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蔚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2):125-129
两大法系对公司瑕疵设立的规制有逐步融合的趋势,公司瑕疵设立的一般有效性原则已经得到普遍的确认。我国现有法律对公司瑕疵设立仅做了一些简单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有的司法解释背离了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的立法理念,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完善我国公司瑕疵设立制度,应确立一般有效性原则;明确规定诉讼制度和公司瑕疵补正制度;完善行政撤销程序和制度内容;明确公司瑕疵设立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王文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27-30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问题严重,信用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信用机制与财产权制度有内在的联系,从财产权角度分析信用缺失问题,为我国重建信用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张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4):69-73
基于农户的小农经济特质,深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支持"三农"发展,应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入手,在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基础上,完善产权保护机制,就能达到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曾庆鹏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29-32,4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在于改变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移植西方的信用文化,这或许是我国在面临全球金融一体化外部压力下快速构建现代金融信用制度的一种选择。治理结构的改善和信用文化的移植说明了在现代金融信用制度的建设中“产权基础”和“道德支撑”的重要性。信用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产权制度,其产权基础不仅决定信用制度内容和形式,而且还影响着信用制度的“道德支撑”。此外信用市场的公平性是信用制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信用契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使金融信用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社会信用体系的道德支撑首先是以产权为基础的“理性道德”,其次是克服市场公平和解决委托代理危机的信息机制,除此而外,个人的道德素质和金融的职业水准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传统产品责任制度只能在产品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退货、修理、赔偿等,已经不足以达到对消费者的保护。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产品责任制度的扩张,只要产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的不合理危险就可以采取召回措施,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试图厘清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内涵,以合同法和侵权法为理论基础,从实施主体、归责原则等方面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做出初步架构。 相似文献
6.
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4-119
通过建立产权明晰度的安排模型、产权效应模型、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模型以及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修正模型 ,分别对产权明晰度的决定、产权明晰度与产权的关系以及最优产权明晰度的修正进行了探析与验证 ,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产权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
7.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性质解读——对《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淼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64-66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调整经济关系,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因此它是一项典型的经济法制度。该制度体现了经济法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特点,融入了平衡协调的理念,同时体现了经济法私法与公法的特征,反映了经济法系统综合调整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张静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3-86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存在明显的"惜贷"倾向.其直接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信用不良、信息不透明,使银行无法保证预期收益.内部原因是两类激励相容问题,一是利率法定、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激励不相容;二是内部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商业银行所有者与各级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信用担保资源社会化和利率自由化进程,同时也有待于中小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好转、社会信用及法制的完善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产品责任制度关系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33-36
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责任制度在立法目的、某些概念和范畴及责任方式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在构成要件、责任性质和范围及启动程序等方面的差别;认为廓清二者的异同,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作用和局限,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全面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建立和谐统一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林木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39-141
产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议。建立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多样化所有制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中,深入研究产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