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太平天国领袖为了保证完满实现其革命任务,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带有创新性质的军事制度和相应措施。实践表明,这个军制和措施是她的反封建抗侵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兹对太平军的编制做一概述。编制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仿自《周礼》夏官之制”,于壬子二年(1852年)制定《太平军目》,是为军制之首,也是太平军编制大法。按编组一军为: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辖伍卒四人。五伍为两,设两司马1人,辖伍长五人,伍卒二十人,共二十六人。四两为卒,设卒长(又名管长、营长、百长)一人,辖两司马四人,伍长二十人,伍卒八十人,共一百零五人。五卒为旅设旅帅一人,辖卒长五人,两司马二十人,伍长一百人,伍卒四百人,共五百二十六人。五旅为师、设师帅一人、辖旅帅五人,卒长二十五人,两司马一百人,伍长五百人,伍卒二千人,共二千六百三十一人。五师为军,设军帅一人,辖师帅五人,旅帅二十五人,卒长一百二十五人,两司马五百人,伍长二千五百人,伍卒一万人,共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军中卒长、两司马皆设正副职,卒长再加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文物,泛指这次农民运动留下的实物。张德坚编《贼情汇纂》,曾大量采辑太平天国文物。“凡例”云:“伪印伪文告服饰旗帜,凡不易述者,皆绘图系说。”其书大量提供了研究太平天国文物的资料。以印章为例,《贼情汇纂》列举了前期太平天国印章的制度。诸如: 字体及花纹贼众皆乡愚市侩,多不识字,安知篆文,故所刻伪印皆宋字正书,四面刻阳文云龙边,留正中一行另镌一线边,刻伪官衔于其中,并无印信关防字样。  相似文献   

3.
《贼情汇纂》卷三,叙述太平天国官制,错误忒甚.今止校勘其中的一条,即:《同职官分表》:《职同检点官名目》中的《日干侍卫》."职同官",这个名目,虽然出自太平天国,但是根本不通.据《同职官总表》记载,有职同检点、职同指挥、职同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十种"职同官".今以《分表》中《职同检点官》为例.侍臣、掌朝门、掌朝仪、日干侍卫、左右史、引讚、通讚、总圣库、总圣粮、东殿尚书、东殿承宣、东殿仆射、东殿指使、东殿引讚、东殿掌门、典天舆头目、东殿大旗手十七种名目,各有自己的具  相似文献   

4.
1 中国历史上,不少农民起义军都很注重发挥少年儿童的作用。例如,明末李白成的义军中就有“孩儿兵”这一组织。太平天国作为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太平军中设有英勇善战、组织严密的“童子军”,而且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是太平天国的显著特色之一。本文着重考察太平天国的儿童教育,同时也要涉及太平天国其它的教育问题。太平天国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对儿童教育问题作了明确阐述,提出:“其二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旨  相似文献   

5.
试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关于组建湘军的设想可归纳为选将、募兵和成军三个方面,现试进行分析如下。(一)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太平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6省,此中,除个别战斗外,几如入无人之境。有鉴于此,奉旨办理团练的曾国藩提出:“今日将欲灭贼,必先诸将一心,万众一气而后可以言战。……自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主张建立一支可以担负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任务的新式武装一湘军。  相似文献   

6.
在我校 9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本编辑部邀请了本校一些学者 ,就“太平天国研究” ,举办了小型学术沙龙。研讨的问题集中在 :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和评价“太平天国”的标准问题上。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问题 ,本刊 2 0 0 0年第 2期曾发表潘旭澜先生撰写的《关于太平军的两个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 ,按照“太平天国”来称呼太平军造反既不符合历史真实 ,也不符合史学界对前此历代农民造反的命名习惯。太平军造反在中国长期被称为“粤匪”、“发逆”、“洪杨之乱” ,民国年间禁止称“粤匪” ,195 1年才明文规定为“太平天国”。现应当正名…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平军歼灭吴县香山团练的日期,我于去年六月,为纪念太平军攻占苏州一百二十周年,在《江苏师院学报》八○年第二期上,写了一篇《从<保存鼍山记>看太平军在苏州东山的斗争》,文中说:一八六○年“十月中旬,太平军到香山、胥口、下场一带‘打先锋’,香山团练头子徐则在津桥顽抗。这时,另一支太平军水师‘绕湖而西,登岸呼噪’,从敌人背后夹击,全歼徐则及其团勇四百余人”。当时我把太平军歼灭香山团练的日期写作“十月中旬”,主要是根据下列资料:一是《木渎小志》说:“惟[徐]则等恃其勇,犹乘间逐贼木渎及蛲峰山下,贼颇惮之。……八月三十日,贼大至,焚胥口,掠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之《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之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陶渊明集》所附颜《诔》皆同(南宋曾集本《陶渊明集》所附有“时年六十三”之语,校记曰:“一无六十三字”).最早记陶渊明生平的为梁代沈约《宋书·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萧统《陶渊明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自南宋王质《栗里谱》以来,南宋吴仁杰,清代顾易、丁晏、陶澍、杨希闵以至今人逯钦立、杨勇、王瑶、吴云、钟优民、李华、王孟白、唐满先、孙钧锡、王叔岷、郭维森等,均主此说.当今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相似文献   

9.
《宋史·张叔夜传》载:“张叔夜……以徽猷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宫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干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其中“副贼”究竟指何人,现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说法是何心在《水浒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而李进义的身价仅次于宋江,则  相似文献   

10.
《北史》卷九十九《突厥传》中对突厥人的法律有如下的一段记述:“其刑法: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盗马绊者,皆死;淫者,割势而腰斩之,奸人女者,重责财物,即以其女妻之;斗伤者,随轻重输物,伤目者偿以女,无女则输妇财,折支体者输马;盗马及物者,各十余倍征之。”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起义记》原名《洪秀全之异梦及广西乱事之始原》,是记载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简又文先生曾指出:“历来欧美人士之研究太平天国者,咸以此书为最真确可靠之史料。尝考吾国官书或私人著作关于洪秀全身世及太平军初期历史之种种记载,其详实可据,无能出其右者。”这本书是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所著,韩山文的主要根据则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之所传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洪仁玕为了躲避清朝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的政局和军情,历来为治太平天国史学者所注目。近来我们发现两本记叙天京情状的书——《金陵贼略》、《金陵被陷记》,特别整理,略作介绍,以飨同好。 《金陵贼略》,作者未署名,约1700字;《金陵被陷记》,署名野渡子,约1600字。该两书为线装本,合订一册,长24.7公分,宽16公分,直书无格,每页十行,每行21字,无标点。原是民间藏本,“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作为“四旧”抄出,后辗转至武汉图书馆,最近在清理该馆旧籍时被偶而发现。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来自清宫档案的同治四年绘制秘呈清廷的历史舆图,它反映了太平军启王梁成富与四川农民起义军李永和余部昭武王蔡昌荣等坚守甘肃阶州(今武都)双方军力部署。关于反映阶州大战的史料,散见于《钦定剿平粤匪方略》、《东华录》、《上海新报中的太平天国史料》及左宗棠、骆秉章部分奏稿之中,然而这张十分珍贵的秘图,则从具体方面具有补充史实的重要价值.际此对太平天国阶州大战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4.
《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棫朴》) 又云:“整我六师”(《常武》) 读史者据此,每视“六师”为“天子六军”之代称,而以六师或六军称天子之军,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黄以周《礼书通故》释此曰: “天子国制 六军,其出征, 只用六师,不尽 发正卒;不足, 则徵诸诸侯。故 《诗》述天子六 军,皆曰六师。 《常武》为宣王 亲征,亦惟曰‘整 我六师’。六师 万有五千人,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们,都参阅王闓运《湘军志》。而很少征引他的《湘绮楼日记》。前人编《太平天国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等书,也未从《湘绮楼日记》选辑有关内容。其实这书保存着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可供太平天国史研究者参考。王闓运曾在曾国藩幕府,对湘军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下游的战事比较熟悉。事后,又多方访问,记下了太平军的英雄事迹。如说陈玉成保卫安庆之战云:“灵川刘生谈军中旧事,言陈玉成以数十万之众援安庆,人  相似文献   

16.
战争小说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绝大多数取材于太平天国战争。学界普遍认为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充满了对太平军的“污蔑”,毫无可取之处。笔者认为从小说文本看,王韬对太平军的态度只能算是“攻击”,称不上“污蔑”。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除表现了对太平军的“攻击”外,还表现了对官军的谴责及反映弱小者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王韬太平天国战争小说的复杂内容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既想改革又害怕革命。王韬政治思想的矛盾钵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马政     
西汉马政,重要的记载,见于《史记·平准书》及《汉书·食货志》。《史记·平准书》云:“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又云:“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又云:  相似文献   

18.
最早对“互文”下定义的是唐人贾公彦,他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仪礼注疏》)。这就是说互文的内涵具有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足的作用。本文所谈的互文即贾公彦之说。  相似文献   

19.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百年史上的杰出人物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一八二三年出生于雇农家庭,二十六岁加入拜上帝会,一八五一年参加太平军。一八五三年攻克南京后,杨秀清保他为右四军帅。一八五六年大破江南大营,同年秋,“天京内江”,天朝革命发展受到巨大挫折。洪秀全不相信外臣,只信任既无德又无才的蒙德恩、洪仁发和洪仁达等掌握朝政,政治上愈趋昏暗,加之石达开被迫出走,带走大批“精兵良将”,造成“朝中元将,国内无人”的空虚局面。而敌人方面,反革命湘军趁天国内卩混乱之机,加紧对武汉的侵犯,同年十二月,汉阳、武昌又相继落入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刊载了王天奖先生“关于太平天国乡官的阶级成份”一文,说: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特别是其中的中、下层之对于太平军,并不象某些同志所認定的那样,一开始就对太平天国抱着完全对立的态度,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前期,还是曾经接近过,或试着接近过太平军的。另一方面,太平军对于地主阶级,主要是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并不是在一开始时就对他们采取敌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