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传媒实践的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作为影响力首要因素的受众,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兼备,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须臾不可缺,那么,受众需要与传媒影响力的发展势必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探索和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受众需要视作唯物辩证地理解传媒影响力发展过程和发展机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仅可以把传媒影响力发展的规律性和受众的自觉的能动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揭示受众主体在传媒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还可把握和树立满足受众需要是传媒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因,促进受众需要的满足与传媒影响力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传媒文化是建构未知的受众或拥有想象中的受众的传播系统.它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为了实现其最大限度地吸引大众这一恒定目标,传媒文化建立了一整套自身的话语系统,其话语策略是:设法邀请受众"参与自我建构的过程";视觉中心主义的幻象复制;戏剧化的表演或作秀.传媒文化的这套话语系统对受众接受心理具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观看"仅仅成为习惯;从理性堕入欲望;引发受众的戏剧化心理趋势.  相似文献   

3.
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传媒实践的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作为影响力首要因素的受众,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兼备,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须臾不可缺,那么,受众需要与传媒影响力的发展势必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探索和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受众需要视作唯物辩证地理解传媒影响力发展过程和发展机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仅可以把传媒影响力发展的规律性和受众的自觉的能动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揭示受众主体在传媒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还可把握和树立满足受众需要是传媒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因,促进受众需要的满足与传媒影响力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公信度,指媒体受众对媒体的信任、重视以及社会影响力程度.现代传媒的发展使争取受众的注意力成为新的传播理念.高校文科学报的传播功能一直比较薄弱,公信度的建立将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学报公信度建立在受众对学报品牌的认可上、建立在学报学术信息的领先及学术影响力上、建立在编辑人员的素养魅力上.学报对受众公信度的建立,因素很多,重要的是转变编辑理念,重视学报的传播功能,编以致用,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报的两个效益.  相似文献   

5.
媒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从媒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来看,还是从我国传媒的竞争格局来看,民族文化都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受众争夺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的民族文化除了关注本土受众之外,还要争取海外的华人受众、在中国的外国受众和跨越国界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受众攻击行为很大程度上源于传媒通道安全问题.从心理学的场理论看,人类行为发生于生活空间之中,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同样,受众的攻击行为一方面和大众传媒对受众攻击性人格的培养相关,一方面和大众传媒对拟态的暴力环境和相对剥夺挫折感环境的构建相关.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来维护传媒通道安全,减少或者消除大众传媒对受众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谈谈“软实力”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次哲学论坛引入了"文化软实力"概念,这是当今政治传媒领域的热门话题,原本无需哲学的深究.但看了一些资料后,我却对它产生了兴趣--概念澄清的兴趣.首先从字面来看,"文化软实力"的说法形成于对西方学者说法的不准确翻译,而这个不准确译法在我们的政治传媒领域居然又衍生出许多似是而非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在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勃然兴起 ,确立了传媒崭新的受众文化意识 :通过大众传播把握受众 ,张扬自身的文化优势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引导受众 ,确立文化规范 ;同时 ,依托受众 ,展示自身的文化价值。这成为中国传媒在世纪之交重要的心理调整 ,也是迈向新世纪的必要实战演习  相似文献   

9.
受众行为习惯对媒体网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探讨受众对媒体网站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在传统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形成的与传媒接触的行为习惯对媒体网站的影响。过去我们比较多地关注媒体网站对受众的影响,但实际上,作为传播过程的终端,受众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受众的特点,进而充分认识在传播过程中,受众起着哪些制约作用,更好地为媒体网站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快乐至上"新闻思想的人文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乐至上"是大众文化覆盖下的传媒"受众本位"思想回归的重要标志.它将欲望、兴趣、情感居于中心地位,规定和表达着新闻价值的基础和价值本质,它实现了与人性本质的贴近.然而它与理性的对立,表现思想的简单化,又一次远离了人文精神,新闻专业主义的提倡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1.
传媒的历史定位及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变迁 ,传媒经历了由人群平等地发布、传递信息到对传媒的控制再到传媒对人群的控制的演变过程。传媒本身的功能因为不同社会而被赋予相异的社会功能 ,以至于在当代传媒已上升为“第四种权力”。传媒的多重性、多元性规定了它的中性属性。但传媒者和受众对传媒的价值选择是传媒的社会地位的定义力量 ,这将是对传媒进行社会控制的交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转变,在这其中,现代传播机制作为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价值传播与观念育化的重要功能.以尊重多元文化为基本原则,正确认识现代传媒的正负功能,建构现代传媒伦理,尊重受众心理规则,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就成为优化现代传播机制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传媒界娱乐之风盛行,许多节目、专栏相互模仿,形式内容大同小异,导致传媒品位低俗化,媒体的责任相应地被人们忽略和淡化。我们应该鼓励、提倡那些怀揣新闻理想,对新闻报道、媒体品牌有着高标准、高品质追求,真诚为读者服务,肯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媒体和传媒人,在这方面,大连《新商报》之《雪莲.连心》系列报道给媒体和受众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传媒分众化看新闻接近性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演进,传媒出现了分众化趋势,新闻价值要素之一的接近性,它的传统意义已随文化多元化和受众的细分而嬗变.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有的人还固守老观念,片面地把新闻接近性的内涵定格在地理距离上,一味地强调地城的接近性,而忽略了信息和人的感情、兴趣带来的新闻传播分众化需求,这是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现代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反复是广告词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但广告词中生硬、孤立、简单地运用反复去强化受众的记忆是不能实现广告目的的,必须对受众注意、感知、兴趣、理解等心理活动加以研究,使反复成为一种语言技巧,让受众在轻松愉悦中接受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众地位的转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当然是首要的.面对这种变化趋势,新闻传播者对于受众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出版业对于社会舆论导向形成,积累社会文化成果具有重要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吸引受众参与,对于巩固传媒市场、创建传媒、出版品牌,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由于诸多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而旧机制同时也发挥作用,传媒失范现象禁而不止.本文从转型期催生了受众的畸形需求、受众行为"集合"化、传媒对娱乐功能的"异化"、大众文化理性的缺失、商业利益的边际化等方面对传媒失范的前因予以透视.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精神产品的接受者,又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受众选择大众传媒已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对大多数传媒所传信息的反应是有选择性地接受,且在接收信息的行为方式上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搜寻。受众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大分散,小聚集;人员构成也具有多层次结构,兴趣、爱好和需要更趋于复杂多样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频道品牌化是对当前电视数字化的一种应对策略,也是电视传媒服务受众、占领市场的需要。频道品牌化的过程也就是被受众深度认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把握频道定位、节目及栏目设计、频道包装等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