辽代的白塔。那儿是我的故乡,所以我常亲切地想起这座银白色的白塔。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拉金是一位专注于死亡的诗人。死亡与宿命论是他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他的主要诗作《为何昨夜又梦见你》、《救护车》、《哀伤的脚步》、《大楼》、《下一个,请》、《阿兰德尔墓》、《割草机》、《树》、《继续活下去》中均有体现。用新批评的手法对这些诗进行细读,可以发现这一主题已被日常生活融入口语化的琐屑叙述之中。诗歌的抒情性与对生命的不安奇异地融合到一起,使诗歌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13.
鲁迅·周作人·胡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初,我在《鲁迅研究月刊》第一期发表了《两峰并峙,双水分流──胡适与周作人》一文;后收入美国李又宁教授主编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第二辑,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1年10月,我又在《文学评论》第五期发表了《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一文。这两篇论文近六万汉字,把胡适跟周氏兄弟的关系分别作了比较研究。这次我把这三位文学大师综合一起来谈谈。大家知道,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周氏兄弟和胡适都是同开风气的人物,各自作出了为对方无法取代的历史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周氏兄弟与胡适,就不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他毕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把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这不仅因为这一理论问题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崇高目的,而且因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这一问题上散布了许多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的。他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全人类解放的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论证共产主义,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他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上第一次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思想。一、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提出全人类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在160篇国风诗中,章句不整齐者,即各章句数不等者共九篇:《关雎》、《行露》、《野有死麇》、《君子偕老》、《载驰》、《丰》、《葛屦》、《唐风·扬之水》、《车邻》。我们认为这九篇的原始章句,各章的句数都相等,因为错简、脱简、传抄失误等原因,使这九篇诗的章句不等,成了残篇①。限于篇幅,本文只试探《载驰》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7.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一) 艾青是走向世界的诗人,这不仅因为他的笔下涌现出《巴黎》、《马赛》、《维也纳》、柏林的《墙》、《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智利的海岬和浩瀚的《大西洋》的风云,也不仅是他的诗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和用多种语言在电台广播,而是他吸取了世界现代诗歌艺术的营养,又以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丰富了世界诗坛。他的心灵和他的歌唱都是通向整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八三年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在一片争议中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的奖状上写道:之所以把文学奖颁发给戈尔丁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技巧和虚构故事的多面性和普遍性,显示出当今世界人类的情境。”他的小说“读来颇饶趣味,很有教益,不要求读者具有高深的学识和智慧”。如果说戈尔丁的寓言体小说在五、六十年代的英美文坛上轰动一时,那么他的成名作《蝇王》便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寓言体小说流派的代表作之一。文学批评家们运用当时最流行的“新批评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致敏·考茨基》)在这里,他揭示了文学作品创造典型人物的一条根本规律,即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人物的共性是通过活生生的“这一个”来反映出来的。作家创造人物形象,往往是先选取一个性格特征比较突出的真人作为“模特儿”,然后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出关>的关》)。通讯不是文学作品,它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在人物描写上没有文学作品那样“自由”,但也必须写出“这一个”来。因为只有写出“这一个”,才能使通讯入耳入目入脑入心,通过“这一个”活生生的事迹来感染读者和听众,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或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