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山庆 《学术探索》2013,(12):36-40
胡锦涛同志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战略任务的领导人。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内容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社会管理的最高标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化了党对社会建设和管理规律的认识;体制机制改革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研究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高度关注社会建设问题,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所处的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他对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将社会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社会建设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新重点,形成了新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的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具体落实。维护社会稳定为了人民、维护社会稳定依靠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效由人民检验是胡锦涛维护社会稳定思想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景文 《兰州学刊》2006,2(11):99-10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的史学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坚持群众史观、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注意发挥史学功能是胡锦涛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胡锦涛的史学思想对我们推进新世纪的史学研究、加深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本文属于一个框架性的研究,主要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与目标、方向与路径、创新的基础与重点等基础性问题作一个的探索性的分析,以期成为总结与研究各地创新经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优化社会环境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社会大环境、软环境、小环境决定和制约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影响和反作用社会环境,推动和促进良好环境的形成。要努力营造和优化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治社会建设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一体建设的重要构成,它与法治国家、社会管理法治、社会法治国等范畴相关但不相同。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夯基固本,是破解法治瓶颈的有效路径,是对人情社会的反思重构和对公共理性的培育与提升,有助于弥合转型中国的社会共识。法治社会具有法治的融贯性和社会的共治性两大特质。法治社会建设需要以公权力为主导,要求透过法治社会化实现社会法治化。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需要处理法治失衡、法治失调、法治失信和法治失重等法治深化过程中的一般缺陷和特殊缺陷。以法治社会为重心的一体建设的法治发展观,符合法治的一般成长规律和中国社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价值论是以社会价值体系的发生过程、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哲学学说,主要包括价值发生、自我价值体系、社会价值发生、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社会价值客体形态、社会价值运行和社会价值规律等几个组成部分。社会价值论是当代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也是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工具。深入系统地开展社会价值论研究对完成社会转型、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胜文 《理论界》2010,(3):15-16,14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反复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提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强调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深入研究胡锦涛同志公平正义思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论述了胡锦涛的宗教和谐思想提出的过程,对这一思想提出的必然性以及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进行了论证,同时还对这一思想产生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人大监督,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大监督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人大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大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对权力制约的需要;提出人大监督应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原则、依法监督的原则和人民利益原则;提出人大监督应处理好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一府两院"的关系、立法与监督之间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于我国人大监督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朝阳 《学术论坛》2005,(12):34-38
胡锦涛党风建设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党风建设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党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党风建设的方略等方面。胡锦涛对新时期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新思路进行了深入而生动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和监督制度、体制机制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胡锦涛党风建设思想与实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结构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关键。中西社会结构思想围绕这个关键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据此可以从个人主体、社会客体、社会过程系统、社会整体系统等四个不同的视角 ,来认识社会结构。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结构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贡献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命题;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提出要形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其实践贡献是: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尤其是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论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是: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抓住坚持理论武装这个基础,顺应时代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抓住坚持执行党章这个核心,增强党员意识,严格遵守党员标准;必须抓住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践行党的宗旨,真正做到为民谋利;必须抓住坚持求真务实这个关键,注重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真功实绩.胡锦涛党性修养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继往开来的创新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立足现实的实践性和放眼长远的前瞻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中国成为经济大国,胡锦涛将中华民族的一向追求与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类和的思想精髓有机统一,绘制了一幅乐观积极的世界图景。和谐世界立足人类关怀,放眼全球未来,既超越了大同世界尚需物质丰富的原始和谐,也超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路径的乌托邦和谐,又与和谐世界最高境界的共产主义相应相通,给人类以可依赖预期的美好憧憬。和谐世界建设不仅要消除战争,建设战争与冲突不在场的消极和平,实现持久和平,还要建立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建设无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的积极和平,实现共同繁荣与和谐,从而开辟了建设和平的广阔空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和平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蔡孝恒  张亮 《学术论坛》2008,31(3):77-80
民生问题是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对此发表过许多重要指示.文章从改善民生促和谐、改善民生显优越、改善民生现宗旨、决策为民、发展惠民、保障利民、务实亲民等方面对胡锦涛总书记改善民生的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科学判断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存在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高度认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确立了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策略,创造性地发展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