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17世纪,中国东南沿海率先展开了由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以海洋经济为导向的商品经济过渡的结构性转型。郑氏海商集团依傍这一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得以发展为私人海上贸易的龙头。其发展虽与西方新兴资本主义海上贸易势力的发展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从其发展轨迹来看,走的是一条完全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由于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原因,郑氏海商集团无力改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走向,但为台湾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抵御外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应在中国史中给予其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郑氏海商集团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霸主,在对日贸易中处于垄断的地位。该集团内部运用各种制度对中日贸易进行组织和管理,其中主要有牌饷制度、五商制度和公司制度。这些制度在对日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壮大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3.
作为长期主导海上贸易的中国海商集团,郑氏家族不仅是明清易代之际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其在同时代东亚海域世界的活动,也与17世纪东西方之间基于海洋贸易而形成的早期世界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东亚地缘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考察保存下来的一批西班牙马尼拉海关郑氏家族船只文件可以发现,尽管随着1662年郑成功逝世之后,进入“世藩”时代的郑氏家族因内外纷争而逐渐走向衰落,但此时期郑氏家族的海外活动却没有中断,而是仍然借助东西航路所构建的航海系统,与菲律宾群岛等东南亚地区性贸易中心及西方国家之间保持着不为人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5.
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相似文献   

6.
齐梁之际文人集团影响巨大。构成还是集团活动。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个重要的外因是来自佛学集团的影响。与前代文人集团相比,它们无论是成员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相似文献   

7.
齐梁之际文人集团影响巨大.与前代文人集团相比,它们无论是成员构成还是集团活动,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外因是来自佛学集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东亚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台湾成为中日贸易的一个理想中转站。中国人、日本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不失时机地在此展开贸易竞争。最具竞争实力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终于排除了各国对手,独占台湾,经营着大规模的中日贸易,并赚取了高额利润,台湾因此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贸易网上的一个重要商站。  相似文献   

9.
唐德先 《北方论丛》2012,(3):127-130
科技时代,人类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人不仅生存在主要是由技术所造成的生态失衡与污染的环境中,而且也生活在由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导致的组织约束与技术异化中。在这一双重困境中,人的自由丧失殆尽、个性不复存在、本能受到严重的压抑摆脱困境是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了人的生存状况,使人不断地向真正的生存状态前进。然而,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突出,社会体制层面、文化层面和个体发展的冲突与张力导致人类陷入生存困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才能使人走出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17~19世纪西教在山西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义和团运动前天主教、新教在山西传入,传播的历程与概况,考察两教传入的州县及教徒的数量,纠正一些不实认识,并通过对教会的传教方式和教徒入教动机的剖析,揭示当时山西社会的一些特点与问题以及西教能在山西立足发展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在文化背景、含义及渊源、服饰特点、风格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指出这一时期服饰风格对现代时装设计及服装审美的影响作用,提出我们研究西方民族服饰文化其意义在于能融合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以提高我们的服装设计及服饰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建立起最优的社会保障制度,既需要研究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研究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而要推进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就更需要系统研究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14.
姚文仪 《社会科学》2006,3(11):116-123
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政治上,中国是“皇权”制,西方是“王权”制;经济上,中国是“重农抑商”、“禁海政策”,西方是“重商主义”、“拓海政策”。不同的发展趋势最终导致了中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30至70年代,和硕特游牧地北边从亚梅什湖一带沿额尔齐斯河流域往南到斋桑泊南岸,直到塔尔巴哈台山北麓;从塔尔巴哈台山南经额敏河下游、阿拉湖、伊犁河上游,南至伊塞克湖,西南塔拉斯河上中游,从这里北经楚河中游到巴尔喀什湖,包括巴尔喀什湖东边的广阔地域。  相似文献   

16.
欧洲12世纪艺复兴是“加洛林艺复兴”之后的另一次基督教化复兴运动。与加洛林艺复兴目的为当时的封建制度构建基督教化基础的作用不同,此次艺复兴则是要为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建立完整的基督教思想化体系。12世纪西欧的艺复兴带来了基督教化的高度繁荣,出现了一大批名的基督教化学和学术流派。可以说,欧洲希腊罗马传统的古典化发展到近代的14世纪的艺复兴之间,是经过了加洛林化复兴,特别是12世纪的化复兴的两次大的准备才到来的。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红 《学术探索》2005,(2):121-125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的长足发展也刺激了清代的商品货币经济,推动了云南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云南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和控制,促成了"云南矿冶文化"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社会的文化景观色彩斑驳 ,姿态各异 ,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蜂起。对此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加以概括 ,比如政治的、哲学的、艺术的等等。从一般社会文化的角度上看来 ,不妨把各种各样的思潮归纳为三种 :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改良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这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与其政治立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大体上说来 ,文化保守主义坚持一种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 ,文化改良主义持守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 ,而文化激进主义则抱持一种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一、文化激进主义的判别标准从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来看 ,关于“文化激进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