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语料库,对该句式进行了初步考察,得到三个发现:能进入该句式的动词的类并未受到严格的限制,动词的数量也比传统认为的要大;大部分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都需要语境的支持才能成立;带时量补语的把字句与一般带时量补语的句子在语气上有所不同:前者能够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感受,而后者通常是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2.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介词“向”的习得上存在一定困难,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困难的原因之一,有必要对“向”字句与英语对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介词“向”后宾语语义角色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将各次类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结构进行归纳。与之比较,发现二者动词中均以及物动词为主,但汉语双宾语动词较多,而英语单宾语及物动词较多,指出英语动词词汇化程度高于汉语,动词差异部分可能会导致习得中的偏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译文中仍为动宾结构的语言现象作为对比考察对象,根据动词和宾语间的语义关系把汉语动宾结构中的动词下位分类能转换为"把"字句的动词和不能转换为"把"字句的动词,日语动宾结构中的动词则根据他动性的高低分为他动性高的动词和他动性低的动词两类,考察结果发现汉日语动宾结构中动词的下位分类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所"字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因此,研究"所"字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成因,不仅有利于我们弄清"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语法化的理解。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虚词"所"的语法化历程,分析了"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6.
郑亮 《民族研究》2020,(2):1-16+141
针对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的研究,除了其组织活动、形成的危害以外,针对其意识形态演变的分析将有助于深入和全面地掌握其动态,以服务于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对"东伊运"意识形态的变迁的分析需要置于历史、现实和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中,聚焦于"东伊运"意识形态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理论基础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圣战"活动。当前,"东伊运"受到"基地"组织的深刻影响,已经从一个民族分裂组织转变为一个民族分裂和全球"圣战"兼具的跨国恐怖组织。但是,对于民族分裂和全球"圣战"的双重追求也制造了该组织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综合来看,反恐怖主义工作必须消除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根源,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极端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黄波 《民族论坛》2014,(3):42-42
刚来到辰溪的时候,由于环境和生活不适应,加上思想上的各种顾虑、困惑和压力,一到晚上我就彻夜难眠,进入无限的遐想,一段时间竟养成了失眠多梦的毛病。和我住在同一层楼的两名县领导是怀化当地人,他们每周五下午一下班都要回家,整个宾馆就只留下我一人。正好,周六周日两天时间都由我自己来支配,没别的,  相似文献   

8.
白扬 《民族论坛》2004,(1):22-22,23-24
大千世界,纷扰传媒,我们浮光掠影,那么浅浅的一种奇怪常常从我们心头一闪而过;然而静下来,以一颗敏感、正义、真诚的心作些停留,许多时候,我们真的能为某些东西出离愤怒、深感忧虑、甚至泪水长流——  相似文献   

9.
杨哲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235-237
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和“博物馆+”是新时代社会进步、推动博物馆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其他社会资源协同文博相互整合资源的方式,是博物馆实现文化赋能,和对传统工作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博物馆+”的内涵特征是理念和方法的统一、是各领域同文博发展的双赢过程。文章先探究跨界融合下文博大信息量整个传播的意义以及可行性,最后依据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跨界融合下文博大信息量整合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特殊的量词,它既有个体量词的特征,又兼具约定量词的特征。“宗”在明清两代是一个活跃度很高的量词,到了民国以后,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量词“宗”的核心用法。一些在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的搭配组合,如活用搭配和间接引申搭配等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不见。本文通过历史文献资料,来讨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量词宗的历时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余群 《民族论坛》2008,(11):46-47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他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有名的文艺理论,但后人在使用他的"夺胎换骨"时,往往把它说成了"脱胎换骨"。事实上,"夺胎换骨"和"脱胎换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庭坚的文学主张是"夺胎换骨",而不是"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2.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汉字蕴含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了解时代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汉字中"男"女"的失衡现象梳理,分析汉字所体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 ,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 ,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 ,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 ,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 ,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 ,对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 ,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 ,为 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舞的学习需要紧扣中国古典舞的要领进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注重圆融、游龙、顺气,在运动中强调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而这种动态与静态的舞姿之间存在着在瞬息万变的重心转换和身体多部位对的协调,此时就需要着力解决对“力”的掌握和“气”的一统,这就直指“力发于腰”的训练。该文通过对古典舞中腰的重要性分析,引入腰的专项训练方法“骑把杆”,并通过对其的学习经验及观察发现其对古典舞训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待中国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很多学者都言必称“民族—国家”理论。对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国家和民族之间包括三种具体关系:民族与民族(民族—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的关系和国家与民族(国家—民族)的关系。就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而言,在探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中,我们需要找回“国家”,并在民族理论中给予“国家”居于民族之上的位置。我们认为,在“国家—民族”自上而下关系框架下,国家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而民族则是从属于国家。中央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本位”的“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实际运作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刘凤健 《民族论坛》2003,(11):52-53
2003年6月22日,陈水扁在高雄中山大学校友会成立庆典上致词称:“台湾的未来有赖2300万人民决定,而决定方式包括‘公投’等国民的基本人权,这些基本人权并非任何政府或个人可以剥夺或限制的。”台湾要搞“公投”引起岛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美国一再提出严厉警告,祖国大陆密切关注其动向,国民党与亲民党等“泛蓝”阵营及海外华人华侨齐声驳斥,岛内股市更受到明显冲击。本文拟从民族自决权的角度,分析陈水扁所谓“公投自决”的欺骗性、虚伪性及社会危害性。一、民族自决权的科学内涵公民投票作为一种表达民意的民主手段,有其确切的适用范围。一般…  相似文献   

17.
"多余人"和"新人"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传统形象。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公认的第一个"多余人",而屠格涅夫笔下的英沙罗夫和叶琳娜被视为"新人"诞生的标志。《罗亭》是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传统上一直被看成是"多余人"的又一典型,然而有些学者也提出反对意见。通过罗亭与其他"多余人"的对比,以及罗亭与"新人"之间某些内在联系的分析,可以看出罗亭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是"多余人"向"新人"过渡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19.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