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青少年犯罪 ,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教育是通过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道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措施 ;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 ;心理和生理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纵深发展,受青少年生理、心理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日渐升温。为了及时预防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我们必须重视与落实法制宣传,解决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刑事立法上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绝大多数。青少年团伙犯罪形式日益多样化、犯罪数量日增。青少年团伙犯罪存在极其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探讨了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基础;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变化明显,出现种种不平衡与矛盾的心理,这样就常使有的青少年出现情绪变化无常,难以琢磨的情况,常常走向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有偶发性、纠合性、凶狠性、隐蔽性、反复性、腐蚀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对于青少年犯罪我们要以预防为主,主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发挥家庭对他们的初级教育作用来遏止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犯罪要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严密的社会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海 《东方论坛》2005,(6):100-108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因而使传统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型的青少年犯罪大量出现.所以,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提出的挑战,多方面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才能扼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呈现出主体高职位化的发展趋势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腐败犯罪动机和变形的需要结构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歪曲的价值观、颠倒的利益观、畸形的权力观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特点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低龄化、智能性、隐蔽性、犯罪动机复杂性和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征;从原因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网络原因,更有社会原因。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处于急剧变革、发展的时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正在增多,其表现的行为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正向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正趋于上升,占全部犯罪率的7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问题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探讨和解决问题青少年心理疾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形成过程和现况出发,提出解决问题青少年的心理疾症的教有方法.  相似文献   

9.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在刑事案件中对案件的定罪及量刑均有一定的影响。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犯罪想要达到的效果,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犯罪动机在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形成,针对的是为什么犯罪的问题。相对于犯罪目的而言,犯罪动机更能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对于案件的定性更为重要。针对文中提出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犯罪与当前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为了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切实防止青少年学生犯罪,就必须设法改进教育环境,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智能化、成人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犯罪还应该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学校中的学生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大隐患,这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与失职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利用学校自身特有的优势和教育者的特殊地位,联合家庭、社会,加强思想道德、法制、青春期教育.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利用网络结社和勾联所结成的"网络帮派"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其中,网络帮派有其明显的群体特征:等级性和管理的完整性、网络纠集的快捷性和群体犯罪的疯狂性。其中网络公会成为青少年网络帮派的新形式,极易培养青少年的帮派意识,并诱发青少年结帮犯罪。网络帮派犯罪不仅因其便捷和突发性而使犯罪防治更加困难,而且它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理,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网络帮派犯罪形成的青少年自身、社会和法律原因,加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立法和加强司法干预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出增长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低龄化,然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都与其家庭有着紧密关系。文章试图就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影响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青少年,预防青少年犯罪,使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得到更好的改造,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5.
当前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情关系决定了家庭预防的现实可行性,而青少年由于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外因,因而家长创建和谐的家庭气氛,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才会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犯罪主体男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发展涉黑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后果严重化;犯罪动机突发性。指出了要从保护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改造性预防,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自我控制理论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科际整合"视角的代表,研究者在社会控制加入心理层面的考虑。影响自我控制力量的因素包括认知、情绪、动机等,影响机制包括两阶段模型、双系统模型和资源模型,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进行实践干预。启示青少年犯罪未来研究应在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矫治角度上关注个体差异、重在"能力训练"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反金融犯罪法制建设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犯罪是“理性犯罪”,其犯罪动机和犯罪决意都是在给定的社会环境下的理性选择。从法学的观点看,金融犯罪是在给定的社会金融法制环境下的理性选择。我国当代反金融犯罪的法制(包括金融犯罪之预防和惩治法制)还有一定的缺陷,给金融犯罪的实施客观上留下了机会,或者对金融犯罪心理起到了负面推动作用。我国目前反金融犯罪法制需要建设,而且重点是刑法建设,主要是罪网建设和刑罚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家庭因素不可忽视,大多数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来源于家庭的不当的教育方式、缺损的结构形式、不良的环境条件和不完善的教育功能等因素.加强对这些不良因素的研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日益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有着多重关系,相互影响?强化学校教育,重构教育理念,推进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师德教育,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