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老舍先生和齐白石老人是好朋友。老舍认为齐白石是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而齐白石则佩服老舍的文笔与为人。一个绘画,一个写作,两个行当,两人在艺术上却是心灵相通。1933年老舍得长女舒济,写信求好友许地山代为向白石老人索画,不过自然要照章付费。画好后邮到济南,老舍  相似文献   

2.
曹琳 《山西老年》2012,(10):59-59
一德明代文学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三戒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全指出,养生之法一日寡欲,二日慎动,三日法时,四曰却疾。五知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发;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六节明代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七宜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老人饮食宜早,宜缓,宜少、宜淡、宜温、宜软、食后宜以温茶漱齿。  相似文献   

3.
国宏 《山西老年》2010,(6):54-54
"行走坐卧任自然,三粥两糊伴长生"这句诗,是对陈福堂老人饮食养生之法的高度概括。今年93岁高龄的陈福堂老人家住辽南农村,一生务农,勤于耕耘。陈老十分注重饮食养生,多年来,他一直遵循自己独  相似文献   

4.
我虽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但身心健康,吃得下、睡得香、说得出、笑得甜,豁达开朗、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幸福和谐。这些都得益于我的养生"七字诀"。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在认同接受嵇康名士风流的同时,否定的声音也未停止过。他们对嵇康的否定涉及到他的"养生"、"慵懒"、"饮酒",以及他的思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诸方面。对嵇康的否定折射出的是唐代诗人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6.
国宏 《山西老年》2010,(9):55-55
家住辽宁省台安县台安镇的钱玉宽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寿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独到的"绿色养生"法,耄耋之年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绿色使老人心绪宁静。钱老退休后,便从县城搬到郊区居住。离钱老住的地方不远便是  相似文献   

7.
今年83岁的刘玉福老人家住辽南刘家村。老人虽说身处农家院,却是养生有道:他在坚持锻炼的同时,还"发明"了一套食疗养生法—"四季养生粥",一年四季多以粥为主食,还根据季节的不同,煮出了不同的粥。春喝大枣粥。每年春天,刘玉福老人常喝一种用大枣、粳米煮出的稀粥,每顿都喝两小碗。"北方大枣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躯"。这是古人对大枣的性味、营养、养生价值的高度概括。由于大枣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我国民间一直把大枣视为补气健身的  相似文献   

8.
王自立  车红丽 《老友》2009,(6):22-22
眼下为了适应老人延年益寿的需求,各种各样养生保健的知识常见于报刊之中,让人目不暇接;此类书籍乃至养生大全之类的"宝典"也在不断更新,层出不穷。对于老人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其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在实际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4,(11)
正每天清晨,在南昌县莲塘镇澄碧湖公园,你总会看到一位高龄老人沿湖散步。他就是去年被评为全省"健康老人"的张绪春。张绪春虽然已94岁,但眼不花、背不驼,除了因在工作中长年分管血吸虫防治常在疫区滞留而染上了血吸虫病外,没有其他慢性病。他的养生秘诀  相似文献   

10.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白石是他的号。他是集诗、书、画及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大师。他的青少年时代是这样度过的——爷爷当老师齐白石老人出生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湖南湘潭人。那时,全家5口人,只有几间破屋,一亩薄田。家里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7,(8)
县城里的人们经常见到一位长有银白色"挂耳须"的老人,凡与他相识或相遇的人,无不为他九旬高寿之年仍体健力旺、精神矍铄而啧啧称羡。他本人也为此感到自豪。当人们向他请教养生"秘诀"时,他只说了十个字:龟欲、鸟食、猴行、蚁性、童心。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社区》2009,(14):1-1
大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齐白石都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见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但也有人或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出于嫉妒,给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3.
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告诉我们,心胸豁达,情绪乐观是延缓心理衰老,达到健康长寿的重要秘诀之一。南宋诗人陆游到80岁高龄时,仍然耳聪目明,身体健壮。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时,他回答说:"长寿岂  相似文献   

14.
郭唐珍,女,1940年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6月从寿阳县朝阳镇政府科员岗位退休。郭唐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献爱心、做好事,热心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多年来,荣获"三晋最美家庭",晋中市"十大杰出老人""最美老干部""最美五老",寿阳县"十大道德模范""十大杰出老人""寿阳活雷锋""首届寿阳好人""寿阳县优秀退休干部"等荣誉。  相似文献   

15.
正宋代有位叫陈直的养生家,他写了一本养生名著《养老奉亲书》,书中搜集了宋代以前的许多长寿经验和养生方法,其中有一篇叫《述齐斋十乐》的文章,说的就是老人的十种养生保健方法。这说明早在宋代以前中国的老人保健养生已有了很丰富的经验。虽然其中的有些方法不一定合乎现代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1,(26):15-15
谈到齐白石.对这位“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不少中青年也许感到不熟悉,这里只从外国画家对他的评价说起,谈谈白石老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人格特征颇为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他忠君近愚,爱国若狂,但关键时刻又"忠""爱"相悖;他顺亲至孝,重情举义,但时常"孝""义"背反;他光明磊落,轻虚鄙伪,但往往"神""形"有异;他耿介拔俗,放荡不羁,但终生"狂""忍"同体;他因荫入仕,因"罪"而隐,但内心"仕""隐"互煎。探索和把握张学良人格的双重性及其形成原因,对客观评价张学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他幼年时身体虚弱,好静不好动,经常生病,智力也差,老一辈曾以为他会夭折,最后却享有96岁的高寿,被誉为"超标准的健康老人"。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高深智慧。  相似文献   

19.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酒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饮品。爱之者,谓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甚至赋予酒"醍醐"、"忘忧物"等美称:另一方面,长期酗酒可导致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等,已成为一种共识,因此而丧生的人屡见不鲜。那么,究竟饮酒是养生还是害生?其实,从养生角度来看,"适度"饮酒是能养生的,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戒烟限酒"的出发点相同。回溯历史,酒从出现时,就与养生有很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中说:"上古作汤液,为而弗服也。"说明上古之时,酒是存在的,只是由于上古之人,生活纯朴,  相似文献   

20.
潘春华 《社区》2011,(22):47
在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凤凰家园小区,只要提起韦月华老人,便无人不晓,大家都称赞她是一位"健康达人"。因为她不仅掌握的保健养生知识比周围邻居多,而且常把自己收集的保健养生知识及养生经验与大伙儿分享,同时还带领社区的老人们开展各种家庭健身活动。今年已70岁高龄的韦月华,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干起活来手脚麻利,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