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其资源和产业的趋势越强,而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分解的过程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有助于减轻城市空间压力、优化城市功能,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引擎力更加强大,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使城市化在新的格局下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城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为基本特征的城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开始在我国蓬勃兴起。城郊由于紧紧靠近中心城区,比远离城区的一般乡村具有更强区位的承接优势,很容易承接中心城区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因而城郊的城市化、工业化更加有利于核心城区城市发挥其带动功能。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城市化率总体还不高,低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同期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一些大都市又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城市病,探索大都市郊区的城市化道路对化解城市病和引导我国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城市化战略从大都市的集中扩张转向了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就在于从社会公平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重新定义城市化.大都市集中化建设造成的不均衡发展问题不解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和公平问题也都难以解决.新型城镇化必须是一种城市空间逆集中化的过程.逆集中化并非逆城市化,而是从大都市轴心到城镇乡分形发展的转向:生活、服务、就业空间从集中、轴心化过程转向分散、自组织与链接共享生成的过程.空间的合理分形使中心城市在资源高效配置、引领科学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智能化的自相似组织进行分散合理配置.目前城市的集中化趋势仍然在继续,但分形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编     
走“组团式”城市化道路 陈李强撰文就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战略问题指出,我国的城市化必须遵循区域经济规律,走“组团式”城市化道路,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城市系统。即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建设中心城市或城区,在周边区位较优的地点建设卫星城镇,形成“一心多点”梯度化的城镇群体,形成合理的聚集规模,防止聚集不够或过度所带来的不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具有聚集和分散规律。非农产业只有聚集,才能改善企业的外部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扩展体现出几种方式:城市商贸功能回归重塑商务中心、城市更新催生旧城的"新天地"、中心区土地置换促成郊区"卧城"矗立、试验政策和大事件拉动城市发展新区、跨域资本引入促进开发区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发展、边缘地区的城市化催生"城中村",乡镇工业化使"村中厂"滋生,会议休闲化使"度假村"在乡村开花,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向生态脆弱区挺进。基于城市功能成长的城市形态演进,带来了城市功能在城市地区的过度集结和在农村地区的碎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伟志 《兰州学刊》2004,(5):99-100
中心城市的聚集、扩散和创新功能 ,使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上拥有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优势。中心城市产业转型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中心城市在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先行性、主导性和带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经济主导了国家的经济,城市化的进程、速度、水平是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速度、水平的标志。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城市化的主要功能,城市化的聚集效应以一定的人口和地域为基础聚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和优势,形成高效低成本强扩张的产业群。聚集效应主要有规模效应、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城市"场效应"。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辐射效应的发挥,辐射效应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的延长、产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心地区城市化,是区域发展的一种世界性潮流。世界各国区位条件优越的中心地带,经济的增长,加强了极化效应。随着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相关产业向它靠拢,并以它为核心形成产业聚集和区位财富聚集。我国西部不少区域,由于城市发展缓慢,或城市规模偏小,不利于增长极的培育和能量的积累,致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减弱,降低了对区域经济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为了加快西部中心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建议有关部门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特色的逆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胜  王彦智 《东岳论丛》2005,26(1):200-20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化率过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快城市化建设就成为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化建设必须根据我国国情,走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结合为基调的逆城市化发展的路子,以城市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一方面,城市有着经济聚集优势、社会聚集优势,且符合人的本性和追求。另一方面,城市化又面对社会生活模式转换中的困扰,以及社会生活中滋生的问题。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二难推理"。在"二难推理"中观察城市化进程,会有矛盾和对立,甚至导致"不可知"论。然而用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理念认识城市化进程,就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和城市化进程对于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统筹的理念出发,科学地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一是要统筹农民工进城,二是要统筹城市布局与规划,三是要统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在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心城市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作为区域经济中心 ,中心城市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功能作用的大小。在中心城市的诸多功能中 ,集聚和扩散是其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不可或缺的核心功能。一方面 ,中心城市可以利用优势的环境和条件吸引众多的企业和机构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在其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聚集 ,引发人口聚集、同业聚集、系统聚集等效益 ,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功能。另一方面 ,中心城市还能以其自身优势的提高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具有扩散的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已经从工业化引领的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城市化引领的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发展的巨大引擎。城市化发展形成区域梯度推进格局,城乡差距扩大速度明显减缓,城市聚集经济效益不断突破预期,城市成为主要消费市场、服务业空间和创新源泉。然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苦干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巨大的城乡差距、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和工业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城市土地集约效益薄弱、"城市病"和"乡村病"的同时显现等等。本文从发展战略的视角,提出一系列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大城市的集约能力,发展城市群网络,建设好小城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第一次对城市进行集中展示,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城市化的魅力,也更加关注"城市病"问题.城市化是国际潮流,"城市病"也是世界性的,中国也不例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贫困,需要综合治理.上海世博会告诉我们,建设"和谐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才是解决"城市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当代中国发生了以"非转农"为实践形式的逆城市化流动。"非转农"的逆城市化,主要涉及三类具有明显区分度的群体,分别是:农村籍青年大学毕业生群体、实现"农转非"的新市民群体、资本下乡形式的老市民群体。"非转农"的逆城市化,蕴藏着不同的逻辑动因,在"国家——社会——个体"的结构性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非转农"的本土实践表明,当代中国逆城市化不是对城市化的阻碍与反叛,而是对城市化的促进与调整,并将从根本上提升当代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邯郸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聚集是邯郸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要促进企业集聚,提高产业聚集水平;要落实人口管理政策,促进人口向城镇有序聚集;要实施统筹产业聚集和城市化发展的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发展活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农村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逆城市化"发展趋势开始显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迎来发展新契机."逆城市化"发展有助于推进社会资源和人才向农村流动集聚,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逐渐补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加速农业发展现代化.应对"逆城市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治理理念,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18.
国外城市与乡村之间互动频繁,乡村承载的旅游、休闲、节庆、教育等各类功能相对成熟。通过选取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文化创意村镇的建设实践,归纳分析了"艺术群落"、"休闲农业"、"综合集会"、"遗产保护"、"社区支持农业"五类文化创意村镇发展模式,并从中提炼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以为我国文化创意村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聚集能力的提升、协调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外其他单元间的人口聚集与流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吉安市城市化发展的自身特性和需求,“政府主导”下人口聚集的政策支持,是吉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所在。政府在政策制订中应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中心城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辐射力、改善政策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入手,加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使吉安市成为赣中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20.
老城区转型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再城市化"和城区更新的难点之一。老城区发展普遍面临区域发展空间受限、传统产业优势尽失、历史文化传承褪色、社会服务功能退化的困境。为此,老城区纷纷探索多渠道拓展城区空间、转变和重振城区功能,"退二进三"、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区转型,以环境营造和文化弘扬重塑现代城区文明的转型路径。但转型升级存在旧区改造"运动式大拆建"、产业结构调整"盲目追逐高端化"、历史文化资源"冻结式保护"的误区。有效规避这些误区才能真正实现老城区转型和功能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