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事变发生和新四军失败原因再论曹天生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对新四军进行的一次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国剿,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对于这样一个震惊才外的事变,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迭出不穷,但我们认为,如果要把皖南事变的研究引向深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吴凤琴张冬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由皖南北移,途经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预谋部置的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多人突出重围外,约7000名新四军将士惨死在蒋介石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3.
张勤  郝影利  樊卡娅 《江淮论坛》2001,3(1):116-120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的集中表现。事变前后 ,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完成了一个由孤立分散而至政治结合的联盟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由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建立发展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党派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进行的政治结合给予了积极支持 ,因此是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冯琳 《江海学刊》2022,(1):210-220+256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战斗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引起国民党的恐慌。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此时,美国正有意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对中国事务倾向于观望立场,但希望中国统一力量对抗日本。蒋介石将皖南事变解释为军纪问题、内部问题,美国虽有犹疑却也基本接受,并未改变支持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美国没有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实质,没有看到中共的上升趋势,而是认为国民党会是赢家,并判断国共冲突可以被控制,美国在远东的被动自此便已开始。中共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抗战大局下灵活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争取有助于抗战的力量。皖南事变发生之时,中共对时局转变作出准确分析,赢得美国舆论的同情,并打开了中共与美国高层联络的渠道,在走向历史舞台中央之初就占得了主动的先机。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皖南事变50周年。我们认真总结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皖南事变发生的经过及当时国内外的形势 在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准确地分析了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路线。还规定了同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6.
周若清 《船山学刊》2005,(4):145-147
从会议的背景、内容、对持久抗战的意义来考察,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是抗战中一次比较积极和进步的会议,应该给予肯定。但由于国民政府政治态度的逐渐改变,南岳会议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拙作《马仲英与河州事变》载《西北史地》1985年第3期)一文,记述1929年3月25日马仲英部在永昌杀人数目为“二千二百九十九人”,资料来源是《甘肃解放前五十年大事记》和《甘肃史稿》。经本人1985年11月赴永昌县调查得知此数不确,特补正如下: 一、马仲英部在永昌县城内杀人二千九百九十七人。证明人有张德云、李树生、李云  相似文献   

8.
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在盐城市,由省社科联等六单位和学术团体发起组织了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历史意义以及新四军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和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现略述如下:1.关于新四军历史时期的划分与会者大体同意这样的分法,即两个大阶段,四个小时期,一件大事。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9.
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涨的替代关系是成立的 ,之所以它在各国的表现不同 ,是因为影响经济活动因素的复杂性 ,由这些复杂因素及其组合在各国之间的差异入手 ,可以对菲利普斯曲线走势的差异作出更为确切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把皖南新四军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项英并对其在新四军中的工作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项英同志在领导新四军工作期间(1937年12月-1941年1月)是功大于过的.皖南新四军的失败项英应负主要责任,但同时中共中央对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也负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我读过《孙子》,后来又浏览过《诸子集成·孙子十家注》(中华书局1954年版)),觉得《孙子》比起其他古书不算太能读,但有些字句段又太难理解。由于读的遍数多了,逆藉助于辞书、字典,发觉过去难读难懂的那些地方,或因经文舛误,或因校注不当,致失原义,甚至不堪卒读。现在就我所能理解的几处试予补注或补校,目的在于和读者共同探讨,互相切磋,使能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张金超 《学术研究》2005,6(7):144-145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孙中山全集》第6卷及台北1989年版《国父全集》第2册,收录了孙中山1924年6月24日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谈话如下:我为国会议员所选举之总统,故对国会议员,负有非常重大之责任。现是我在军中,所以照常行使我之职权也。如我放弃职权,则对国会为违法,对国家即为叛国。即使我欲辞职,亦当向选举我为总统之议会正式辞职也。广州自陈炯明主使其部下叛变以来,至今已将旬日。吾与叛军始终奋斗,坚持不怠者,亦惟守法尽职,对我国会与国家负有完全责任而已。如我轻弃职守,偷生苟安,是自背初衷,从此“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其将何…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月刊》编辑委员会于三月廿二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听取编辑部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作出几项决定和通过1959年组稿编辑计划,并改选了常务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孙中山1924年生平活动中几件史实时间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国共两党正式建立了革命联合战线的1924年,是孙中山伟大而光辉一生中最繁忙的一年.他几乎每天都有数项重要的政治活动——或党务、或行政、或军事、或财政、或外交,堪称日理万机.过去由于第一手材料掌握不够或判断上的失误等原因,致使孙中山当年一些重要活动的日期,未能准确如实地得到考订,而出现了差错或空白.这种情况一直在孙中山的文集、年谱及有关资料与论著中,以讹传讹沿袭下来.显然有必要加以补正.笔者最近编撰这时期的《孙中山年谱长编》时,发掘到一些新史料,对以往一些错误的成论,进行了补正.具体地说,对孙中山活动时间的补正,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1975年10月,于内蒙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现有一(白厶殳)一簠,藏于哲里木盟博物馆。李殿福同志在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巳(白厶殳)初释》对此作了一些介绍和分析。我觉得还有加以补正的必要。 1978年五月初,我们再次去当地调查,了解到当时出土铜器至少有八件,除(白厶殳)、簠外,尚有铜鍑一件(无耳,圈足上无镂孔),薄片连珠青铜饰两件、青铜圈三件。连珠饰  相似文献   

16.
《江汉论坛》1982年第6期载陆耀东同志《论蒋光慈的诗》一文,论证充分,读后深受启发。唯有几处误植,特为补正如下: 一、陆文说“《新梦》共收诗三十五首”,如果是指1925年的《新梦》初版,那么,应是共收诗四十一首(其中六首为译诗)。二、《〈新梦〉诗集序》作者不是玄庐(沈玄庐),而是高语罕。高语罕是蒋光慈的老师,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国内西夏军事制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几十年国内西夏军事制度研究成果的比对 ,认为存在问题很多 ,其研究水准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并就其中的西夏军事制度的定性分析、西夏军事组织发展的分期、中央兵与地方兵的界定、西夏军队数量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1983年春,有人以《孔府内宅轶事》(以下简《轶事》,引文只注页码)见示,不胜之喜。孔府素称“天下第一家”,历代封建壬朝都予以垂青,恩加不已,赐予种种特权,使之俨若独立小朝廷,封建制度、政权机构、祭典礼仪齐备。孔府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课题。《孔府档案资料》正在整理出版,是解剖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然而孔府内部的起居礼仪的许多繁文缛节,多有与众不同之处,要研究宅内之事和曲阜一代的特殊风俗、礼仪,单靠档案资料就很不够,必须有活的材料作为补充。由于时间流驶,熟悉孔府内部掌故的人大都零落,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研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变前 ,张、杨之对蒋 ,一直是软硬两手准备 ;事变前 ,中共中央不赞同扣蒋 ,张是扣蒋的主谋 ;发动后 ,张、周亲密合作 ,使蒋深信中共事前“毫无所闻” ,感激中共“救驾” ,这出好戏对蒋做出“联红抗日”的承诺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春 ,周对张与西安事变的批评 ,不过是政治宣传 ,这是当时尽快实现举国抗日这个大局的需要 ,也展示了周善于运用政治艺术为国家民族谋取最大利益的高超本领  相似文献   

20.
论两广事变中中共与桂系的合作王树祥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逐步认清这一形势,于1935年8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发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这一号召不仅得到全国广大下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