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转方式调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战略意义。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应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集约、产业集聚、区域协调;以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环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扩大对外开放、科学引导投资和消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动力,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实保障,大力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坚持绿色发展、文明发展,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昌邑市在黄、蓝“两区”建设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点谋划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净水绿畅“四篇文章”,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注重节能环保,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黄、蓝“两区”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的双重任务。欠发达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必须坚持以跨越发展为主题,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以统筹发展为主轴,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以绿色发展为主导,处理好"增"与"减"的关系;以改善民生为主旨,处理好"强"与"富"的关系,才能够创新突破,有所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近阶段中央审时度势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为集中省社科界智慧,整合社科界资源,特组织了一批知名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于4月20日上午在湖南省社科活动中心组织召开了湖南省社科界转方式促发展热点话题谈心录专家座谈会。围绕全省经济工作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就新形势下我省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讨论。现将参会部分专家代表发言的主要内容集结,冀于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峥 《理论界》2011,(5):31-32,60
本文试图以一个地区为例,为达到"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的目标,阐述发展县域经济的途径,重点阐述如下观点:以农业区域布局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加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实际出发,提出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改革、政策、投入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领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后发县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制约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县域经济只有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赶超。后发县域经济面临五大挑战,即总量小、增长慢,结构不合理、运行质量差,发展方式粗放、初级化特征明显,人才缺乏、科技落后,制约多、动力弱。建议采取五大对策,即研究后发优势理论,增强后发信心;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互动发展;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加强人力与科技支撑;统筹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于勇 《江淮论坛》2011,(2):44-46,94
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我省扩大消费面临着能力不强、需求不旺、预期趋弱等困难和问题。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重大战略机遇,多措并举,通过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措施,努力扩大我省消费规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跃升为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提是透视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的历史足迹,充分认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关键是站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全面辩证系统分析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内因;根本是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性问题;路径是统筹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深入探索实践助推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观的基本依托和主战场。为肩负起这一重任,必须对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做出战略部署: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招远市的实践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为主向内外需双向驱动、发展路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支撑、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三大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转调发展主线,优化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结构”,加快经济升级步伐;着眼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小城镇、新农村“三大板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加强财源、民生、社会“三大建设”,巩固和谐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1.
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各国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二元经济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我国提出的现代农业建设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决策,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城镇化为动力 加快烟台“转方式调结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持久动力,体现在:一是城镇化有利促进经济由出口、投资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二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三是城镇化有利于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城镇化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战略也须要转型,即由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推进烟台城镇化进程的路径选择:一是破除二元结构,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搞好布局规划,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三是强化要素聚集,形成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女性主义思潮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成。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们反对针对自然和女性的二元论思维方式,积极倡导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它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成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精神信仰,同时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云南地区之间经济差异与发展基础差异的实际,围绕如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作出了“立体式”的发展探索。在对云南经济的区域性、重点性和阶段性等进行分析后,按发展特征明确了云南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布署中的目标、重点、路径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和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现有经济形式下,通过建立统一国内市场、调整优化落后区域的产业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提高质量效益的根本路径和迫切需要。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应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夯实转型发展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狠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强化保障措施,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园区)是吸引外商投资、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战略调整,调结构、促转型,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聚焦新光源、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出创新提升园区竞争优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决定了人口产业结构 ,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又具有反作用。西部地区的人口状况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合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改革旧的管理体制 ,促进人口———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思路经历了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科学发展”的调适和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这种调适和转变的结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环保教育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善消费模式;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