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理论与政策,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文化和卫生事业及科学技术,提出要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理论与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富强;发展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民族卫生、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结合少数民族实际,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少数民族妇女现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角色转换形式发生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少数民族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少数民族妇女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时期对社会的作用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自身锻造和社会的重视与培养是一个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任务和工程,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就是发展差距问题,规划提出以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为切人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说明规划制订的很科学。同时,制订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假如仍按照老路子走,将很难追上发达地区,因此需要创新,制订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特定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民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是新中国建立后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发展一直呈现出追赶型的态势,这种特殊的发展历程使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和复杂。同时,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加紧了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全运行造成许多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全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6.
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我国现阶 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结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用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毕华 《民族论坛》2009,(5):23-23
<正>郴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全市总人口460万,其中民族地区总人口约22万,少数民族人口8万余;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85%,占民族地区总人口的3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过多年的政策性扶持,郴州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市水平,  相似文献   

8.
民族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发展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在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繁荣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解放后从内地陆续调派了大批科学技术干部去民族地区工作,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也逐步培养了一些科学技术干部,这就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在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起了积极作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五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我们面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任务,这不仅需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市有一个大发展,也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个大发展。因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2.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是推进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民族发展观,回答并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和发展的道路、发展的途径、发展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发展时期形成的民族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一民族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它是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目的、需要和方式,对本民族受教育者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本民族成员为主;(2)教育内容的相当比重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3)教育组织形式和方式基本由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所决定,其中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特征。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建设的发展均具有直接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2012,(5):65
"十一五"时期,重庆市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项目700余个,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用好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十六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扎扎实实搞好安民工程、富民工程、兴民工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开创“二次创业”的新局面。“安民工程”就是要以全省少数民族根本利益为己任,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的渠道,构筑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要继续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投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这方面的工作国家一直很重视,但第一次以少数民族事业规划的内容确定下来,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同志明确指出,要搞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教学,使民族教育更加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甘肃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民族地区基本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英语教师队伍。尽管如此,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怎样修改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支持民族自治地区落实自治权。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牧区建设、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注意支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发展。促进西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逐步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辞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加强少数民族辞书研究,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辞书理论体系,真正建立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辞书学,对于提高少数民族辞书编纂出版工作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辞书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不平等的民族压迫制度,进入了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