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中国又竞相出现<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等刊物,构成了中国小说期刊第一波多彩而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残雪的小说世界是垃圾的世界.从描写丑恶、绝望到表现逃离是残雪小说意蕴的特征.对于残雪必须冲破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钳制,从全新的角度与方法去解读.  相似文献   

4.
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20世纪以来,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二是李贽的发愤著书说;三是李贽的小说本体观、功用观;四是李贽的小说创作观、批评观.纵观20世纪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成熟期(即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为前期)、辉煌成就期(即七十年代到世纪末为后期),并在20世纪初、中、末形成三次讨论高潮.描述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情况,会给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严复、夏曾佑合著的《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可称之第一篇具有近代化意义的小说美学专论。夏曾佑独撰的《小说原理》 ,也是近代“小说界革命”重要的小说美学论著。严复和夏曾佑的小说美学思想涉及小说的本原、审美特性、审美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既借鉴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合理内核 ,同时又保持着中国传统的文艺“经世致用”精神 ,不仅对“小说界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也对中国小说美学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0年代是中国小说物象艺术走向多元与成熟的时期.张爱玲得中外文学之精髓,将物象与心理分析相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小说的现代化;钱钟书学贯中西,纵横捭阖,在拓展小说取象范围、以物象丰富作品内蕴、提升小说语言品质方面贡献独特;赵树理虽然也借物象刻画性格、以物象为细节性道具组织故事,但为了照顾其小说拟想读者的审美习惯,却力避物象的意象化,显示出与中国文学诗骚传统的疏离.他们特色鲜明,差异明显,而又以其差异构成互补,共同呈现出1940年代小说物象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多元、成熟的样貌.  相似文献   

7.
以扎西达娃、阿来、范稳这3位作家的几部作品为对象,试图考察"新时期"以来汉语小说对藏传佛教文化表现的变迁,从而揭示藏传佛教这一元素在小说叙述中的功能异变,及其文化功能的意向所指.  相似文献   

8.
现当代小说研究长期处于“遮蔽”与“去蔽”、既要“拨乱反正”又易“矫枉过正”的状态.要摆脱如上困境,就需要使小说真正成为其自身,通过“寻找”新史料和“重读”旧史料等手段努力回到小说发生“现场”的方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小说成为其自身,更能够促使研究者由史料入手对小说、文学史,甚或是对历史进行深刻地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陇右文化的影响,陇右唐人小说中的道、佛、儒思想表现各不相同。相对而言,其中的道家思想表现较多,影响力更大。对于道家思想,小说或借神仙灵怪来表现社会生活,或宣扬道教的神仙道术,或表现对神仙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或用奇幻的构思为其增添色彩。其次,佛家思想的色空观念、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等在陇右唐人小说中也表现突出。另外,尊儒思想亦是陇右唐人小说的一大特色,文中或表现仁义思想,或对孝行和贞节加以歌颂和赞美,或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张承志在小说创作中都追求诗化倾向,而且在小说诗化理论的建构到文本实践过程中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对诗化小说的成功探索与实验,为小说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吴浩先生撰写的<〈册府元龟〉引唐实录、杂史、小说考>一文,对于我们认识<册府元龟>的价值有一定的启发.但吴先生关于<册府元龟>引用了唐代历朝实录、杂史、小说的说法却不够准确.在唐实录中,只有宣宗之前的实录能为<册府元龟>所引,吴先生所谓"唐代历朝实录均曾为<册府>所引用"的结论是错误的.此外,事实上<册府元龟>不引杂史、小说,只是由于它所据典籍采用了一些杂史、小说中的内容,故书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与杂史、小说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从总体上简略地分析、比较了泰国、菲律宾、印尼三国华文小说的差异:泰华作家多注重现实的苦难和人生的多艰;菲华作家似乎有意与现实保持一段谨慎的距离;而印(尼)华作家由于所在国处境的特殊,则只能借言情和身边琐事去承续华文文学的香火。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方面,泰华小说显示出它们对传统的叙述"故事"方式的偏爱;菲华小说则通过"返回内心"的方式去获取艺术表现的更大自由和灵活性;而印(尼)华小说显然的是以"非故事"的叙述方法去演绎更富于个人情感色彩的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13.
气候与戏剧、小说人物的关系这个属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的问题,过去鲜有人探讨过,这里所讲的戏剧小说是指那种抒情色彩比较浓郁的戏剧小说。文章以《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分析了她们的性格、命运的转变与特定时间和地域的气候(物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儒、道、佛思想在唐传奇小说文本中都有所体现。对道家思想,小说或是赞扬,或是贬斥,或是通过道家思想反映其非人情的一面。对佛家思想,小说或是赞扬佛法的威力,或是写佛与非佛之间的斗争,或是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对儒家思想,小说主要展现了门第观念、朋友之义、善恶有报、硬性道德说教和歧视女性等方面的内容。文本中的儒、道、佛思想反映了叙述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范畴和功利范畴看,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小说”观念注重善与俗,王国维为代表的小说观念注重真与美,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小说观念注重利与趣。历史要求与文学要求的错位,使其命运呈现不同状态,但具有异质并存的价值,因为它们身处历史大转型时期,以自身的某种历史合理性昭示了独自的文学与文化意义,共同造就了中国晚清小说及其理论批评的历史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鲁迅、沈从文都是为中兴民族而注目于传统文化的渊薮———地方民族的民风乡俗 ,一个批判民族文化的劣根性 ,一个却在寻民族文化的根 ,赞美自然的人性传统美德 ;一个为乡土小说奠基 ,一个使乡土小说分流 ,都超逸出了乡土小说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由蒋承勇等六位高校专家教授撰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小说发展史》,无论从英国小说史实的丰富性、体例的完整性,还是从论述的系统性、理论思辨的创新性来看,都是一部国内英国小说史研究的优秀之作。首先,《英国小说发展史》撰写理念新颖、思辨性强。作者注重将作品的内涵阐释与艺术审美分析并重,对英国小说发展中的一些学术研究或  相似文献   

18.
文学媒介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文学创作受媒介的影响变得更加功利,但是塑造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媒介文学。微博小说是伴随互联网微博应用迅速风靡的文学体裁,微博小说作为文学媒介化时代的代表性现象之一,在未来的媒介诗学的建构中极具研究价值。论文主要从微博小说的概念入手,分析微博小说在表征和内容上存在的特征,进而对微博小说的发展前景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赵彦卫言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论者多沿引袭用,但对其具体所指则又往往语焉不详或各执一词。其实,史才应是对唐人小说叙事建构艺术的概括,诗笔应是对唐人小说诗意化抒情特征的概括,而议论则是作者根据小说人物或情节而引发的关于伦理道德、社会人生等的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20.
诗和小说在叙述上是相通的。“二张”和阿来以诗人的气质进行小说创作,让诗和小说达到了灵与肉的真正统一。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熟稔加强了这种融合,其小说的诗意叙事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神,换言之,诗人的梦想在小说中得以实现。3位作家通过不同的意象进行艺术构思,让小说的叙事空间在诗意氛围里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