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汉语无主句英译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英语隐喻性无灵主语句可为英译汉语无主句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毋小妮 《中国民族博览》2022,(4):117-118,121
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翻译技巧研究,语言篇章研究,文学文本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今学者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已经进入发展的阶段,国内外学者常常利用认知语言学进行翻译文本的分析,还有多数学者将认知语言学运用于翻译课堂教学,总结翻译教学策略,构建翻译教学模式.本文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诗歌翻译,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认知语言...  相似文献   

3.
认知与关联理论为语用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按照传统的俄语语义学理论,俄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要遵守一定的数量和常规对应指代关系准则.但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说话人会使用表面上看来是混乱或错误的人称指示语.本文旨在用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原理,来探讨俄语人称指示语非标准用法的理解机理.并尝试创建可能存在的语用附带含义理解模式.  相似文献   

4.
温红霞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20-122+126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融入国际市场,我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也在逐步吸引更多外国人参观旅游,因此景点旅游资料的文本英译就成为国际旅游业务中的重要信息资源。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理念下,山西特色景点旅游资料文本英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在相关的景点文本英译过程中如何应用认知语言学跨文化翻译策略,以通过精准的文本英译确保景点资源的准确传递,激发外国旅游者对本地特色景点的旅游兴趣。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在各种文体中的运用近些年来备受国内外语言学家重视。本文将以历届美国总统演说辞为语料,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从语用学视角探讨模糊限制语在这一特殊语体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语用意识和交际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英语政治演说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曼谷作为首都及国家中心区位的主体叙事中,泰国东北部各族群被赋予了一个区域性名称——伊桑人(Isanese)。伊桑人在国家政治上被边缘化,文化上被主流泰族文化同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伊桑人成为一种复杂的、有争议的区域身份,存在于泰国和老挝两国之间撕裂但又是一个文化连续体的族群关系中。文章通过梳理伊桑人问题的发展脉络,将其置于早期民族主义思想传播、该地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博弈以及当代国家价值观建设等背景中,突出伊桑人的身份政治,展示泰国政府对伊桑人的艰难整合历程。在现阶段多元文化背景及伊桑人与泰国政府的互动交往中,伊桑人的区域认同感以及身份政治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诉求不断增强。近年来伊桑民粹主义呼声高涨,伊桑主义兴起,伊桑人问题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泰国国家政治和价值观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耿慧 《中国民族博览》2017,(16):101-104
浩瀚的中国典籍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其英文译本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历史与文化、译者自身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多重架构下,如何从认知转向视阈对其进行重译是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综合把握译者的认知现状、思维特点、语言图式及转向心理,着重分析了"隐喻"现象,旨在梳理翻译过程,解读经典片段,拓展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反映当下社会现状又体现人类对新词独特的认知。概念整合理论就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建构,而概念整合网络模型解释了语言的意义建构及其认知过程。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定性法分析2022年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建构及认知过程。研究发现,解读网络流行语言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还需要进行概念整合即在线处理过程后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意义从而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正确使用,同时该理论对于解释多层含义的汉语也是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广义的和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和相关贸易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分工特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理论的借鉴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灾难的界定必须基于当地社会对于灾难的认知,不同的群体面对相同的自然灾害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也导致了不同的灾难叙述及其应对机制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大理海东的田野材料分析,试图呈现当地对于干旱现象所特有的解释方式和认知图景.海东地区对于干旱的认知唯有置于水观念以及水神信仰之下才能得以理解,而这套关乎水与水神的认知体系赋予了当地社会面对变迁的能动性,使其在经历了引洱入宾工程的冲击以及提灌技术的引进之后,传统的信仰与社会依然存续.  相似文献   

11.
过去,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研究上升到了思维高度。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两国人民看待与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的异同。其中,“菊”作为随处可见的植物,在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具有大量丰富的隐喻表达。通过分析“菊”在中日语言体系中的隐喻性表达,可以揭示出中日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进而探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旅游演艺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演艺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业态,既映射了流行的元素,又体现出时代的风采,兼具旅游与文化的双重魅力。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带动下,山东旅游演艺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趋势,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从审美经济视角下对山东旅游演艺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其在竞争力方面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面对由内而外的挑战,本研究立足于审美经济的视角,通过对现有旅游演艺不足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完善策略,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本研究通过多样的形式对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以期为旅游行业和教育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为高等学校、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学习资料和可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并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弘扬主旋律,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彰显一种榜样的力量,凝聚民族精神与信念,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之成为精神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依据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思路,采用认知隐喻学与框架语义理论,对汉藏语言中6种基础颜色词做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基于汉藏颜色词的文化共性与差异性比较,进而描述了颜色词的色彩范畴语义,论证了颜色隐喻下由颜色词所反映的汉藏文化特异性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