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随笔精品》漫评曹德和何伟棠教授根据王希杰先生发表在《语文月刊》上的120多篇文章选编的《语言随笔精品》(以下简称《精品》,不久前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杰先生以随笔形式写作分析语言的文章,是打1977年发表《阶级对立的社会 一视同仁的语言》(见...  相似文献   

2.
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体系 ,就应在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王希杰先生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贯穿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层次 ,并且拓展了语言研究中的“潜”层面 ,从而提出了“大语法学”的全新理论构架。王希杰先生还从语法非系统性的角度把语法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升到了理性高度 ,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建立了科学的动静观。同时 ,王希杰先生还以科学的统一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统摄语法学理论体系 ,这些都为21世纪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的建构开辟一条宏富之路  相似文献   

3.
语言本质问题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王希杰先生在语言本质问题的研究上,突破了传统语言本质观的束缚,形成了富有开拓意义的对语言本质观的新认识。本文从王希杰先生语言本质观形成的基点及王希杰先生语言本质观的基本思想等几个方面,对王希杰先生的语言本质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建构·新见解·新视角·新方法──读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夏中华读过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后,不由自主地出现了读过一本好书所常有的那种心情,难以压抑的快慰,驱使着我要说点什么。胡裕树先生在该书序言的开篇就说:“希杰的这一本...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的作家,她才思敏捷,语言代美。一部《张爱玲小说集·红玫瑰与白玫瑰》25万字,用了近110个比喻,其用喻之多,是现代作家中少见的,这些比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张爱玲作品中的语言构成了一座花团锦簇的大花园,那么,她的生动、贴切的比喻无疑是这座大花园中的一支光彩夺目的奇葩。而她的比喻的生动、贴切.首先得力于其比喻的得体性。本文试图根据王希杰先生的比喻理论和得体性原理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被认为是“中国修辞学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力作”(陈炯日本…  相似文献   

6.
王希杰的修辞理论与转换生成语法学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所以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又各有其特点。1.理性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学是排斥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王希杰的修辞理论是结合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2.演绎的方法。转换生成语法学强调演绎法,轻视甚至忽视归纳法;王希杰的修辞理论在强调演绎法的同时,也不排斥归纳法,它不仅确定了演泽法的适用范围,还由演绎法入手建立了起语言预测学和修辞预测学。3.强调解释力。转换生成语法学主要运用潜显解释;王希杰的修辞理论还运用宏观解释和尺度解释。4.注重共性。王希杰修辞理论的形成,是受到转换生成语法学影响和启发的,同时也是王希杰先生不断观察语言现象,不断开发语言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希杰先生与秦旭卿先生合作的学术论文集《修辞·语法·文章》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7月出版了。论文集收王先生论文16篇,其中修辞学论文11篇,除《列举和分承》一篇系60年代发表之外,其余10篇均是王先生80年代的代表作品,基本上反映出了王先生80年代的修辞观点。  相似文献   

8.
“到了80年代后期,(王希杰)提出了语言有显的一面,同时还有隐的一面,这两方面密切相联及相互转化,加起来才是完鳖的语言.这就看到了以前一般人不很注意到的几乎占语言一半的新阵地,视野一下子打开了,对语言的认识也就比较全面了.我想.研究王希杰对于语言学的贡献,这是一个重要的切人口或者说是突破口.”(于根元《伦王希杰的语言研究》)该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奥斯古德(C.E.Osgood)所指出的,语言就像一座冰山.语言符号中显而易见的东西仅仅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的十二分之一,其他十二分之十一往往是隐含的…  相似文献   

9.
1932年,陈望道先生出版了他的《修辞学发凡》,奠定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基础.从那时起,历经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修辞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科学简明的、富有涵盖力和解释力的理论体系.80年代初期,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出版.该书由修辞理论、修辞手法、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三部分组成.在修辞理论中提出了自我、前提、视点诸问题,角度新颖,剖析深刻;修辞手法则从均衡、变化、侧重、联系四种美质的角度论述各种修辞格,使人耳目一新.90年代初期,王希杰先生又出版了…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7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举行了"徐思益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新疆语言学界学者有50余人。中国语言学界的著名学者陈章太、胡明扬、于根元、王希杰、吴为章等为研讨会寄发来贺电和发言稿。徐思益教授受业于著名语言学家方光焘先生,1958年毕业后,主动到新疆工作,先后任新疆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理论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著作14部,主要代表著作有《描写语法学初探》、《语言学导论》、《语言学简明教程》、《徐思益语言学论文选》、《语言的接触与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依据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对《狂人日记》中的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可知在非正常心理的作用下,狂人眼中的物理世界经常是不符合实际的。具体说来有: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不切实际;认为周围的人都想要吃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吃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对王希杰的学术思想及对《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一书进行了简释。  相似文献   

13.
王希杰先生在他的修辞学著作中多次论述"同义手段"或"同义选择"。这个观念在修辞学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王希杰先生认为:"修辞活动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活动。修辞,是同义手段的选择规律规则的总和。修辞学就是一门选择同义手段的学问"。如果王希杰先生的这一修辞学新体系得以建立并且加以推广,那应该是语言学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方法和修辞学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方法和修辞学的繁荣王希杰1对科学方法和方法论的高度重视,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言的研究方法的探索是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方光焘《试论语言的研究方法》)。对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的高度重视,这是中国80年代修辞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导王希杰教授的鸿篇巨著《修辞学通论》出版已10周年。这10年间,《通论》在中国学术界发生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对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论》在科学品位的追求和哲理的探索,以及"得体性原则"——修辞学的最高原则的阐释和系统化等方面的特色是很值得认真学习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希杰教授继《汉语修辞学》、《修辞学新论》、《修辞学通论》等数种专著问世后,复于2000年出版了他的鸿篇巨著《修辞学导论》,从而把当代修辞学理论研究和先生自己的学术思想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实现了崭新的突破。该新著(以下简称《导论》)在科学性、学术性以及中外贯通、古今合壁等方面均可谓独树一帜。细读《导论》使人顿开茅塞,获益匪浅。我曾数月研读《导论》,现将感受颇深的几点简述如下,以就教于希杰教授和诸位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科学的方法对一门学科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出发,总结了20世纪修辞学界对修辞研究方法的创立、继承与创新,阐明了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在语言学、修辞学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方法,为中国语言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王希杰的“三一”理论中,处处均可窥见索绪尔学说对他的深远影响,但又不全是索绪尔《教程》的文本思想,而是对索绪尔学说的语言和言语、联想关系、句断关系及言语活动的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三位先生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共同开创了语法时期 ,吕氏《中国文法要略》(《要略》) ,王氏《中国语法纲要》(《纲要》、《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理论》) ,高氏《汉语语法论》(《语法论》)便是其间的代表作。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一文指出 :“吕、王二氏的书反映了前半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两部著作 (笔者按 :是指吕氏《要略》和王氏《语法》)几乎是同时出版的 ,同工异曲 ,各有千秋。”而高氏的语法体系同样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一直产生着深远…  相似文献   

20.
“意义”是语义学的研究核心,王希杰先生采用提纲挈领、层层分化、步步深入、寻根问底的方法,将“意义”分为语言义和言语义、狭义和广义、物理世界的意义、文化世界的意义、心理世界的意义和语言世界的意义。对“意义”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研究,不仅是对修辞学的贡献,同时也是对语义学的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