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叙事诗的戏剧性阮忠众所周知,早期艺术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①,反映出来的诗、歌、舞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很晚才脱离一种混沌状态,使各自有自己的发展趋向。然而,在戏剧里,它们又常常交织在一起。戏剧对于多种艺术的兼包并...  相似文献   

3.
《舞论》(Natyasastra)是印度最早的关于戏剧与表演艺术以及相关主题的一部著作,在印度的文化中相传为一位叫婆罗多(Bharata)或婆罗多牟尼(Bharatamuni)的人所作,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舞论》确切地应翻译为《剧论》或《戏剧论》。在梵语中,Natya一词原始意义指舞蹈,衍生义为戏剧,兼有舞蹈和戏剧的两重含义。该著作并非舞蹈学专著,只是部分涉及作为戏剧表演组成部分的舞蹈。《舞论》对戏剧艺术的起源、性质、功能、表演和观赏进行了全面论述,虽然说这部著作有戏剧百科全书之称,是东方戏剧学的经典,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全译本,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表演作为戏剧的本质特征,仪式与戏剧这两个概念就出现了交叉甚至重叠,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对仪式与戏剧关系的把握不能建立在表演形式的相似性上,而应该建立在内容或功能的差异性上。区分仪式与戏剧内容或功能差异的是仪式与戏剧体现的情感,仪式与戏剧情感的差异是集体性情感与个体性情感的差异,而集体性情感与个体性情感的差异是仪式与艺术的差异,这样,以表演为特征的戏剧实际上就包括作为仪式的戏剧与作为艺术的戏剧。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唐代的舞蹈艺术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异彩,艺术成就达到了举世瞩目的高峰。在《全唐诗》中涉及或描写封建社会舞蹈的诗篇,计有三百五十余首,诗中“乐舞之妙,在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这些诗艺术地再现了唐代舞蹈的整个面貌。其中,既有健舞、软舞,又有巾舞、巴渝舞、白纻舞,还有字舞、花舞和兽舞……。真是舞种繁多,斗奇争胜,千姿百态,五光十色。下面仅就唐诗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几种舞蹈艺术形象和舞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谈谈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李立 《南都学坛》2015,(3):10-14
河南南阳东汉时期尤其东汉中晚期乐舞百戏画像中巾舞、长袖舞与伴唱、抃歌、稽戏等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其艺术叙述功能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增强,为情境化和情节化的戏剧叙述创造了条件,而戏楼的出现又为歌舞戏的表演提供专业性的舞台条件。汉画像及考古材料能够为古代代言体戏剧于东汉时期尤其东汉晚期河南南阳地域出现的认识给予艺术表演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还盘王愿"是盘瑶人民为缅怀始祖盘王的功德、祈求盘王的保佑而举行的隆重的祭祀活动."盘王舞"是"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全部舞蹈的总称.文章分析了"盘王舞"的典型舞蹈中具有增强瑶族族群认同、沟通神人关系、宣泄宗教感情等宗教舞蹈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东汉傅毅《舞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舞蹈表演艺术专论。它用细腻生动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形象阐明了舞蹈艺术的功能,描写了汉代流行的般鼓、长袖舞,记载了民族舞蹈成熟时期的风貌。《舞赋》标志着汉人对舞蹈表情功能和民族形式的自觉探讨,意味着东汉时,我国舞蹈的民族气派真正确立,舞蹈挣脱了政教束缚,走向了独立。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 ,它融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歌剧的主题思想、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都是通过演员 (包括乐队 )的舞、演、唱 (奏 )艺术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示出来的。歌剧艺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电影、戏剧、小说比较论王传斌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评论家,出生在意大利的法国人卡努杜早在1910年就把电影称做第七艺术,它是继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绘画、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又是利用电影手段完成的第五文学,即诗歌文学、散文文学、小说文学、戏剧文学、电影文...  相似文献   

11.
花儿剧是歌剧、戏曲及"花儿"特色互融的产物,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戏剧.花儿剧的审美价值在于"花儿"音乐与戏剧结合后所能够产生出一种新的、更具魅力的、更有欣赏价值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2.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同时它更是一种用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本文将舞蹈与音乐、绘画、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把握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都属于戏剧,都是融诗、歌、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两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基于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这两种表现手段基本相似的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审美原则及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革新传统戏曲、发展民族音乐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汉代巾舞、长袖舞作为舞蹈艺术的艺术表演中融入了"稽戏"、"伴唱"、"抃歌"等艺术表演形式,为原本属于"形体叙述"的巾舞、长袖舞增添了"歌诗叙述"和"角色叙事"的手段和功能。"歌诗叙述"的出现,既丰富了巾舞、长袖舞的情感表现能力,又为巾舞、长袖舞以"形体叙述"而演绎"故事情节"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形体叙述"的"角色化"转变成为可能。"戏楼"的"前台"和"后台"的设计,为演员在表演空间上的转化提供可能,作为"专业性"的"表演舞台"意味着舞台条件的成熟。东汉中晚期巾舞、长袖舞艺术表演形式,已经具备了向"歌舞戏"发展的必备条件,其发展演变的态势已然出现。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的<乌鸦>一诗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表现在戏剧场景、戏剧情境、戏剧结构、戏剧张力、戏剧对话、戏剧独白和戏剧冲突等方面.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真实地表现了忧伤、痛苦、绝望这些人类永恒的情感,并以此创造忧郁美和确立忧郁美的价值.坡创造美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欢乐,因为他坚信,"诗之直接目的是欢乐,而非真实".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最早的艺术形式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混沌物,这几乎是中外艺术发生学研究的共同结论。可是,这种奇妙而又极富魅力的结合体为什么会成为人类艺术的前驱?换句话说,使三者融为一体的粘台力和内因是什么?为什么这种粗犷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形式在伴随原始初民走过奔放热情、诗意盎然、梦幻流溢的童年岁月之后,象细胞裂变一样脱落为单独的艺术生命体?对这个诱人而有趣的问题中外学者有过一些天才的猜测和生动的描述。例如威廉·奈德就曾说过:在个人或种族的幼年时代,诗、音乐和舞蹈是连在一起的,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根源。在词的韵律的重复中有诗的起源,在音调变化中有音乐的起源,在动作的重复与歌唱的同时,有舞蹈的起源。这三种艺术可能就是最原始的艺术,它们可能同时出现在一种粗糙的原始形式中。他进而推测,这三种艺术形式可能出现得比人类说话的时间更早。威廉·奈德提出了三个富有见地然而又未能道出所以然的看法:他肯定了音乐、  相似文献   

18.
从汉画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苏丹 《南都学坛》2001,21(4):14-16
汉代女乐舞蹈代表了汉代歌舞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汉画反映的大量歌舞活动场面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舞袖、舞腰、“手足并重”和使用道具。这四种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舞蹈民族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冯振琦 《南都学坛》2006,26(5):16-17
汉画表现了汉代长袖舞、盘鼓舞、巾舞、剑舞、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反映了汉代舞蹈柔美轻捷、刚健雄壮、开朗明丽的艺术特色,以精湛的技艺、妩媚的形象、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陶冶情操和愉悦人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舞曲歌辞是汉唐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类别,与舞蹈艺术结合,是其有别于其他类乐府诗的重要特征。在舞曲创作背景、表演情境的影响下,大多舞歌文本重叙述事件、描写场面,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语言具有指向受众的内在要求。同时受舞曲来源影响,舞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民间歌舞的色彩,呈显雅俗并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