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无疑也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育人的作用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提高德育实效,就必须提高对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全面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管理实践而定型的网络德育管理结构及其实施策略.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坚持团队管理原则、智能管理原则、信息共享原则和效益原则.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阵地资料模式、即时更新模式、参与互动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的职责。高校德育空间作为一个包含“物”与“人”多层关系的空间,具有培育学生知、情、意、行等功能,对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物理空间、知识空间、精神空间、实践空间分别为高校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供了重要场域、认知基础、共情支撑和检验机会。但目前高校对德育空间存在着单一性、单向度,以及单效应的理论与实践误区,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分隔限制和选用失衡等方面。可通过加强德育空间的理论认知,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之维;整合德育空间的多种形式,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之维;重视德育空间的开发应用,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之维。  相似文献   

4.
邓辉 《民族论坛》2007,(4):48-49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现代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德育应从培养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入手,创新形式,拓展内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德育评价在工作实际中效果究竟如何,具体操作过程是怎样的呢?作者重点对某高校德育评价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从个案分析的角度,得出某些具有共性的认识和结论,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具体操作环节有一明朗认识。  相似文献   

6.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步入21世纪的大学使命和大学育人原则做出的时代解读和庄严承诺,也由此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导话语。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品德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本文从大学生品德发展研究入手,总结提炼出高校德育的特点,以期对德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国防教育与高校德育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大学生。本文以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视角的创新为主题,分析了高校国防教育德育的功能内容,对其创新视角的选取问题,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舞蹈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也是主要载体,该课程能对大学生的德育修养形成、心理素质提高以及审美素质的培养有所帮助.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成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对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业期望、自我认识等方面的不足,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研究和探讨,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存在,现代德育在其发展历程中陷入困境.因而,超越困境、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优化学校道德教育、构建新社会的和谐的德育观是现代德育走出困境的可行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