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学术史的非政治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8,29(4):15-17
同以往学术史相比,当代中国30年学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改革意识和开放意识.这是因为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离不开学术界的影响.离不开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贡献,学术在一定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推进了改革开放.但与现时代要求相比,学术上的贡献显得不足,主要表现是学术研究还不能深度介入改革开放,不能深入改革开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深层结构.这不能说不是改革开放30年学术史的一个弱点.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06,(4)
5月27日,由湖南理工学院土办的“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家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社会科学报》、《学术界》、《云梦学刊》等单位共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学术史的关系、政治与学术史的关系、学术史研究的基本界定、当代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术评价、学术与学术规范等当代学术史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有…  相似文献   

3.
学术史研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起来的,现在这个学科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同时出版了很多这方面的著作,如李学勤主编的《中国学术史》、陈平原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张立文主编《中国学术通史》、余三定的《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李明山、左玉河主编的《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等等。这些著作从宏观上对中国的学术史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对人们认识和了解学术史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回首20世纪,探究中国学术研究的嬗变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代代学者殚精竭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中国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到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王伯祥的《中国学术演变史》、杨东莼的《中国学术史讲话》,到陈平原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著作,通过剖析潮流,辨别良莠,评判高下,厘清师承,均对中国学术思想的演进作了精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学术留下了清晰的印痕。如何展示20世纪中国学术的心灵印痕?如何把诸多学者多年的…  相似文献   

5.
毛梦溪 《云梦学刊》2006,27(4):21-22
中国传统学术史肇始于战国后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子学研究。其中,尤其以《庄子·天下篇》、《韩非子·显学篇》、《荀子·非十二子篇》为代表作。经过近二千年的演变、发展,到如今,新的时代为它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国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已涌现出包括余三定先生在内的陈平原、瞿林东、陈其泰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专家。《学术界》2004年第6期刊载了余三定先生的长篇论文《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介绍了数十种著述,如李明山、左玉河主编的《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余三定讲话我补充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云梦学刊》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界定。我在《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发表过一篇文章《学术史:“研究之研究”》,其中说学术史是关于研究的研究,或者说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还有一个“当代”的时间限定。《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包括对学科发展、学术思潮流变、学术现象等的整体研究和描述。这是精确意义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二是学者个案研究。学者个案研究就是选择一些当代著名的有成就的学者进行…  相似文献   

8.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6,27(4):31-33
笔者近几年来主要致力于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辑集并评述当代学术史研究的著作,此前已发表过2篇文章,分别是《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载《学术界》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1期转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学术积累——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之二》(载《云梦学刊》2005年第4期,《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4期转载)。现将上两文发表后收集到的当代学术史著作,按上两文的分类方法评述如后。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的宏观研究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4:问题意识和超越情怀》(刘大椿主编,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9.
张国春 《云梦学刊》2005,26(4):15-16
开展当代中国的学术史研究,总结学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学术史研究,固然需要从学科、学人、学案做起,这也应是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学术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从某种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学术政策对学术事、IP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建国初期的学术政策对当代中国学术事业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玲 《学术界》2013,(1):227-236,288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一书以年为序,以活动主题为纲,收集整理了包括开、闭幕式发言等在内的多篇文章,配以历年各次论坛的会议照片,忠实地保存、记录了八年论坛活动的重要事件与学界动态,是余三定及《云梦学刊》八年来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所作贡献的最佳见证.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举办八年来,集聚学界研究热力,汇集学界精英,聚焦学术热点,共诊当代学术问题,论坛议题凸显了当代学术史的学科特色.《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一书的出版给研究者考察当代学术史、研究当下的学术时代产生的问题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与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究是研究主体的个体自由行为 ,学术思想的多元化是学术研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用所谓的“学术规范”去人为地制约活跃的学术思想 ,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学术自由的主观消解。我们固然对极“左”政治扼杀学术自由的历史记忆犹新 ,但我们更应对产生于学术界内部的限定性游戏规则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易木 《云梦学刊》2006,27(4):35-35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7月5日,“‘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已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政协报》等进行了报道,分别是:1、《学术发展与当代学术史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论点述要》(《光明日报》2006年6月19日);2、《以问题为中心——“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综述》(《文艺报》2006年6月29日);3、《当代学术史研究注重探讨问题——《云梦学刊》在京举行论坛》(《人民政协报》2006年6月5日)。许多网络媒体也对会议作了报道。简讯@易木  相似文献   

13.
蔡觉敏 《云梦学刊》2009,30(6):25-29
《当代学术史研究》一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旁搜远绍,觅当代学术史研究之路径;二、以问题为中心的独特研究方法;三、点面结合,扫描当代重要学术现象与个案研究并存;四、尚学术争鸣,辨证“当代学术史”学科特点;五、铁肩道义.显学者之视野与良心。  相似文献   

14.
董京泉 《云梦学刊》2009,30(4):11-13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这当然有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当代学术史,在一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中国近代学术史或中国古代学术史。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更重大的意义是通过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学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总体的和个案的研究,纵向的和横向的研究.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规律,为现在的以及今后的学人提供借鉴.促使中国今后的学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文史哲》杂志伴随着中国社会走过了六十年的不平凡历程,它是当代中国学术史的重要见证人,又是这一段波澜壮阔学术史的重要创造者,为六十年来中国学术的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与此同时,它也收获了与它的贡献完全相称的那份荣誉,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好评,逐步从一份同人  相似文献   

16.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6,27(4):22-23
评价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关键就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学术权力,不公必然导致腐败,不是促进学术而是促退学术。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少数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承认,或轻描淡写地将学术腐败说成是“学术不端”。腐败也好,不端也好,我们搞当代学术史,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当代学术史缺了这一块,就是一部不完全的甚至是被歪曲的学术史。当前的学术评价,可以借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来说明,叫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的荒唐之处就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学术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研究领域几乎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学术研究。我以为,以下六大问题尤为重要。当代中国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建国以前的中国学术与建国以后的学术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学术与中国学术有很大的不同。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的基本形态。搞学术研究的人,应当首先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学术成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判断学术成…  相似文献   

18.
《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发表了不少好文章(其中有相当多的知名学者的文章),主办了多次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今年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部头的《当代学术史研究》论文集,这样就由文章、会议、书组成了一个有机体,可以说成绩突出,影响颇大。但还要看到其不足。从总体上看,“量”很不错,但“质”有欠缺。主要是缺少名家的精心之作,缺少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19.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7,28(4):29-30
因为《云梦学刊》的缘故,我对学术史研究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正因为对当代学术史的这一点兴趣,我更加关注起《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学术动态。两年前我曾经就《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办刊特色写过一篇文章(《学术界》2005年第2期),觉得还有些话没说。这次承蒙《云梦学刊》编辑部的邀请,  相似文献   

20.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F0003-F0003
《当代学术史研究》彭时代顾问、余三定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该书除对“学术”、“学术史”等一般性问题作学理上的探讨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当代学术现象、学科发展、学术流变、学术争鸣作宏观扫描和整体研究。如对“学术期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