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薄清江 《南都学坛》2008,28(4):35-36
数以千计的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展示。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形象展现。它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又处在黄河长江之间文化交汇的中原腹地,在汉代被称做"帝乡",是"商遍天下"富庶的人群聚集地。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筑了以画像石刻为载体的南阳远古文化的厚重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到2006年,我国对于教学规律的研究在表达方式以及体系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拓展.但尚存若干不足之处.与教学规律表达方式的演变相伴而生的是"英美化"的倾向以及本土立场的日渐薄弱,而伴随教学规律体系拓展的是研究广度与研究深度、理论演绎与经验归纳、普遍与特殊的矛盾与"失衡".这些问题的出现则与传统思维特质、精英文化传统、文化的"断裂"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5):21-22
"七夕颂歌"利用最新的数学动画技术对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进行处理、艺术创造、再现,通过当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手段来扩大传播范围,再现汉画像石被历史尘封的面貌,使更多的人以便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座巨大的文化瑰宝,从而为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中有与节日、祭祀相关的娱乐性和表演性,从军事训练和游戏中发展而来的竞技性,以保健养生为主要目的的健身性三类体育文化资源。汉画像石中的体育文化开发策略是"画像展示"、"专业表演"、"游客体验"和"产品开发"等;可分为"投壶运动"、"蹴鞠运动"、"射箭运动"、"马术和马球"、"汉代乐舞"和"导引养生"等六大园区设立"汉代体育文化乐园"。钩沉与考量蕴涵于汉画像石中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对汉画中体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保护性开发,而且为发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南阳是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山东、苏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地区的画像石相比,南阳的汉画像石表现内容在共有的生活场景、宗教诉求之外,更多地把当时在天文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结合神话传说,以画像石独特的叙述语言呈现出来,这是其楚文化与古代天文学关系的一种外显。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星宿图对研究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10,30(2):24-27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彰显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维系民族团结与维护本土文化主权等当代价值。针对当前新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面临"域外强势体育文化渗透、项目本体文化异化、传承保护后继乏人、现代域外文明冲击、传承保护意识淡薄、传媒资源整合模式相对单一"等困境,新疆应当加强品牌建设,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价值认同;强调与域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实现"和而不同";培育适宜生存环境,呼吁政府与公众增强保护意识;构建文化传播媒介与平台,引导规范社会参与;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扩充练习人口基数;重视民间传承人培养,有效规避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8.
周子强 《南都学坛》2009,29(4):18-19
汉画像石是南阳汉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独特的造型元素在南阳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以及应用的策略,能够清晰地表达与南阳本土文化相适应的城市雕塑特色,反映南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2,22(3):8-18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诸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又重要的实物资料 ,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漏  相似文献   

10.
刘剑丽 《南都学坛》2003,23(6):17-18
南阳汉画像石动物形象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寓意,反映了汉代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信仰。  相似文献   

11.
九莲山帐书文化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帐书上的符箓发展至今有复文、云篆、灵符、符图4种类型。帐书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现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感情的积淀,"旧传统新发展"是其渊源特征,于儒释道三教合流中凸显出其道教文化的本质属性,由古代巫师道士专属发展至今已为普通民众所掌握,且题材宽泛,形式多样。九莲山人生活在一个有倾诉、有寄托的空间里,帐书不仅能帮助人们释放精神压力,还有助于建构一个结构合理、自我调适能力强的生活共同体,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生态资源开发是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以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为背景,以武术之乡湖南新化梅山武术拳种为具体对象,对梅山武术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凝聚的传统生态元素进行剖析,并探析其传统生态资源开发路径,可见,各地传统武术在传统生态资源开发路径上,应结合各自凝聚的传统生态元素,在区域性本土文化圈打造、本土武术竞技性能挖掘、民间社团组织的建立以及本土武术文化进校园等路径建设上下功夫,为当地民众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本土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坚持传扬本土裔部族传统文学与文化,他从多个角度不断对由白人殖民者所发明并被主流文化所误用的所谓"印第安"身份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人们对印第安人固有的偏见和错误印象,提出"后印第安"的概念,以之重新建构本土裔民族身份,并将之付诸自己的多种文学实践,通过体裁多样、数量庞大的作品,力图真实客观地描写当前美国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和思想状况。在其文学与文化实践中,多部作品相互呼应,构建起了一个"后印第安"文学世界,其中展现出的各种创新思想与技法极大地丰富了整个美国印第安文学宝库,也为我们解决某些存在争议的历史、民族、身份、政治等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泉州位于中国福建东南部,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历来就有对外通商和友好交流的传统。商人、旅行家、僧侣等各种人汇聚此地,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这些宗教文化和泉州本土的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互相辉映,形成了泉州独特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6.
汉代画像石中有胡人、骆驼、狮子、象以及佛教人物等许多外来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汉代战争、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汉代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汉代画像石的创作素材,还在造型手法、创作思想上对汉代画像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汉代画像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长、发展的一个特性,是它会以其正常的状态和方式来融合它自身的本土资源和来自其他文化的适合它自身的资源。这种融合的根基是首先从本土资源中汲取适合的养分。见诸社会与个人,这种文化生命也就是广义的教育或教养。这种教养传统已断失很久。在新近的重读经典的社会实践中,它正在被寻求。思索它的思想精髓是重读中的重要之点。这种精髓或可以儒学之"为己之学"来阐发。恢复它作为"为己之学"教养传统的力量,首先要体会得到它是关怀人的整全人生的;其次是在"读进去"的同时,要"生活出来";第三是要使它成为自己导引自己的自由教育。重建对我们的本土文化或教养资源的重要性质的共识的实践努力,或在这个基础的方面还存在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从深层生态批评中的"生态自我"视角分析《痕迹》中环境与身份的联系,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心怀万物平等观念,坚守族裔文化传统的印第安人展示的是一个宽泛、有深度的"生态大我",而切断了与地域环境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和精神危机,地域环境和文化元素与印第安人的本土身份建构紧密关联,印第安人的土地情是其深层自我的体现;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印第安女性与自然的认同关系和其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们从自然和动物身上获得力量和保护能力,颠覆了西方文化中的男权思想和传统性别意识,坚守土地,抗击环境种族主义,堪称"土地母亲"。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地汉画像石的风格因制作材料的制约和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多有不同,南阳"二桃杀三士"画像石以楚文化绚丽多姿的浪漫主义直抒胸臆,以高超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在诸多同题材画像石中独树一帜,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