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这个地方对我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从青年时候开始创作,到四十岁以后转入写长篇历史小说,在这个地方,为我在艺术上的追求开辟了一个新阶段.我在这里受过党的教育,也受过挫折,同时也得到了锻炼.今天到会的许多同志,有很多是见过面的,有很多几年没见面了,也有过去支持过我的领导同志,不管在什么困难环境下总是支持我写作的.  相似文献   

2.
没有想到,我苦等几年,竟也成了一个新世纪的“秦香莲”。我对爱情的印象,原来是很浪漫很纯真的,只是很多时候,发觉嫁人是为了嫁给房子,至于男人的能力、长相或者脾气,都无关重要,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很“伟大”,我为没有任何物质做准备的爱情相守了很多年。我和金子至多算是校友,他是从某个学校调来的,高三的时候插班到隔壁班,那时我们彼此还不认识。高中毕业之后,我们都没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他不得已去了那家愿意录取他的职业学校,而我,选择了高复,因为我爸爸相信我很有潜力,我自己也这么觉得,我的英语与数学,不管在班上或者在学校,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我之所以考不好,纯属意外。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10)
我的手机比较落后,接收短信的时候响铃不能调成振动状态,这点很要命,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期末考试前夕,好多人都胸有成竹,我当然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担心了,他们的手机都可以调成振动,接收信息神不知鬼不觉。不像我手里这部倒霉手机,"嘀嘀"一响,连走廊里的监考老师都能给招过来。  相似文献   

4.
和你在一起     
《北方人》2008,(Z1)
我刚生下来,还是一个粉红色的只会乱蹬和哭闹的小动物时,他们就把我抱到了姥姥家。姥姥耳聋,也不会说话,一生都没有触摸过声音。她听不到我哭闹,怕我因为没有奶水吃而哭得昏死过去,就用一根粗棉线把我的手腕和她的手腕连起来。我一动,她就会惊醒,然后料理我的吃喝拉撒。上四年级的时候,一个穿得很整齐很气派的男人来学校找我,他生硬地叫着我的乳名,"蛋蛋,你过来。"我不过去。我吃惊地瞪着眼睛,发现这个男人有一双大大的双眼皮的眼睛,他的头发很稀薄,肚皮鼓鼓的,比我见过的所有的男人都气派。  相似文献   

5.
单位组织体检,因为工作关系我前后多跑了几趟。一来二去,便和体检中心的同志混了个脸熟。知道咱教师的身份,很自然地就谈到孩子的教育。其中一位大姐关于孩子遭遇的讲诉,我认为很有代表性,估计好多孩子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是老师也是家长,自认为这事很有评说的必要。了解实情再批评,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严。这里作为案例呈献给大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能有所启迪。"前段日子,我的孩子要过生日。孩子小,  相似文献   

6.
白岩松 《社区》2014,(35):23-23
有很多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社会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一九一八年四月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高中学生要读懂这篇小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几年来,我经常考虑:如何指导同学读懂这篇小说?我还考虑:自己究竟有没有真正读懂它?因为以已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诚然,研究《狂人日记》的成果很丰富、很精辟、很深刻,但中学语文教学不完全等于作品研究,语文课也不是学术报告会,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需要一番消化和改造的功夫,更何况有些说法也有不够准确、不够精当、不够细致的地方,需要我们进  相似文献   

8.
我在北京的时候,远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外孙女李程就打电话来,兴奋地说,距他们住处不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两个池塘,那里面有很多水禽,很想我陪她去看看。不久,我来到堪培拉,第二天,外孙女就带着我迫不及待地去看黑天鹅。出门没几分钟,就到了池塘边,这里的水鸟很多,红嘴巴的黑天鹅,白爪子的黑鸭子,大嘴巴的鹈鹕。这么多水鸟因为得  相似文献   

9.
照片上这位长者,是一位无儿无女却幸福生活着的105岁健康老人。他名叫孔庆春,居住在北京市安贞社区。我问老人家高寿健康有何秘诀,老人坦然笑道:“好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可我的回答很令人失望——没有,真的没有。”  相似文献   

10.
余力 《社区》2014,(3):55-55
我和妻子都是大学英语老师,过着普普通通的工薪族生活,然而我们的小日子却过得风生水起。一些朋友询问我们在理财方面有什么诀窍,我告诉他们,我们自创了独门秘诀“时态理财法”,就是把英语知识运用到了理财之中。  相似文献   

11.
笨弟弟     
《北方人》2007,(2)
我不记得弟弟是怎么来到我家的了,那时我还不到三岁。有天妈妈问我,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邻居蓉蓉姐才比我大一岁,却机灵很多,她就撺掇我,要妹妹。于是我们就围着妈妈,叽叽喳喳地吵着要妹妹,因为妈妈虽然给我买过小人书,却还没有买过洋娃娃。  相似文献   

12.
江岸 《社区》2003,(12)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子好大,足有几十户人家。那时日子过得很清苦,而邻居间的亲热劲却像是一家人似的。记得一次父亲与邻居大伯相邀去钓鱼,由于父亲的钓鱼水平有限,回来时竟是两手空空,而大伯却是满载而归。晚上大伯家在院子里做鱼的香味飘过我家,好是羡慕。不大会儿功夫大伯竟把鱼端到了我家的餐桌。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后来住了楼房,邻居间见面的机会少了,邻里关系也就淡漠了,甚至楼上楼下住好多年,彼此不相识。几天前,住在楼下的邻居找到我,说我家的卫生间漏水已经殃及他们家了,并建议我找房管所的来进行修缮。我当即…  相似文献   

13.
屋子里的光线总是异乎寻常的好。即使拉上窗帘,也可以在地板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清晰到可以看到自己的表情。于是不喜欢在白天写东西,因为总是在写完以后,眼睛疼,然后头跟着疼。我写了好多没有结尾或没有开头的小说。没有原因,曾经想可不可以把它们拼凑到一起。结果发现,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东西不是强扭到一  相似文献   

14.
雪萌 《21世纪》2001,(1):30-31
1998年的春天,当所有的高三学生都在为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奋斗时,我却已经在收拾行装,准备飞往伦敦留学。送我出国是爸爸妈妈一直以来的愿望,他们认为这样才会对我有更多的磨炼,将来才会有所作为。而我并不是一个差等生,妈妈也许是怕我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后,会主动放弃出国的机会,才决定让我在高考前出国。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逃兵,在战役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逃出了战场。我觉得我很对不起我的朋友们,因为我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他们。就这样,带着未能参加高考的遗憾,我登上了飞往伦敦的飞机。 我仿佛被关进了监狱 刚到…  相似文献   

15.
到了德国,朋友们大都选择有熟人的城市去读书,或者至少也是要有个把认识的人才敢去、才放心;而我却不同。我只身一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施瓦本哈,去读那里的歌德学院。我来这里的目标很明确----ZOPZENTRALEOBERSTUFEPRUEFUNG,歌德学院高级证书)。要知道,考到这个证书的人就可以免考DSH而直接上大学了。抢走我的德汉词典印象里的歌德学院是个挤破头都进不去的神圣地方。直到这样轻而易举地坐在歌院的教室里,才迟钝地感觉到惊讶。我们老师叫艾伦·巴特勒。刚开始我还感到奇怪,因为这可不是一个德国名字。后来才知道,她爸爸…  相似文献   

16.
《史记》有很高的文学性,这是人所共认的。其描写人物的成就之高。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超前的成熟。在《史记》出现之后.一直到唐代传奇出现之前的九百年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人艺术能够与《史记》相提并论。有一位很有影响的评论家曾经说过:中国写人艺术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史记》,第二十是《红楼梦》。这种说法并不是虚夸的。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史记)的小说因素》,对《史记》中的许多小说特点进行过若干分析。文章最后对《史记》与我国后世小说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由于那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只能粗粗带过。现在已经过了十多年,觉得对于后面这个问题还有作进一步归纳说明的必要。在这里准备从三十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7.
黄蓓佳 《金陵瞭望》2008,(22):17-17
那年恢复高考前我在长江江心的一个小岛上插队劳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在这个长青岛上“接受冉教育”4年了,而且我早已准备再继续个4年或者40年也说不定。那时知青除了老老实实“扎根”外,还能有什么企图?没有,也不敢有。不过我算是个例外,因为我在1973年就已经写小说了——当时写小说就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花了不少钱搬进了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区,可我并不是很开心。每天在楼道里穿行,总是看到一扇扇冷冰冰的防盗门,让我觉得这里比我原先居住的地方少了一份人情味。每次在楼道里碰到邻居,彼此都是投以冷漠的目光,一点交流都没有,这样的生活也着实让人无趣。  相似文献   

19.
各位同志、各位同学,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参加“张炜文学周”开幕式.张炜今年才36岁,才写了12年,就写了400多万字的作品.他这样写下去,写到我这个年龄,我不知他要写多少,可惜那时我也许看不到了.但我们今天看见他了,当我们离一个人远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他想象得非常丰富、非常独特,富有个性化,一旦靠近了,又觉得他很普通.张炜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青年.我想时间会说明一切.张炜是一个典型的作家,一个真正的作家,作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那时我就认为他能有大的成就.就象到了春天杏花就要开,到了秋天山楂就要  相似文献   

20.
记者:国内的朋友很关心伊拉克战争、美国的校园和电视媒体的情况,您能谈谈吗?敬辉:当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打响时,美国的很多大学在放春假。春假是美国大学期中考试过后的一个长达一周的假期:从3月17日到3月23日,当然每年也不尽相同。春假的时候,大学校园里并没有什么人。我们这里是中西部,天气还是有些冷,基本上没什么景色。因此美国年轻人外出渡假的很多,大部分的学生,全跑到东部的佛罗里达和西部的加州的海滩去了。等他们回来时,皮肤有的都晒得黝黑了,他们都是在渡假的时候知道战争爆发了。这个消息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突然,因为在战争爆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