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递者和捍卫者,一定时期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模式,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模式。宋学兴起之前,作为我国封建时代文化最高成就的汉、唐文化,其代表分别是创造了前期儒家学术体系的汉学和被公认为中国文学之典型的唐诗。汉、唐两代在文化创造中之所以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正与当时文化的创造者——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有关。据《后汉书》记载,汉代选官以四科辟士,考试的办法是“诸生试家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曾朴、钱钟书有着很大的文化心理趋同。他们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走向的省思,又有着对知识分子人格建设和价值定位的观览。他们分别以小说的形式探索了各自时代的民族未来和传统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沉沦》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或褒扬或诟病,就其主题探讨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则认为作者注重从人的心灵、情感、人性美的角度来表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沉沦》不仅表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隐痛,同时也体现出对个性解放的大胆追求,以及对传统道德抉择的两难等文化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玉梅 《东岳论丛》2006,27(5):193-194
“狂人”是第一个有现代人格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启蒙形象。“小林”是当代知识分子反启蒙形象的代表。二者表现出迥异的文化定位与自我认同。在张扬个性同群体意识的冲突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与尴尬悖谬,由此演绎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百年变革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命运和精神境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剧坛上有些作家对某一特定的题材表现出持续的热情与敏感 ,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流连其中 ,写出了饱含深情、力透纸背的系列剧作。如李龙云对北京胡同里的市井百姓情有独钟 ,杨利民把北大荒的黑土地奉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郭启宏则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历代知识分子 ,《司马迁》、《王安石》、《卓文君别传》、《南唐遗事》、《李白》、《天之骄子》六部剧作是他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文化性格为思考对象、描写对象的系列作品。其中 ,《南唐遗事》中的李煜虽然名分上是个帝王 ,但他一生的实绩却在于填词 ,其性格、行事也类似于一般文…  相似文献   

6.
【知识者精神的守望与自救】谭桂林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沧浪之水》等两部小说在精神品质上强烈地显示出一种对话性:既有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对话,也有自尊与自虐、情与理、爱与欲、独醒与同醉、历史与现实、真与假、仕与隐、虚无与实在、神性与魔性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描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的悸动、理性的茫然、文化的尴尬、人格的失落,从而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世俗化潮流中的精神守望与自救问题。在文章最后,作者郑重提到《沧浪之水》结尾的两个细节:一是远远地看到父亲的坟时,“我心中忽然有一种…  相似文献   

7.
《人“快”了》剖露的是知识分子复杂而温馨的文化心理。作者通过平凡生活 ,写出了知识分子思想、品格、气度、境界、原则与尊严。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经历较为典型地体现了20世纪初激烈变动的中国社会中知识分子心灵苦闷和矛盾心理;二是典型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和思想追求。这种矛盾和苦闷的心理在其早年的文学作品《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中留下了清晰而鲜明的发展轨迹,典型地体现出“后五四启蒙者”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杨洪承教授的专著《废墟上的精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着重考察1898~1918年这个前现代阶段20年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的发生史和新型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在较为广阔的前现代文化语境中,从政治(维新、新政、民主革命)、经济、实业、媒体及教育、社团群体、文学革命等思想文化的各方面,清理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土壤,探究现代中国新思想和新知识人的现代原型和源头.在此基础上,揭示现代新型知识分子的精神类型、心灵历史和前现代中国文化思想的演变图式.因此,该著可作为文化史、思想史,同时作为心灵史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我母亲的自传》通过对后殖民主体问题的叙述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为读者阐明殖民掠夺、文化侵占的后殖民背景下殖民地女性的宿命。对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加在后殖民背景下所呈现出的悲惨景象展开殖民主义行为叙事。在此作品中,主人公雪拉所呈现出的愤怒便是作者琴凯德的愤怒,琴凯德以“我”的视角表现出一位加勒比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勇气,蕴含着对殖民地女性和其他个体命运的映射。  相似文献   

11.
裴毅然先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与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是一本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行综合性宏观研究的大型专著,乃是作者在大量搜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资料的基础上,参照中外学者成熟的人文研究成果,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为底线,以理性分析为矢归,对涉及中国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的中国,是时代转型的时期。传统文化意识与西方现代思潮深深影响着社会的精英层——知识分子。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彷徨,表现出勇敢与怯懦、进取与守旧的二重性格。这种二重性在巴金小说人物身上表现十分突出,这些形象构成了巴金创作中重要的人物系列——中国式的多余人。这些中国式多余人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蕴,对于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反思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潮对知识界的影响及反思自身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廖平经学思维方式对郭沫若的创造性的学术理念与旨趣有重要影响。郭沫若对廖平经学作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性改造与发挥:在如何评价孔子问题上体现出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在孔子与托古改制问题表现出认知上的学理关联度,在孔子与《六经》关系问题存在"学脉"的延续性。郭沫若的这些做法体现了中华文化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永续生命力,中华优秀知识分子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文化自觉意识与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界思想争论激烈的那个年代,作者宗璞以"人学"为导向,创作了作品《红豆》,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抛开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的局限,就作品本身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和表现作者独特思想的方式上看,《红豆》描写了在革命斗争激烈的动荡年代,以江玫、齐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围城》中各色弱质知识分子人为对象 ,从爱情婚姻、社会人生以及文化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对现代知识分子所造成的冲突。同时兼谈钱钟书作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对中西文化碰撞所进行的思考 ,以及随之产生的人生忧患感和文化心理感。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首推儒、道、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又有不同。但儒家思想自董仲舒后,虽几经浮沉,其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为深刻。作者从刘勰、韩愈、章学诚3篇《原道》,探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主流思想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层面,西方文化在“五四”时主要-是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精神重构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话语。白话除了在语言形式和思想思维方面参与建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以外,从是否使用白话这方面我们也可看出“五四”时期文人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相对于因救亡把文学当作武器的革命文学对于文学性本身的忽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更注重于文学本体、文学审美的追求。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除了对于创作主体自由和文学本身独立的要求外,自由原则与自由文学本身的位置和立场必然表现出对主流政治文化的疏离以及反抗和批判。本文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分为四种表现形态。此外,中国近现代自由空间没能强大和持续的原因是:中国的近现代民间发言场所是兴起于报纸杂志的,民间报纸杂志成为主流文化传播基地的角色转变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没能开创一个完善的批评空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新青年》的激进传统使“五四”知识分子构造的文化空间容易被知识分子对于价值选择和文化选择的道德性、时效性所覆盖。本文是第一次试图从白话、文学独立意义、批评空间的开创三方面阐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话语之建构。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白狗秋千架》、贾平凹的《高老庄》、阎连科的《风雅颂》这三部小说讲述的都是农裔知识分子还乡的故事,从时间跨度上持续长达近三十年,涵盖了新时期以来三个十年的农裔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透过书中主人公农裔知识分子这一“他者”之镜,不仅折射出新时期以来城乡交互变动的现实风貌,也为我们勾勒出新时期以来三十年间农裔知识分子人格逐步退化、萎缩的现实图景.同时,这三部小说借助“离乡—返乡—离乡”的文化寓言,隐现了农裔知识分子屡屡渴望返回到精神母本,却又终要脱离的内心焦虑和文化忧思.此外,这三部小说在男性中心意识主导下无一例外地将女性加以美化或者丑化,而非按照生活实际如实塑造,不自觉地对小说文本中的农裔知识分子倾注了更多的同情,其用意则是为了减弱男性主人公背弃爱情的罪恶感和愧疚心理,从中也折射出作者的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以其祖父为原型,描写了主角陆焉识在文革时期的人生遭遇和精神世界,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电影《归来》是张艺谋根据小说《陆犯焉识》为基础进行的二度创作。电影截取了小说里最后的几个章节,对情节和人物进行改编和删减,将故事主题从知识分子风云变幻的生命史改造为陆焉识和妻子冯婉喻坎坷凄楚的恋爱史。这样的改编使主题更为集中和突出,但削弱了原著的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精神状态中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折射着所承载的文化的性格.《儒林外史》中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林林总总地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面面,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文化小说,它透过对那些心态的或褒或贬,折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儒林外史》里或褒或贬的人物和事象的分析解读,可以形象地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例如:儒家及其经典、仁义仁政理念、礼乐教化、人伦道德、中庸之道、科举制度等等,以及儒道佛思想如何融通而影响士人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的虞育德博士与西方浮士德博士的精神进行比较各有什么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