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今全球气候变化正影响极热环境实践项目之诸多方面,避暑设计成为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基于避暑设计实践与相关理论研究存在脱节的情况,旨在从风景园林师的视角出发,收录极热环境中一线避暑设计实践相关案例,并对风景园林师认知中的避暑设计景观手法加以整理探析,内容包含景观对建筑墙面、建筑平台空间、建筑空间内部以及城市开放空间等诸多领域营造手法之介入.通过研究发现避暑设计实践相关案例均不同程度涉及风景园林针对遮荫、湿度、水体以及通风这4要素的设计营造.对相关学者了解行业一线风景园林师避暑设计认知及实践概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风景园林师今后的相关避暑设计实践项目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风水术”之生态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风水术语虽无“生态”一词 ,但其概念却由“风水”、“生气”等语所涵构。风水术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并从自然界得到支持 ,让人们生活舒适。风水术对现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城市规划有指导作用 ,有利于建筑景观人性化、自然化。风水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通过对它的研究 ,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祖先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3.
景观竖向规划设计是为满足道路交通、场地排水、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提供植物种植良好小环境、改善环境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结合场地建筑等条件对自然地形的利用和改造所进行的,以确定场地坡度和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等内容为主的专项技术设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寻自然条件下景观竖向规划设计的相地合理,分析详尽;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设计合理,工程优良;景观优良,功能完备;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一般性原则,归纳出"地形逐层分解法"在总体竖向规划设计中的具体步骤及应用方法,以及"台地法"在景观各不同细部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影响下,美国、加拿大、欧洲等西方国家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及样式均出现了生态化的转向。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踏勘,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美学价值取向及审美观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揭示了风景园林美学范式转向的背景、过程,以及对风景园林设计样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新世纪风景园林美学可能的发展趋势。推演的结果表明,在新世纪美学运动的影响下,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由人文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美学转向了生态主义美学,并将发生伦理化美学的范式转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诸多相关学科不断交叉的发展趋势,促使计算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融糅。其主要涉及3个方面:①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复杂数据信息录入、综合分析与制图的问题;②生态辅助设计技术,解决热、风、光、声环境分析与优化的问题;③模型构建,拓展传统设计无法触及的形态领域及重新诠释传统三维模型的构建问题。将计算机仅用于制图的狭隘认知拓展到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叉学科的分析上来,有利于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和学科应用。  相似文献   

6.
古村流坑的风水格局与环境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风水研究在我国地理、建筑学术界正进一步展开,其实践成就及迷信糟粕都将在不断研究中得到揭示。古村流坑被誉为“千古一村”、“中国南方民俗建筑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农村文明的典型”。文章从古村的地理格局,包括自然环境的生态、景观以及村落选址、规划等方面,阐述了有关风水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风水理论所构成的古村环境意象;同时概括说明了我国江南古村在风水方面的一般特征,从而为更好地批判继承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提供充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中日建筑民俗的变迁中,体味两种文化背景所铸造的民俗特征及所构建的文化空间,有助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从"龙"、"气"等风水理念之差别入手,对中日建筑民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展示出我国两大风水流派"形势宗"与"理气宗"的吉凶观念;对照证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自然生态景观理论,剖析两国建筑民俗变迁、发展的要义及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水"在中日建筑文化中都有着长久的传承,应该给"风水"一个生存的空间,留待进一步研究和感悟。民俗中的"玄学"部分,其中有些神秘文化现象虽至今仍未能以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但其与"科学"并非一定存在矛盾,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妨令其共存。  相似文献   

8.
中心广场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应兼顾考虑开阔的景观效果与宜人的空间尺度。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设计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和美国景观设计师蒙·保罗·弗里德伯格所提出的"公园广场(park plaza)"设计理念,使城市广场的尺度适应其所在的城市规模,同时将水体、植物等软质景观引入到硬质景观中来。结合伊川县具体的场地环境与历史文脉,通过设置满足市民多种使用要求的广场空间,塑造了一个融休憩公园、市政广场和文化传承空间于一体的新型城市中心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中的“联系线”是用线性空间要素组织城市景观的一种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试对运用“联系线”组织城市景观的两个地块——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与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的城市设计作一比较,以得到“联系线”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1.
作者阐述了园林景观的概念、产生及发展,提出了与国际LA接轨的中文译名“景观学”,认为景观生态学、景观形态学、景观文化学、景观行为心理学是现代景观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文章提出了景观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生态、完善形态、建设文态、保护心态是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方案各评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建立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评价,介绍了本模型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阆中古城作为中国风水典范,其形象变迁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至汉晋时期,嬛得山水之利,从山谷之城发展为巴蜀重镇;汉晋至唐宋时期,得山水之美,从琅福地发展为阆苑仙境;唐宋至明清时期,得山水之胜,从堪舆胜地发展为风水典范;新中国成立到现当代,得山水之肥,从丝绸之都发展为风水之都;展望未来,得山水之韵,“山谷之城、风水之都”应为阆中古城新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4.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在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存,该文通过对地球环境的变迁以及生态规划设计历程的概述,并结合湖南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实例,就如何在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针对度假区规划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和解决办法。即调整规划次序,以景观规划作为度假区规划的基本框架,打破先规划房子,再往空隙地中“填”绿的被动规划设计模式,把景观意识、生态意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兼顾投资开发商的市场利益,灵活安排度假体闲项目及设施,力求在景观、生态与投资商的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技术,它通过给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直观而自然的实时感和交互手段,最大限度方便人机的交互操作,而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敲打键盘输入,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现实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基本特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观察和设计效果,同时可以展示园林空间的整体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距离浏览、辅助设计、辅助决策和公众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像生成技术、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园林景观设计者的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应用必将带动园林设计方法论、园林设计本质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风水理论与行为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美学思想,并分别从人类需求心理的四大分支——生存、安全、交流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求其与风水理论之间的映射,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建筑师可以吸取风水理论精华,为建筑创作所用。  相似文献   

17.
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涉及众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探讨跨学科、系统性的整合研究方法. 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以跨学科的干扰理论、区位理论等构成理论框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