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猪俑"一对,到近现代寿山石雕产业的发展,寿山石雕刻艺术历经1500多年历史;从唐代兴盛佛教,寿山石借助僧众之手,广为传播,到宋朝篆刻艺术的借入,带来高雅与实用的印章文化;从清代历代皇帝的推崇,寿山石雕进入鼎盛时代,到近现代寿山石雕刻与多种文化艺术的结合,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正是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寿山石文化,才有如今扬誉海内外的"中华瑰宝"。  相似文献   

2.
小议"国石"     
近几年,我国拟展开评选“国石”的活动,全国有6种石矿产品参加评选。对于这6种石矿产品的历史,以及在人文与艺术史上的位置,无疑是福建福州出产的寿山石及其寿山石雕艺术最为引人瞩目。本文拟从寿山石的品种及雕刻艺术的成就而小议之。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距市区约三十余公里的盘山路程。其叶腊石矿产隐藏于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的田底、水涧、山洞之中,并分为寿山、月洋两大产区。若从矿位分布可知分为三大系:有高山系,有旗山系,有月洋山系,且合有百余品种。而每个品种多冠以产地名、矿洞名、色象名以及掘洞者名等。然而,当地石…  相似文献   

3.
寿山石雕艺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独领中国石文化之风骚.自南朝起,寿山石雕艺术历经千余载的起落荣衰到今天这一古老传统的艺术又勃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以其特有的意蕴融汇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了独特的寿山石文化.寿山石雕是立足中华文化沃土之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艺术宝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4.
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枝奇丽的花朵 ,在《中国美术辞典》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寿山石雕 ,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 ,因产地在福建福州市郊的寿山而得名……”。寿山石雕是利用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的技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工艺品、在艺术风格上有独特之处 ,同时在技法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于其他的雕刻艺术 ,故尔又称之为福州“特艺”。据考证 :福州的雕刻工艺始于汉朝至清代基本已形成了东门、西门两大流派 ,技法上有圆雕、浮雕、薄雕以及印钮等。造型上又有人物、古兽、虫草、花果等多种形式 ,是福州这个中国东南文化名…  相似文献   

5.
一、大足石刻溯源神奇的大足,青山绿水,钟灵毓秀,是历史,也是艺术女神特别眷顾的一方文化厚土:近百处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在县内青山翠岭中。进入大足就仿佛进入了石刻艺术的海洋,大足因此获得了“石刻之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6.
篆刻又称切玉,它和书法一样,虽然都是因字写意,用刀、石的坚硬与纸、笔的柔软究系两事。起刀驻刃之间,更犹豫不得。就性质而言,是遗憾的艺术之尤。艺术都有移情作用,观印文字体,或瘦硬有神,或圆润洁净,或流畅自然,或春花袅娜,凝神注目,仿佛可以感到铁刀起驻,用力一冲的气机风致。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5,(7):23-24
一、大足石刻概况 大足地处重庆西部,素有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多年来,王来文致力于读书,绘画,力主学识、修养、画技不偏颇,以八闽特别是以闽南的花鸟为素材,重志境,力求传统精神与现代形式和谐。 王来文是有艺术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个性语言的青年画家。中国绘画有着丰富的传统,每一位中国画家都无法绕开传统、割裂传统而取得成功。在花鸟画创作中,通过对传统的研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极具特色的一流景区,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决定推荐大足石刻旅游景区申报全国AAAAA级景区。为确保申报成功,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旅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大足县旅游市场主体规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努力提升大足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晋文公"谲"与"正"的为政艺术一直争论不休。晋文公"似正实谲"的政治心理源于其并不是儒家推崇的以道德为基础的政治家,而是汲取了先秦各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源于晋国政治的谲诈传统。晋文公政治艺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他对"势"的透彻理解和适度把握、权变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作者许兴泽/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备注:手刻签名收藏:故宫博物院许兴泽,1947-2014,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生专注于观音瓷塑的创作,是当代德化瓷塑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德化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瓷塑技艺,在灵活运用塑、雕、捏、刻、贴等技法的同时,尤重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2013年11月三件作品永久入驻故宫博物院:《披坐观音》、《戴冠观音》、《宝莲座毫光观音》,是其艺术登峰造极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2.
国石——田黄,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叶腊类宝石。其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寿山乡内、外泽的寿山溪坑头友流两岸。其成因可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当时寿山南坡矿系中的纯洁叶腊类的地开石因地质变迁, 从矿床中分离后流入寿山溪底,又顺溪水滚动而散落到  相似文献   

13.
奇石     
《秘书之友》2015,(3):49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国外称"水石"或"寿石",是指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灵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奇石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奇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它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的,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人们才珍奇它、欣赏它、收藏它。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刚出学校门又进单位门的年轻干部而言,学习并运用好协调艺术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识两位同时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一位由于协调有方,沟通有术,工作起来得  相似文献   

15.
《庄子·徐无鬼》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个名叫匠石的人能抡起长柄大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丝毫不伤他的皮肉。后来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召来,要他再表演一次。匠石伤心地说:郢人死了,无法再表演了。少了一个配角,匠石的绝技居然难以再施。试想,假若郢人眼红匠石在众人面前的风光,不安心于配角的位置,或想当主角,或想在配角的位置上露一手,效果又该如何?由此,笔者想到了副职的角色特征及行权艺术。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领导者》2008,(10):58-58
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同时发布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14日晚在山东济南揭晓,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同时发布。吉祥物是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名为“泰山童子”。该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表现内容,融入现代体育理念,有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泰山童子”设计将吉祥纹样与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与肢体灵活组合,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既有整体概括,又有细节体现;既传达了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夏芒 《领导文萃》2010,(10):100-102
<正>"知道是财富害了你,为何不早把财富散了?"石崇(246~300年),西晋权贵,文学家,是一个有斗志、有魄力、通音律、懂艺术,而又知晓如何享受人生的人,更是一个巧取豪夺、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角色。《晋书》和《世说新语》上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张伯行的"刻",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处事中的坚持原则,是履职中的不遗余力。张伯行的"刻",孕育于其诗礼传家的优良家风和理学气息浓郁的成长环境,形成于其对"千圣之学"的笃信与敬畏和自觉继承道统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于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仕途生涯。张伯行的"刻"对当代领导干部的借鉴在于:心存敬畏,有恪固之心;坚持原则,有底线意识;以人为本,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19.
东坡与赏石     
宋代是文人的时代,经过文人的播扬,中国的多种文化艺术在这一历史时期都达到了高峰。而对奇石的赏玩,这种需要人与自然在静默中交流的文化行为,无疑与宋代文人那种内省的细腻的审美取向更加趋合,因此,赏石艺术在宋代也同样进入了它的第一个高峰期。在宋代,玩石赏石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赏  相似文献   

20.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发展了艺术,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无论艺术的表现形式是怎么繁衍变化,都是离不开自然生活这个母体。但如果没有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不能表达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感受,所以说艺术表现形式对于生活和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是固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更新着。 “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在这里应广概地视为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其内容饱含有笔墨组织、色彩应用,技法处理、位置经营、构图创意等画面上的各种构成形式,并不是单纯指笔墨基础而言。 “笔墨当随时代”的重要性是毋用置疑的,如何能使笔墨随时代,则是我们需要深思和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