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近年来红学界以及《红楼梦》影视传播中出现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指出“无端拔高”论、“钗黛合一”论、“等量齐观”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但其实质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把错误的观点当真理。就会发生以讹传讹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自王国维以来 ,悲剧说一直是红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但悲剧说对《红楼梦》的解说并不充分。文章对红楼悲剧建构轨迹的检索 ,揭示了红楼悲剧意识形成的内在线索。这一线索表明 ,悲剧说与作为文化大书的《红楼梦》之间 ,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红楼悲剧的裂隙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但莎士比亚并非一味地继承,而是不断突破与创新。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透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发现莎士比亚独特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探讨这一悲剧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通过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神话世界亦即大观园、太虚幻境和大荒山三重世界的彼此交融,错乱其年代,虚拟其时空,实现小说的虚化,将一连串极具表意性的审美意象序列凝聚起来,又辐射开去,富有诗意地上演了《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对这些具有浓郁的象征性、甚至神秘色彩的审美构体——水、石、花、花园及其一系列变体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三重悲剧世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女性的悲哀就是她们在男权世界中处于“失语”状态,或主动“失语”,或被强制“失语”,这是她们悲剧命运的起点也是终点:要么“半失语”,即其言行大部分情况下受“外语境”的制约,“外语境”处于语境的制高点;要么“半语”,即言行不受“外语境”和“内语境”的制约,以内语境支配言行,在言行上没有尊卑观念,这种言行表现导致了“内语境”与“外语境”形成重重的矛盾冲突;要么“全失语”,言行既不自由也不自在,但与外界权势环境的言行一致,极致的状态是“失声”、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30多年来,《红楼梦》爱情悲剧主题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论者多从悲剧主人公、悲剧成因及作者观念三个方面比较其爱情悲剧的异同,具备一定的理论自觉,同时也存在着内容单薄、简单罗列、措辞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9.
自先秦以至明清。力命观深入到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对此,明清小说中表现得至为明显。短篇小说中如是.长篇巨之中亦如是。而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极具代表性,其思想蕴含中包含了复杂的力命观。小说通过诸多手段。暗示了小说中爱情悲剧是注定了的。人物命运也都是注定了的。而贾家的由繁华而转向萧条也是注定了的。小说也极力强调以力抗命。但却同样为反抗安排了悲剧结局。曹雪芹的笔下。爱情、人生、家庭都浸透在了悲剧的血泪之中。而且是命定的.不可更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从悲剧角色的生存境遇与心态历程,可以更深刻地透视《红楼梦》这部悲剧中的大悲剧。正是因为这些悲剧人物各自不同的悲惨遭遇,才汇集成小说的凄美色调。这些悲剧角色所共同构建的悲苦世界,为中国小说的忧郁气质、痛苦形象等百味苦态,做了一个百川归海式的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圣经》的伟大的文学巨著。首先,《红楼梦》是对中国传统二十四史的彻底颠覆,并大破大立地为我们开辟出有别于善恶二分谱系的一种以男女情爱为核心的人类历史第三谱系;其次,随着对这一人类第三谱系肯定,《红楼梦》使长期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人类历史中重新登场,并前所未有地揭露了现实中女性无比深重的历史悲剧;最终,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不仅把现行话语的统治视为女性悲剧的最为深刻原因,而且同时对人类话语进行了一种生命发生学意义的还原,而使一种有别于知识性话语的更为始源的"情的话语"这一泰初之言得以彰显,把对"情的上帝"的皈依这一新的救赎之途提到人类文化的议事日程。这使《红楼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而最终与人类终极关怀的宗教精神相通,其不啻可视为是与《旧约全书》并肩的又一部伟大的《圣经》。  相似文献   

13.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与张恨水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技巧上都自觉不自觉受《红楼梦》之深刻影响,可以说,《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创作来说具有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一书的悲剧性在于剧中人物的关系和位置不得不如此而形成的悲剧,作者曹雪芹在创作香菱形象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并有意将香菱塑造成十二钗的综合体,从而通过香菱的身上折射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女子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大悲剧。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曹雪芹的悲剧观及其蕴含的美学特征,展示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的、意象化的小说,而在众多的意象中,花意象无疑是最具核心意义的审美意象。花的意象在诗化众女儿生活、深化众女儿性格及预示众女儿悲剧命运三方面,在塑造众女儿形象时显示出其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一群女性凄美的命运,表达了对女娲所处的远古女性世界纯真生存境遇的寻觅、呼唤、回归,从而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寻觅女性世界的理想家园,而这一家园却永远失落了。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哀歌——《史记》悲剧主题模式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史记》中众多悲剧人物的命运进行剖析勾勒,归纳出下列七种悲剧模式;时运不济、功成身灭、怙宠相倾、贤才遭妒、死亡忧患、孤独殉道、性格过失。指出这几种模式对后代中国文学有着久远的影响,也是贡献给人类文化的情感结晶。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因果性学说以及余应时对《红楼梦》两个世界的划分,无疑是解读《红楼梦》悲剧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最佳切点。根据自然与社会的因果性以及因果制约、互变原理,大观园理想世界的诞生有其原因,它诞生后又变成影响大观园内外世界的一种新的因素,但由于大观园理想世界中新的生命、新的思想和新的力量既脆弱,又不自觉,尚未形成合力,故最终本能冲决封建道统结构的质变线而归于失败,从而酿成大观园理想世界的毁灭,这也就是《红楼梦》悲剧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部分情节进行文本逻辑(包括人物性格逻辑、情节逻辑和语言表达逻辑)、生活经验逻辑等多角度的逻辑推理,对这部悲剧的"严肃性"根基进行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定义体系中的"严肃性"作出理解和分析。即,"严肃性"既是悲剧的创作方法又反过来正是悲剧的思想理念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