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为福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拥有辉煌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岸资源和外贸发展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独特的现实基础,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福建要突出海洋特色,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重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港口资源,突出互联互通,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提升对外服务水平;要积极拓展区域合作,重点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推动经贸文化交流对接,密切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在交流互鉴中实现特色发展。通过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海上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破解美国主导的TPP对中国形成的排斥与挤压,修补TPP可能对现存中国-东盟自贸区一体化所造成的"裂痕",并且能够使中国进一步向西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关系。在国家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福建必须在服从国家全局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战略配合,并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发展本省经济,实现本省建设海洋强省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积极举措,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应主动融入,为地方赢得发展机遇,对接东盟是福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层次从福建与东盟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度,显示比较优势(RCA)以及贸易特化指数(TSC)等指标来分析双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层次提出了福建投资东盟的产业选择导向,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会祥 《南方论刊》2014,(12):37-39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盟合作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蕴藏重大发展机遇;东盟华人经济发达,茂名与东盟华侨华人之间民间互动良好,可以发挥华侨的桥梁作用深化茂名与东盟之间的经贸、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5.
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技术分析中国—东盟贸易额与我国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及远洋运输船舶运输净载重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港口和海运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更加高效的港口条件和海上运输条件,加强中国同东盟的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深化中国同东盟的经贸关系;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深化也为我国沿海港口建设、航运业发展扩大了空间,起到了协同带动作用,为中国与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夯实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平公正、互利互补的商贸往来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海丝之路是世界诸多国家人民共同努力开创的交流发展之路。强调共识,加强沿线国家互动与交流,这是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使命。针对当前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现状,建议加强国内外合作,促进福建海丝历史研究,保护、利用物质遗存,开发海丝文化旅游,面向华人华侨,重视海丝文化的传承教育与宣传。  相似文献   

7.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福建省拥有海洋资源优势,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这一战略对福建省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福建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借助丰富的"海丝"资源和华人华侨资源等独特优势,提高出口质量,加大与东盟国家的商贸交易,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福建与金砖四国经贸合作发展较快,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低迷、金砖四国经济衰退、贸易壁垒和营商环境等因素影响,拓展金砖四国市场受到阻碍。因此,应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拓展与金砖四国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一直呈现上下波动状态,其变迁历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这一变迁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现实性,而且地位变迁不同阶段的幅度、速度差异较为明显。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地位变迁的成因可归结为政策、发展状况、战乱、灾荒、战略位置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基于福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SWOT分析能够推断出福建在其中地位的变迁趋向。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寻获这一变迁历程的启示及提升这一地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与海上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它的社会历史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铜鼓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铜鼓的创造者百越族群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因为西南和岭南的越人在先秦时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秦汉时期岭南经济的繁荣;铜鼓文化的传播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案例。铜鼓文化在传播中交流互鉴,在传播中创新发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中国-东南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放眼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其传承发展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民族文化复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提出的与东盟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使得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焕发出时代活力,这将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力推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应超越"遏制—制衡"的"相对主义"思维模式,定位于实现"互构的普遍主义"。并且,具有中国主体性贡献的"天下"世界观及其所蕴含的"无外"原则,应当成为规划及践行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所依凭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海丝文化"是在中国与东盟及亚欧各国海河交流、文明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相应生活年代时空、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影响的个体与集体记忆重构的文化实践;中国与东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史料、书面文字、博物馆考古文物、传统习俗、礼仪、建筑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集体记忆追溯与建构,再现双边在经贸、文化、外交等方面绵延、交流历史的集体记忆,是重现"海丝文化"和平、友谊、合作、发展、共赢等元素特征与时空意涵,凝聚中华文化认同的鲜活例证;转译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赋予新时代使命与内涵,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公共外交、经贸合作、文明互鉴、互利共赢,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民心相通、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世界“大棋局”视角下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工作总方略、国家运行的总目标,具有长期性、国内整体性、世界全局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融合的特点.国际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则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和印度.基于国内各省区地理位置、区域发展与周边国家联通优势等因素,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广西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内蒙古作为我国对蒙古和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省区等得到了基本认同,这些省区与周边国家在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问题,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7,(5)
东盟各国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沿线国家,而东盟国家所在的东南亚地区同时又是跨境犯罪行为十分猖獗的地区。因此,中国有必要在既有的合作基础上,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执法安全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通过完善部长级对话会的顶层设计,充实高官会的具体职能,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组建执法专家委员会等方式,提高区域、次区域以及双边层面的执法安全合作水平,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民间舞蹈承袭了闽越文化和华夏中原文化的优秀传统。由于福建独特的地域环境,当地的民间舞蹈历经流变,逐渐涌现出“拍胸舞”、“采茶灯”等丰富的形式。然而随着文化多元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民间舞蹈种类正濒临失传,其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福建民间舞蹈的发展扩大了生存空间,但亦存在品牌竞争力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以及产业布局待优化等困境。福建省民间舞蹈产业应当抓住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大契机,强化品牌意识,丰富产业形式,发展文化金融,积极培育和引进舞蹈产业化创新人才与经营人才,加快民间舞蹈渗透海丝战略的产业化布局,以推进民间舞蹈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区。文章基于当前倡议背景,依托泉州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结合阿拉伯语商业特征,论述阿语在地区对外商贸拓展与商务跨文化沟通等发挥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商业贸易、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而且对于我国在南海传统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者对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南海传统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南海传统疆域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巴经济走廊是2013年5月提出的双边经济合作倡议,它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纪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得到中巴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得以顺利实施。但也面临着巴基斯坦国内经济困难及政治、部族矛盾的困扰。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应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优先方向,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要保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稳步进行,保障航道安全是首要前提。海盗问题如同恐怖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从古至今不断演变,成因复杂。近年来南海海盗问题愈演愈烈,尽管南海各方几十年来为构建航道安全做出不懈努力,然而对于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问题,仍显得力不从心。南海各方应将松散型的海上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完善成为以"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支撑、软硬法有机联系、各方紧密合作的高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机制,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东西方合作共赢的典范,定将有利于南海局势的缓解,有利于南海争端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