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在《集安高句丽墓研究》一文中,曾提到在集安地区出土的两枚黑灰色卷云纹铭文瓦当,一是“丁巳”纪年瓦当,一是“太宁四年”纪年瓦当。通过这两枚瓦当的对比,考证和“丁巳”纪年瓦当有关联的3319号方坛阶梯积石墓的年代,应在四世纪中叶。1981年秋季,日本考古学者友好访华团在长春访问期间,在一次座谈会上,日本考古学者永岛先生曾就拙文提到的黑灰色卷云纹铭文瓦当,提出如下三问:1、在集安地区共出土过多少枚黑灰色卷云纹铭文瓦  相似文献   

2.
2009年末,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安阳西高穴村发现魏武帝曹操高陵。该墓出土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7件,系科学发掘出土;另据报道刻有"魏武王"铭文石枕1件、大刀石牌1件,系被盗追回[1]。  相似文献   

3.
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村古墓共六座,分两排南北向排列。出土有铭铜器24件。根据所出铭文等相关资料,可以对各墓墓主作出推测,并进而探讨小邾国的建立及其都城所在与疆域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释“汋”     
一九七七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王鼎中,有铭曰:“呜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蒦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汋”字音义,说家纷纭,迄无定论。张克忠《中山王墓青铜器铭文简释》云:“古书汋、酌通用.意为斟酌,衡量、审识。”朱德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云:“‘汋’当读为‘溺’,‘勺’与‘弱’古音相近可通。”罗福颐《中山王墓鼎壶铭文小考》云:“‘汋’字殆是‘没’字省文。”容希白先生《金文编》四版稿本亦释“汋”为“没”。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政权存在 70 5年 ,传 2 8王 ,都城三置两迁。诸王陵墓在何处 ,墓葬形制、规模、特点如何 ,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问题。多年来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证明 ,我国集安国内城附近的某些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应是高句丽王的陵墓 ,诸如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西大墓、JYM992、 3319等 ,其中 3319为典型的砖室墓。从建筑结构、年代、出土遗物 ,特别是莲花瓦当、文字瓦当和文字砖的研究成果 ,结合文献 ,可以确认某些王陵及其主人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7.
李学勤 《晋阳学刊》2014,(4):144-145
2005年绛县横水二号墓出土的卣,铭文记载伯赏赐其弟,命他从庶人中选取六家作仆,在派人选定六家时,遭到反抗,直到周王发出亲命,才得到平息。这篇铭文对于研究西周社会结构,特别是庶人的身份地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林昌 《文史哲》2003,(5):5-13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系的对应关系及相关史事 ,其中的 12位周王与《史记·周本纪》所述西周王室 12位列王的次序与称名完全一致 ,将 1976年出土的史墙盘所未列的西周王室后半世系全部补上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等书面文献的可靠性。同时 ,还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证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西周年表”的基本框架可以成立。另外 ,还有助于我们对西周历史文化有关问题的辨误。  相似文献   

9.
张怀通 《齐鲁学刊》2004,(4):150-152
李家窑西周44号墓出土铜器之铭文显示的信息是:墓主名叫"追夷",以"宫"为氏,子男一级贵族。结合其他铜器铭文可知,宫氏为姬姓,是西虢小宗。追夷大约在西周末年随其宗子由西虢迁居今三门峡一带。平王东迁,西虢随之东来,便以"宫"氏居地为基础建立了虢国。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5年6月底前,郑州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有铭青铜器共计有210余件,其中郑州市区出土13件,荥阳出土20余件,中牟出土1件,巩义出土1件,登封出土8件,新郑出土170余件。商代铜器铭文中以族名为主,比较重要的是在荥阳小胡村发现的"舌"铭铜器群。西周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多涉及封国贵族,主要出土于郑州洼刘、新郑唐户、巩义等地。春秋战国铜器铭文则以兵器铭文为主,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纪年等信息,主要出土于新郑、登封等地。  相似文献   

11.
秦“十二字瓦当”时代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以下简称十二字瓦当)是秦代文字瓦当的代表物。我认为秦代还没有文字瓦当,所以对于这种瓦当的时代有必要进行重新研究。 关于“十二字瓦当”出土地点和层位问题。或云它出土于“咸阳及长安汉城遗址”,或云出土于“长安县西刘村以南”,还有的说它出土于“阿房宫旧址”。我认为上述诸说并不能确证  相似文献   

12.
1986年,陕西安康县城东王井沟出土史密簋,铭文记述了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对研究西周史、铜器断代以及山东半岛方国地理都有重大的意义。《文物》1989年7期发表了张懋镕、赵荣、邹东涛《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发表了李启良《陕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吴镇烽《史密簋铭文考释》,《西北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认为考古学界对于这个东汉大墓的判断是正确的,并进一步确认其为曹操墓的定性是准确的.从今天上午我们考察这个墓的情况来看,这个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一些器物,特别是从一些带铭文的器物、石牌来看,应该说,是曹操墓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15.
■盂新考     
■盂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沣西公社的新旺村。《考古》1977年1期《陕西长安沣西出土的(走甫)盂》已有报导,但所释甚简,铭文未能完全通读,颇多可商,铭文有几处确实难认,连断读皆有困难。读法不同,内容释就全不一样,1975年8月作者在西安市文管会曾就原器仔细考察,认为其中有几处地名、铭文关涉西周地理与制度,是很重  相似文献   

16.
王蕴智 《殷都学刊》2005,(1):107-111
一、前言汉字是华夏先民的重大发明之一 ,是一笔宝贵的人类精神文化财富。几千年来 ,它作为记录古今汉语的符号系统 ,不仅为中华多民族大家庭服务 ,而且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 ,祖国内地出土了大量的古文字原始资料。其中仅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达1 0余万片 ,各地所见商周时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达 1 5 0 0 0余件 ,所出土战国、秦、汉及三国西晋时期的简牍多达数万支。如今出土的古文字资料数量丰富、门类齐全 ,它上至 80 0 0年前舞阳贾湖遗址的甲骨契刻符号 ,下有三代…  相似文献   

17.
小邾国墓及其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古墓所出青铜器铭文与其它青铜器及相关传世文献的综合考虑,可以推测,小邾国第一代国君朱友父的被封约在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而朱友父的儿子朱庆作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约当生活于春秋早期,东江小邾国墓地的第4号墓主可能就是朱庆,第1号墓则为其夫人;东江村第2、3号墓的墓主可能为朱庆的下代小邾国君(邾公子害)及其夫人;5、6号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邾公子害的下一代,也就是《春秋》所载的犁来及其夫人。这样,根据东江村古墓及其中所出青铜器资料,可以复原出春秋早期小邾国的完整世系来。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参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发掘报告》整理编写工作过程中 ,发现出土于阿斯塔那 2 2 5号墓的深蓝色绢本伏羲女娲图 (田野发掘编号 72TAM 2 2 5 :15 ) ,与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收藏的伏羲女娲图 (图一 ,又见日本龙谷大学编辑出版、龙谷大学创立 3 5 0周年纪念刊《大谷探险队带来品西域文化资料选》第 15页 )可以完全缀合。编号 72TAM 2 2 5 :15的伏羲女娲图为深蓝绢本 ,1972年末至 1973年初在阿斯塔那墓群第十次发掘的张氏家族茔地内出土。发掘时该墓已被盗扰。墓内杂乱 ,未见墓志、告身、衣物疏等纪年文物。墓室内有女尸一具 …  相似文献   

19.
西宁出土的明代都司佥书、骠骑将军田应龙的墓志铭,规格较高,而且田氏墓存在一墓之中2具骸骨却同时出土3个墓志铭等疑团,值得探究。本文在对墓志铭进行考释,并在对相关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田氏墓的若干谜团提出初步推测,认为在明崇祯末年西宁地区被农民军政权控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田应龙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可能临终前曾化名田登。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瓦当     
吉林省集安出土的高句丽瓦当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独具特色,工艺精美。主题纹饰大体有四种,即莲纹、忍冬纹、兽面纹、卷云纹。莲纹瓦当数量较多,灰色和砖红色均有,灰色者当面可见涂朱涂垩彩绘迹象。忍冬纹瓦当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