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山东滨州郝家村的郝炳毅家,三代人都以卖豆腐脑为生。他家的豆腐脑远近闻名,味美独特。郝炳毅家的豆腐脑是有来历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一个老人晕倒在他家门口,好心的郝爷爷把老人背到炕上,喂水喂米汤。等老人醒后郝家得知,老人从陕北千里寻儿无果,盘缠用尽才急火攻心。老人无处投奔,暂在郝家住下,郝家对老人真心实意,老人深受感动。一天饭后老人告诉郝家人:"我家几辈都卖豆腐脑,在西安小有名气,你们一家人心眼好,我无以回报,就把家传的豆腐脑手艺教给你们吧。"  相似文献   

2.
张玉娟 《社区》2012,(5):53
过完春节,大家纷纷开始忙碌的工作,可和儿女"分隔两地"的老人,又不得不独守空房。年近70的李阿婆就是这样,从过完年孩子们陆续离家开始,老人的情绪似乎就开始不对劲了。她常常嘴里说着"不用担心我,你们工作最重要",可转过脸就开始偷偷抹眼泪;有时把电视机开得声音很大,好像家里还很热闹;偶尔出门,也是不  相似文献   

3.
老人曼德拉     
谭春虹 《可乐》2008,(7):39-39
曼德拉接受"卡马勋章"时发表演讲。在开场白中,他幽默地说:"这个讲台是为总统们设立的。我这位退休老人今天上台讲话,抢了总统的镜头,我们的总统姆贝基一定不高兴。"话音刚落,笑声四起。讲到一半,他把讲稿的次序弄乱了,不得不整理一下。在这尴尬的时刻,他说:"我把讲稿次序弄乱了,你们要原谅一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据说,当年郑板桥被削职回老家前曾对送行的朋友说:"请你们回家把老人当孩子看。"这是要儿女用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来对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我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出去散步。胖婶颠着小脚走过来,说:"孩子啊,送你爸去养老院吧。你妈知道了,也不会怪你的。这么看着守着,可把你们拖累惨了。"另一个老人凑过来:"郊区有一家农庄式的养老院,老人可以在里面种菜。空气很好,遭不着罪。"父亲低着头,一言不发,牵着我的那只手握得更紧了。晚上,大姐和小妹都来了。我转述胖婶的话,她们的眼睛亮了一下,眼泪就下来了。半年多来,大家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现在生存压力大,送父亲进养老院应该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胡洪侠 《社区》2011,(14):6-6
刚刚出版的文化老人吴藕汀《药窗诗话》大可消暑。老人一生远离世事,将自己隐于书海,藏之笔端。先生去世前,许宏泉去嘉兴看他,见老人身边还堆放着《袁氏当国》等新书数卷。老人曾对秀州书局的范笑我说:“我死后,你们有了好书,帮我留着,放在我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7.
李灵 《社区》2011,(8):22
"孟爷爷,您看我做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行吗?""爷爷,我用奶盒做的笔筒,送给您。"在寒假期间的"绿色小制作"活动中,社区红领巾驿站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着慈祥的老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是北京怀柔区富乐北里社区倡导低碳生活的一幅生动缩影。"哈哈,你们可真是‘低碳好娃娃’啊。"年近七旬的老人连连点头,脸上笑开了花。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1):88-88
孩子的态度感染了我 我是小读者索振洋的母亲。当孩子很神秘地把一封信让我寄给你们时,我知道这封信对他是很重要的。我暗地打开看了看,知道了他这是在和你们探讨“涉猎”和“涉及”的用法。他的认真态度感染了我,我原封不动地把信寄了出去。谢谢你们给予了解答,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2,(10)
瑞典为老人撑起"四把伞"瑞典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建立起了社会养老制度。半个世纪以来,瑞典的养老制度已变得更加完善,各级政府为老人们撑起了一把把安度晚年的保护伞。第一把保护伞当数政府通过发放基本养老金为养老提供经济保障。瑞典的养老金由国家统一发放,所有定居瑞典的人,年  相似文献   

10.
爸爸妈妈:当我给你们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从我懂事儿那一天起,我就把你们的爱深深地记在心里。你们总会有衰老的一天,但你们不用担心,你们会过得很幸福的——因为有你们的女儿照顾。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那份深不可测的爱:你们不怕刮风下雨,天天来接我、送我;在冬天把热水袋让给我;双休日,我永远是主角,带我出去玩……这份深深的爱一直埋藏在我心底。我知道爱对一个人十分重要,我没有你们,就会非常伤感和孤单,所以我也会在你们老的时候给你们绵绵不绝的爱。那时候,你们的心灵一定会有少许感伤,我一定会用爱这张神奇的“…  相似文献   

11.
用爱敲门     
那天在学校里看到隔壁班一个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日记里写到:“我就是要很晚跑出去,让你们(指父母)操心:我就是要和很多男孩子一起玩,让你们操心。你们限制了我,我就是要叛逆。你们说要把我关起来,那就关起来吧,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当你们让我出来时,就是一具尸体了。”  相似文献   

12.
子皓 《华人时刊》2009,(4):54-55
本刊今年第2期"车与人争粮,路在何方"一文,引起了一位七旬老人的关注。2月18日一大早,他就冒雨来到编辑部,进门就说:"你们文章中提的问题,我可以解决了。"说着,拿出自己近日刚刚申请的风光电动车专利及相关图片资料,和赶写的"新能源汽车与金融风暴"文章给编辑们看。老人名叫熊国权。通过这些材料,记者明白了,老人说"解决了",是说"车与人争粮",路在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3.
徐映珉 《中华魂》2022,(2):39-40
<正>这是温暖人心的一个举动——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一家养老院的餐厅考察工作。一进门,总书记微笑着与门口的老人们打招呼:"大家好啊,我来看看大家,祝大家新年好。"正值开饭时间,总书记说:"我也给老人端一份菜。"他发现72岁的杨林太老人面前还没有饭菜,就径直走过去,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递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请老人家吃饭。"这一关心老人的举动,体现了领袖"人民至上,心系百姓"的爱民情结,让在场的所有人备感暖意。  相似文献   

14.
《山西老年》2011,(6):68-68
近日,我受党委的委托,将在林区工作了62年的离休干部闫礼福夫妇送回晋城老家居住。当我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时,老人只提到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把老干部科为其订阅的《山西老年》改寄到晋城老家。老人动情地说:“《山西老年》伴随我二十多年了,我每期都一字不落地阅读,  相似文献   

15.
何元庆 《老友》2013,(5):22-23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震同志受冲击被下放到江西红星垦殖场。他身处逆境仍忠诚于党,情注人民,顶住极"左"压力,尽其所能地为民办实事,组织干部群众抓好生产,改善生活。期间,我有幸与这位可敬的老人有过一次难得的会面,亲耳聆听了他的谆谆教诲,亲身感受了他的不凡风范。"王部长要接见你们"那是1970年,当时我是资溪县饶桥场社(饶桥垦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门口,一老人拽住小孙孙告诉他:"鞋带开了,系上再玩。"可男孩不但没有弯腰去系鞋带,竟然连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脚往外一伸,说了句:"给我系上"。老人先是一愣,迟疑地看了看男孩,男孩没有停下手中的游戏卡片,还有  相似文献   

17.
在以色列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  相似文献   

18.
陆建新 《老友》2008,(3):41-41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黄瑛 《老友》2008,(3):38-39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蒋秋生 《老友》2008,(3):40-40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感想?抑或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来函,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