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集群企业生态位态势互动与协同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企业生态位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生态位态势理论对集群企业的“态”和“势”给出概念和解释,从企业与环境互动的角度研究了集群企业的企业生态位态、势互动机制,最后对集群企业协同进化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政党制度在1986年3月开始的“政治革新”前实行的是国民党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党国一体”的一党专政制度。“政治革新”后,形成了国民党居于主导地位的所谓的支配性一党体制,而由于台独分子挑起省籍矛盾、族群对立和国家认同分歧,造成了国民党的分裂和民进党的上台。在非统即独的意识形态之下,台湾的政党制度在经历了短暂的多党竞争之后又出现了朝两党制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是一种关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理论。它系统提出和回答了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概念、社会意识的层次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与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深层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目标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专家队伍建设、国家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建设的世界未来——"高势和存"。只有掌握和运用上述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高势位"建设。  相似文献   

4.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势成定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为谋求退路,国民党当局决定东撤台湾。退台后,蒋介石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元老们开始痛切反省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教训,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国民党本身的弊端,是其“组织瓦解,纪纲废弛、精神衰落,藩篱尽撤之所招致。”为了确保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总结大陆失败教训,蒋介石决定重新改造国民党,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党务改造运动。  一、党务改造的原因与具体实施 事…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清理和反思,在其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并且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在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类型学的角度在理论上指认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先后经历的“革命型”“统治型”和“治理型”三种意识形态类型,并具体展现了其类型转换的现实历史逻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从“革命型”到“统治型”、从“统治型”到“治理型”的两大历史转变。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转型,是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自身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于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具体类型方面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忽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涵义、性质、特征是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同“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怎样?本文试图从回答这些问题出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概念作一初步辨析。因为弄清这些问题不但对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对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马克思的思想是紧密结合理论和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小说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被主流意识形态严格规训的对象,其分类变化与被“规训”的演变轨迹折射出意识形态不同侧面的要求与压力。本文从小资的类型、“个体”与“大众”的摩擦、小资自我的斗争三方面展开,在多重话语的碰撞与对话中分析并论述了“十七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艺术形象逐步退居边缘直至瓦解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解读是激进的,他要创立一种“结构主义”的意识形态.他的“激进解读”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方式、意义与功能三个方面对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两者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和异同.  相似文献   

10.
探讨国民党独裁统治覆灭原因,应该从国民党统治本身去分析,这是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国民党独裁统治覆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政治方面而言,笔者认为,国民党的宪政加快了它政治崩溃的步伐。国民党于1946年开始实行宪政,自诩是要’‘还政于民”,实现民主。但这只是口头上的政治宣传,其真实目的只是在为其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体制被上一层“民主”的外衣。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开幕词中说:国民党“在还政于民之后,决不是弃置而不顾……在实施宪政以后,本党的责任不但不因之减轻,而勿宁更为加重……”在(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中…  相似文献   

11.
在北伐大革命狂飙的扫荡之下,北洋军阀的旧体系土崩瓦解,其残存势力揆情度势,不得不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投到国民党的青天白日的旗帜下,以图苟延残喘。于是,以蒋、冯、阎、桂四大派系为主的国民党新军阀替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握有中央大权的蒋介石集团以“正统”自居,以“统一”为幌子,以武力做后盾,力主“削藩”,在军阀混战中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的思想家。作为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他对命题作了严密的论证和剖析。尽管他的论述是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新特征走向为其背景的,然而在命题本身的论证中不乏一些深刻的洞见,了解并研究其理论,改造和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对于我们当代实践不无稗益。一、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了第一位生产力哈贝马斯在60年代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已成了第一位生产力。在那篇纪念H·马尔库塞70周年诞辰的题为《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的著名演讲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意识形态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的角度,对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论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在批判的向度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以“科学技术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其次,在批判的旨趣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旨在走向“劳动”实践,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旨趣则是走向“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赫斯特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主要考察的是阿尔都塞。在解读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四个主要论点的基础上,赫斯特认可阿尔都塞否认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的观点,并从两个方面对其意识形态理论展开分析批判。阿尔都塞和赫斯特从不同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无疑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进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同时又存在着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相悖之处。  相似文献   

17.
震惊中外的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起义成功,其原因从国民党方面讲,是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政策所决定的;从共产党方面讲,是我党正确贯彻与执行“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准备和组织起义”的策略思想的必然结果;是蒋军中广大爱国官兵积极支持与配合起义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主体、主客体、主客体与现实之间,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实现双向选择、双向约束、双向促进的标准化、规范化且可操作的教学形式总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一主两翼”、“一主两从”、“一主两延”、“一主两兼”、“一主两次”和“一势两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9.
被营养学专家称为“天然抗菌素”、“血液清洁剂”的蜂胶,从2000年至今国内外市场需求旺,呈逐年升温之势。由于其产量低,缺口大,市场一直供不应求。据养蜂专家介绍,蜂胶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对多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对人体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势”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中国哲学中的气论,为“势”奠定了哲学基础,并为其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和诗学智慧。“势”的理论特征为自然。“势”体现了“道进乎技”的思想,体现出中国古代文论观念论、技术论、价值论浑然不分,互相渗透的特征,体现出对自然的方法论与审美趣味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