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2006,2(1):159-163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要重新强调史料建设的意义,应该在过去文学史编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对某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文学史学科史料建设的思路,重建现代文学史丰富性、复杂性的认知.文学史的现代性在文学与历史互动实践中体现,在史实、史料开放性的历史叙述、差异性辨析、文学生态、文学语境、文学话语的生成中,建立起现代文学史观.史料是过去的历史也是"现在"的,史料永远不会被挖掘穷尽.任何时代的文学史的重写、研究和教学,都不可能脱离和回避历史层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伴随着汹涌澎湃的改革新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观念和方法都发生着巨大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尚年轻的学科研究呈现出前所来有的队伍浩壮,成果丰硕的可喜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拔乱反正,全面复苏,宏观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其主要标识是继王瑶先生《中国新文史稿》,刘缓松先生《中国新文学史新稿》和丁易先生《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之后,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些著作有在六十年代所编写的试用教材基础上修改和补充,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的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和林志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两册),也有由一些省(区)高校组织集体编写的协作教材,诸如十七院校编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如果从二十年代中期,胡适发表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最后一部分论述文学革命运动算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五十多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建国前为一时期,建国后为一时期。建国前,虽有现代文学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出版,但在高等学校并没有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因而,建国前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不仅人数寥寥,且未受到社会的重视。直到建国以后,高等学校才设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由于这门课的开设,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谈萧红的文学史价值——为萧红诞辰百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作家能进入文学史,必须要以某种有价值的姿态参与到文学史的建构和发展之中,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于这个作家的出现给文学史带来的崭新素质与历史性超越,以及这种素质和个性在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示范意义和深广影响.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她的文字在诸多方面拥有着无法复制的历史意义与永恒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文学史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潘亚 《学术交流》2004,1(1):148-151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深刻而独特,以1927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天才主义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后期努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文学史,注重对文学史自身发展规律的探寻,敢于冲破儒家正统观念,在文学史研究中贯穿强烈而深刻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现代意识,重视作品的艺术审美研究。在文学史研究方法上将中国传统学术方法与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这一切均对我国新世纪的文学史理论与学科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20世纪以来中国世界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演进轨迹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在国内"重读经典与重构世界文学史"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史重构应从有利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层面出发,编写者应该突破文化交流和文化研究中的"视域限制",从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的互相契合来研究世界文学,在整合的时话性文明中提升对世界文学普遍性的认识.这种"对话性对话"最终置世界文学史编写在比较文学视野和整体性思维的立场下,进而又推进世界文学史编写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涛 《学术交流》2008,(4):163-166
自20世纪初第一部国人自撰的<中国文学史>产生以来,文学史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即文学史学.回顾一百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创、发展、转变和开拓四个时期.初创期的研究是在旧传统与新观念的交织中展开的,虽有诸多缺陷,但个性特点亦鲜明突出;发展期的研究在文学观念、文学史史料、编纂体例及目的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转变期的研究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由于对这一指导思想的曲解,研究中往往受到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开拓期的研究明显体现出一种新气象:思维活跃,视角新颖,方法多元,观点鲜明.综观各时期的研究可以发现,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基本呈现出良莠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陈潭秋、毛泽东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放在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双重视角下考察,我们会发现他们作品的重要价值和独特地位:他们有的在中国新文学源头上烙下了一道深深的红色烙印,有的将自己的作品和译作溶化成血液,流淌在几代共产党人的血管里……而所有这些带有抽样分析色彩的研究,将拓宽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双重视野,提高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认识,从而加强在中共党史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郑孝萍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延伸,所不同的只是时代和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现代文学自然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几十年来,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上是取这一认识的。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广泛而细微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其历史、地理、民族、时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色彩.充分认识与研究东北现代文学这一具有特色的区域性文学,对于丰富中国现代文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回顾东北现代文学的研究历史,当追朔到建国前,随着东北流亡作家群崛起于三十年代中国文坛,同时也产生了对其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当时一些著名的作家,学者、评论家如鲁迅、茅盾、周扬、胡乔木、  相似文献   

12.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是他为中央电大讲课用的教材,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这部《简史》,不仅资料丰富,内容扎实,而且作者研究文学史的眼光比较锐敏,视野相当开阔,思路也十分新颖,注意从广泛的联系和历史的纵深中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风貌和基本特征,揭示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修己自己说:“我在编写《简史》时,力求勾画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轮廓,力求给人以历史的整体感和历史的发展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知道现代文学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诗歌和其它文体一样,主要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再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便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东西在其中占有相当的成分。仅以古代诗歌意象为例,即能看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血肉联系。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构成,重新估价中国现代文学史,或许是有意义的。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性,主要来自西方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对于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日文…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日本文学批评术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的新术语大多源于日本.在母语与外语的沟通对话过程中,学术术语融于不同的文化、文明、学科交织的动态网络中,衍变成为内涵外廷迥异的批评概念.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立足于时代前沿对文学的重新叩问,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新的"文学转型期".  相似文献   

15.
孙少华 《求是学刊》2014,41(5):160-162
<正>先唐文学研究,目前有三个任务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对中国传统的"文章"与现代意义的"文学"之间的联系进行反思,对传统经典文本的解读与研究给予更多关注,对二十世纪文学史观及其带来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反省。一般的认识,"文学"是个西方的舶来品,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沿用的都是西方的"文学"概念与研究方法。这种认识未必全面。回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建立,大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新文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的"吏学便是史料学"是一个颇有学术价值的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史料建设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文学阐释大都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支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说服力的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深入认识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尊重史料建设者的劳动;力戒浮躁情绪,树立严谨的学风;克服避讳心理,直面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17.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史的"新"与"旧",大致以文学观念作为区分.中国"旧"文学史以叙述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持雅文学观念,贬抑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中国"新"文学史则以纯文学为主要内容,同时重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价值与地位.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史的产生与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输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新的文学文献的发现紧密相关."新"文学史的写作在三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并产生了诸多代表著作,这些中国"新"文学史著作对文学史走向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这些"新"文学史著作的写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趋于“饱和”的状态也使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就变得异常重要和紧迫。“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关系,几近是一个研究空白,以往很少引人注意,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与书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在书法收藏、书法创作、书学探讨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反过来,书法文化也对现代文学的存在方式、文本形式、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的考察,还可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文学、书法、文化、教育等相关问题,以便有助于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地出版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其中,地方性的文学史,包括区域和地域文学史,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这类著作,目前学界在总体上评价不高,主要存在视角和观念缺乏新意,以及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长线课题,区域文学史毕竟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也是"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学术增长点。因此,为了提高区域文学史的研究水平,有必要对区域文学史的现状加以考察,并充分认识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也试图为情况较为特殊的北京区域文学史、特别是当代部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