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于赞体的文体演变及其特点,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最详,但却不够准确。由现有文献看来,赞体应源于图赞,后来发展出脱离图画的述赞、与图赞并列的像赞或画赞、与序相结合的序赞,并以纯粹赞美的序赞最为大宗。中国古代赞体文体形式和功能上的演变,主要是受到佛经文体影响的结果。佛教赞呗在内容上专赞佛菩萨功德、在形式上韵散兼行的特点,随着佛经的传播影响到汉地,使中土文人在写作赞体作品时纷纷仿效,故而造成了古代赞体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杨钊 《江汉论坛》2012,(2):101-104
《异鱼图赞》为杨慎考订博物之名著。图赞作为一种文体,在内容上上承万震《南州异物志》、沈怀远《南越志》的博物,义兼美恶,寓道于器,对明代鄙陋学风展开批评;而体制效郭璞、张骏之赞体。上承《尔雅》,因图而立赞、"前赞后题","赞"为精整的四言韵文,在"题"中多引典籍加以解释说明,而内容上突出异鱼之独特性,写作中"或述其成制,或演以新文",语言质朴、雅驯,文风古隽,在文体上是对郭璞《山海经图赞》、《尔雅图赞》,张骏《山海经图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现存有五篇赞体文,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品评人物的史赞、幽怨含蓄的画赞、纪事言志的咏物赞以及祈福禳灾的佛赞.综观这些赞体文,它们因作者的道德操守、个性气度、学识涵养等因素而透露出了较强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为"急生民"、"欲速其功"的以"生民"为核的睿识,文简意赅、思辨严谨的客观理性的辩证色彩以及言舒调缓、情激气盛的冷峻典雅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浅析二胡曲《金珠玛米赞》,并对其曲式及演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广东芥子园《镜花缘》绣像首次将小说主要人物予以绘图,插图中流露出绘者对文本的接受。插图多绘上古器物以及游戏图案,张扬了《镜花缘》的才学特色;插图通过像赞以突出人物的个性、才华与道德,并补充文本的缺失;插图女性绣像也呈现出反传统性,与文本高扬女性地位遥相呼应。正是将《镜花缘》精神贯注于图像,才使芥子园插图本长期雄踞《镜花缘》传播之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率着大队车骑、随从,由咸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东南巡行。当他走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像以前几次巡行一样,在山上刻石留念。在这块会稽刻石中,除一般颂扬秦始皇的文词外,还有以下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7.
敦煌碑铭赞文书是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佛教世俗化发展的文化产物。该类文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佛教词语,文章择取其中数例予以考释,以期利于该类文书的释读。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邈真赞文书是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出土文献资料,对于近代汉语研究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文章择取其中数例未被各类语文辞书收录的词语予以考释,以期利于该类文书的释读.  相似文献   

9.
施晔 《社会科学》2013,(3):174-182
文字而冠以黑幕,本就带有浓重的商业炒作色彩,这在小说市场化、商品化的近代城市并不为过。问题在于学界过高期待其匡时警世的社会功能而忽略了其作为文学消费品的消遣娱乐实质,因而毁之赞之,众说纷纭。当下有必要站在客观的立场,重新审视这波一百年前兴起的文学浪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以来,学者们越来越注意福建屏南县寿山乡降龙村的明教遗存。那里的村民至今仍在阴历年正月初五举行崇拜摩尼像的仪式。《贞明开正文科》为用于此仪式的科仪之一。根据其末尾题跋,其抄写年代在道光十二年(1832),但其摩尼教内容—敦煌文书《下部赞》的引文,类似《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摩尼生平传说和中古伊朗语音译文字,当源自唐代。  相似文献   

11.
刘克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1):152-154
养生汉画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达着“下根”之人对于道教义理的认识和选择。以往相关研究多流于图像内容的阐释,着力点在于将该类画像还原成文献,缺乏对图像形式背后所隐藏观念意味的关注,未曾从道教房中养生思想对汉画观念浸润的层面作深入考察。汉画房中养生题材是一种宗教仪式符号,是对特定历史时期道教养生观念的诠释和图解,它的出现,与汉代特殊的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浩帆 《齐鲁学刊》2003,5(5):85-88
给作品配以绣像插图是中国小说的重要形式之一。商务印书馆创办的《绣像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份大量使用绣像插图的文学期刊,时代的影响使它在对中国小说传统回归的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近代色彩,成为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3.
时间见证了面容从诞生、衰老到消逝的全过程.论文以面容所承载的时间性及其叙事意味为研究对象,以皱纹、疤痕、遗照、修图技术为例,揭示面容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在时间维度上面容独特的叙事力量:重构时间.皱纹的累积,展示了时间的图像化过程;面容上的疤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故事性;逝者的遗照,承载了个人时间的终止和情感的延续.放眼于当下,人们利用修图技术对照片上的面容进行修改,淡化或加重面容的时间痕迹,营造出错乱的时间效果,呈现出叙事文本的异化状态.面容是时间在人类身上明显而直观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说,面容的叙事力量在于重构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齐守印 《河北学刊》2004,24(1):105-111
政府间财政收入权的配置格局对整个公共经济体制的功能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仍存在诸多缺陷,亟待从根本上进行调整优化。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见解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5.
叶秀山 《文史哲》2007,(1):61-70
列维纳斯是当代法国急进的“异”类哲学的精神之父,向“存在伦”提出挑战的代表性哲学家。他颠覆了传统的“存在论-知识论”,“开创”了一个“异域”,即“价值”、“伦理”和“宗教”的“领域”,强调伦理学才是形而上学。不是“存在”“包容”了“他者”,而是“他者”“包容”了“存在”,“存在”“包容不下”-“包容不了”“他者”,“他者”“不在”“存在”之内,而在“存在”之外。“他者”“大于-强于”“存在”。伦理学问题得到了哲学上大幅度的提升。他不是完全否定“存在论”,而是把“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伦理学”的“关系”“颠倒”了过来,将“存在论-真理论”置于“价值论-伦理学”的“制约”之下。“哲学”研究、思考的“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经验科学,它不以日常经验之物为“对象”,但绝不是没有“对象”;“哲学”的“问题”常常不能完全“概念化”为一个“论题”,但绝非毫无“主题”。“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仍以“存在”为研究“主题”,仍以“存在”为思考“对象”,只是这个“存在”作为“对象”,并非完全在“客体”意义上来理解,而仍是一个“主题-主体”,该存在不仅展示为一物,展示为一“属性”,而且展示为一种“意义”,一句话,作为哲学“主题-对象”的不是“诸存在者”,而是“时间性的-历史性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西方近代基于认识论的美学,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于是,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是存在之美,存在之美在本性上关切于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相似文献   

17.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以“基础存在论”为出发点,探讨了死亡问题。“此在”(Dasein)是一种有限性的存在者,这就决定了无论它怎样选择、筹划自己的生存活动,从中得以彰显的“存在”(Sein)意义也将是有限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把存在理解为一种永恒、普遍的存在者,这恰恰为海德格尔所极力反对,而他正是通过对此在于“畏”中如何面对死亡这一问题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来追问被遗忘了两千多年的存在本身,进而把握此在本真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入手,对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形式的特征展开论述,探析其画像的审美内涵,考察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对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人物画像审美内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后世魏晋画风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薛求知  李明  崔瑜 《兰州学刊》2009,(10):79-82
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化的一支生力军,对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已成为企业国际化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不同于大型跨国企业,中小企业较多地受制于自身资源和规模的限制,因此企业网络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尤其发挥着重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网络视角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本研究就“基于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商业网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师表形象。师表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于教师的优秀品行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师的严谨治学有助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有助于自身道德修养的再提高。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形成教师群体良好防师表形象,是学生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