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植赠答诗主体意识的呈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赠答诗是建安作家同类诗歌中数量较多且成就最高的,但目前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对曹植赠答诗表现的主体意识的探析,有助于说明曹植赠答诗的创作特点及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2.
论曹植的怨妇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述的“怨妇诗”是指曹植的诗歌创作中以“怨女”、“思妇”、“弃妇”为题材的一类诗。曹植的这类“怨妇诗”的创作,既继承了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又具有其自己的独特性。由于曹植“怨妇诗”的鲜明特点,使他的“怨妇诗”产生了它所特有的审美价值,从而促成了政治抒情诗与“怨妇诗”的合流。然而,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性主体地位的消解。  相似文献   

3.
赠答诗在西晋形成一个创作高峰,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精神的影响,西晋时期的赠答诗呈现出风格绮丽、柔靡,思想内容单一、空泛的特点,其内容主题可以细化为颂美吹捧类、品评人物类、思念亲人类、代人赠答类和爱国抒怀类几种。  相似文献   

4.
南朝赠答诗是南朝诗歌中抒情性较浓的代表题材之一,其在“性情”与“声色”之关系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性情显于声色者、性情与声色交融者、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者。这些特点与当时重文尚文,以诗歌作为仕进手段的文化背景,以及后期士族狭小苍白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赠答诗源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发展成熟,到了建安时期,由于社会、个人等因素,进入蔚然的勃兴时期。建安时期的赠答诗不仅在数目上有了客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建安赠答诗中,赠答主体在与赠答对象沟通思想感情的同时,抒发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个人感情,诗歌风格刚柔并济,呈现出慷慨悲凉之美。  相似文献   

6.
赠答诗至魏晋始为昌盛,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辨:建安文士集团所作赠答诗,属于承接传统期,显得风流慷慨;正始文士集团之赠答诗,属于创变时期,自是迷茫彷徨;西晋金谷园文士集团之赠答诗,属于赠答诗最繁荣之时期,体现出华靡铺张的特点;东晋兰亭文士集团之赠答诗,属于转型时期,重在体玄悟道。  相似文献   

7.
从群体的角度看,二陆诗歌中主要的赠答对象是东南士族。以二陆为代表的东南士族群体赠答诗表现了生活在北方社会中的东南士族群体的南人意识和士族意识,以及他们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他们既有建功立业、克振家声的激情,也有急流勇退、回归故土的渴望;这个群体之间具有亲如手足、相濡以沫的"阶级"情谊。和邺下文人集团的赠答诗的一样,二陆与东南士族赠答诗具有独特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西厢记》中崔莺莺、张生二人的酬唱赠答诗,不仅起到了调和、串连剧情的作用,同时增强了戏剧的抒情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见证了崔、张的爱情历程,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似文献   

10.
曹植的十二首女性诗多是弃妇诗,这既是对楚辞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是受个人的特殊家世、经历以及时代的影响,其实诗中的弃妇乃是曹植的夫子自道,他之被弃实为儒法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其天真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以及诗歌温柔敦厚的风格昭示着真儒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曹尔堪是明清之际柳洲词派盟主,其词风一向以"清"闻名,而其艳词却历来为学者所忽视。其艳词根据内容,可分为宴饮狎伎和闺情伤怨两类。宴饮狎妓之作不仅显现出词人受晚明俗艳词风影响的明显痕迹,而且体现了词人词风转型期词作交杂多种风格的复杂性。而从其闺情词中,则可强烈感受到在云间派影响下的雅化倾向。正是这种雅化,使其后期的清雄之风有效避免了流于叫嚣的弊病,预示着清代艳词对温柔敦厚之诗教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李贽是位思想家,不以诗名。但其诗作具有鲜明的个性,沉挚的情思,并包含着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显示出诗人的真诚和思想家的独特眼光。文章通过对李贽几首诗作的指要,以探讨其诗歌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3.
生命关怀是一切文艺作品关注的主题。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作因“舍我其谁”的主体人生定位及人格投射而表现出博大、深沉、悲怆的生命关怀,其诗歌艺术上的取象宏大、格调沉雄、老劲拙朴皆源于此。  相似文献   

14.
具有写实精神是建安作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之一 ,而在曹操诗歌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本文从曹操诗歌反映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展示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 ,来论述曹操诗歌的写实成就  相似文献   

15.
在建安文学接受史上,对曹丕、曹植兄弟人品文才的评价,存在着"抑丕扬植"的倾向。直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人竭力予曹丕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以至一度出现"抑植扬丕"的状况。"抑丕扬植"倾向在整个接受史过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既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文化的心理特征,即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权威崇拜的心理定势潜在地支配着读者的接受活动。由此亦可见读者期待视野之变化及文体兴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曹植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活动中,也展开了积极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相关的论文主张,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和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重视文学,尤其对民问文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应为建安曹丕、徐干同类题材之后的作品,写作时间应在曹丕登基的黄初之后。《青青河畔草》应为曹植所作,曹植后期的女性题材写作与古诗十九首相一致的特点是凝练、抒情,实现了由男子视角客观摹写到女性视角主观抒情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曹勋为北宋末年慢词大家,其词作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融入了自我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趣味,含蓄典雅,推动了文人词的雅化。内容上以士大夫的高情雅趣修正花间绮艳题材,以词言志,使词向风雅精神回归;艺术手法上以才学为词,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与时代风尚、本人丰富的学识、艺术趋尚及其父曹组的创作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才使建安时期的文坛出现了独特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的《典论·论文》提供了许多新内容。"诗赋欲丽"把诗赋文体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推到极致。但作于建安末年的《典论·论文》,其主旨却是要消弭受儒家经学浸淫至深的士人的抵抗情绪,使士人与世无争,惟以著述为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