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寻找格林先生》是美国小说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著名短篇小说.采用修辞学作为方法论意义的零度与偏离二元关系,解读小说中作为善的零度以及人物对于作为善的零度的追求和在追求中表现出的偏离形象;格林先生是善的化身,是以零度空位的形式隐含地贯穿于整个小说的始终,通过不同人物对善的追求体现出来.通过对格林先生及其偏离形象的刻画,贝娄表达了对善的追求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周易》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道德修养途径:义利统一的治国伦理准则;内外兼修之君子美德;自我教育为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道德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寻找生存的意义——解读索尔·贝娄的《寻找格林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找格林先生》是索尔·贝娄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边缘知识分子乔治·格里布在一天的主要工作是在经济大萧条后的芝加哥黑人社区找到一个名叫特利弗·格林的人,并把救济支票送到他手里。寻找格林先生的过程也是格里布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探寻生存价值的过程,其生发出的形而上的思索和执着的求真态度映现出他内心的光辉。格里布寻找的过程比结果更具有哲学意义,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信念。该短篇小说体现了贝娄作品中一贯的肯定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是一部中美跨族裔婚姻悲剧,主要记录了这一跨族裔家庭的创伤和自我救赎经历,呈现了华裔男性詹姆斯·李的种族创伤、白人女性玛丽琳的性别创伤及其混血子女莉迪亚的代际创伤,引导读者去感悟跨族裔家庭成员不可言说的内心创伤和不断抗争的疗伤之旅。作者对《无声告白》中主要人物的创伤叙事与自我救赎进行探索,不仅可以引发社会对跨族裔家庭成员创伤困境的关注,还可以激发人们重新审视与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代际冲突、种族关系、性别关系等社会问题,从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伦理道德的抽象名词是社会思想文化积淀的反映,有较强的历史性。基于此,探析《晏子春秋》中的伦理道德抽象名词,能揭示出该时段社会思想文化的概貌。文章从有关伦理道德抽象名词的判断标准中分析《晏子春秋》中这类词义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进而探究其反映出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伦理道德体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的快速运转期。在这一过渡时期,我国伦理道德问题突出,道德理念冲突不断、道德约束力也在不断下降,整个社会的道德责任观念已不再具有强有力的制约功能,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正严重影响着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行。在市场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分化仍在进一步加剧,为有效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构建新的伦理道德体制已经成为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伦理道德体制的重建也成为失范社会实现高度整合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是一位思想独特而又敏锐的作家,她对女性特别关注。在《我爱比尔》这部小说中,王安忆从性爱的本体出发,把笔触直接指向男女之间的性爱生活,讲述了一个都市女性、美术系学生阿三堕落的故事。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我爱比尔》这部小说,分析阿三的爱情故事与性爱生活,窥探阿三的精神困境以及最后的自我救赎,从而引发我们对女性解放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一生创作的6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势利、愚蠢、虚伪、贪婪自私、傲慢无礼、自欺欺人的讽刺、揭露和批评,宣扬了美好的伦理道德。在奥斯丁看来,真诚、朴实、仁慈、仁爱、仁义、互让、宽容、谦恭、彬彬有礼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傲慢与偏见》以婚姻问题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和习俗。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取代了三纲五常,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取代了德性主义。这一历史转型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部的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决定了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走向现代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是制约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的基本现状,实现生态正义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在文艺复兴时代,罗马教会深陷道德罪孽之中,其主要表现是西门主义和尼古拉主义盛行。表面看来,教会失却道德的原因在于神职人员受到时代的诱惑和局限,实际上,时代的更替使基督教会的历史角色发生了变化:基督教会由原来伦理道德的唯一维护者变成维护者之一;社会的全部机构共同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随着文艺复兴时代的结束,基督教会决定性地影响社会道德观念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京华烟云》是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书。本文立足从客观的角度,以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所展示的民族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切入点,透视了林语堂中西文化互补融合的文学框架。本文的论证和分析,目的仅仅在于探索民族文学的特色,以及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方面的成功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人性的本质上,孟子和康德都认为人是向善的;在人存在的目的和类本质上,都是以一个“目的”和一个“手段”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而在对认知能力的认识上,孟子以人为出发点,以“四善端”维护儒家秩序的规范;康德以理性为出发点,追求理性自身,把人理性的高度作为伦理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明朝统治者和士人认为元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滑坡与沉沦。明初政治文化的使命就是儒学精神的重建,这也是三国故事二度创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群鬼》是易卜生的名著,国内外都有评论家对它进行过评论,但基本上都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进行解读。然而若从社会生态伦理的视角对该剧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讨论,则可得出:由于社会生态伦理的失衡,剧中人物都处于自我迷失状态。他们想要找回迷失的自我主体性,可往往走错了方向,离开自我主体性越来越远。其结果是,使得人物原本光明灿烂的心理状态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黑暗笼罩的破碎心灵,冰冷而寒碜,不断地发出阵阵祈求的呻吟:“太阳。太阳。”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伦理道德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特别是它所倡导的以礼为用、以仁为本、以义为上、以和为贵的理念,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使之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一部代表作。哈里顿·恩萧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举止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伦理学意义。哈里顿由于自幼受到父亲辛德雷的残暴压迫,存在着反抗暴力的本能,但因为受到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范与束缚,表面上遵从于父亲,未做出反抗行为。希刺克厉夫因为复仇心理而且没有伦理束缚,同样暴力对待辛德雷,然而哈里顿并不反对希刺克厉夫对辛德雷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变相违背了伦理禁忌。而后辛德雷在自我与他人的折磨中去世,哈里顿难以消除内心不忠于父亲的伦理罪恶感,所以甘愿承受希刺克厉夫的野蛮压迫,进行自我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19.
生态问题是制约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的基本现状,实现生态正义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不仅注重整个城邦的和谐发展,还对个人心灵及外在的和谐做出了理论论证,其代表作———以追求“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理想国》在字里行间就渗透着和谐的韵味,《理想国》中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