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维语名词数范畴表达手段、历史发展和表达形式的特点,获知两种语言名词数范畴具有相同语法功能和表示复数意义的形式,数的表达也可借助语境、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差异在于汉维语名词数范畴表达手段不同,复数附加成分使用范围发生变化,名词数范畴表达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维语名词数范畴表达手段、历史发展和表达形式的特点,获知两种语言名词数范畴具有相同语法功能和表示复数意义的形式,数的表达也可借助语境、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差异在于汉维语名词数范畴表达手段不同,复数附加成分使用范围发生变化,名词数范畴表达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话语标记"你看、想、说"的相关形式。通过分析"你看、想、说"的重叠形式、"你+不+想想,看看""你看看、说说、想想+名词"和"你看看、说说、想想+人称代词"等相关变体形式,探讨"你想、看、说"系列话语标记与相关变体形式的关系,以及三个不同话语标记的差异和用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葡萄平话的名词后缀la33及湖南宁远平话的名词后缀l(е)、t(е),语法意义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的语法意义相当.本文结合汉语的内部材料及外部材料,对"子"字的上古音声母进行了探讨,认为"子"字上古音声母为复辅音,la33、l(е)、t(е)应是"子"字的上古音遗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汉维语名词的重叠形式和重叠后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汉维语名词重叠后的意义及重叠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否定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在人类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否定形式。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否定形式,其表现形式也都主要是否定句。本文将对汉语的否定词"不""没有"与维吾尔语的否定词jaq(不)和joq(没有)所关联的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对汉维双重否定句"不…不"和"没有…不…"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汉维语名词的重叠形式和重叠后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汉维语名词重叠后的意义及重叠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以笔者母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go、duz、boux为研究对象,以《壮汉词汇》为语料,描述go、duz、boux这一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性质和意义.它们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量词,它还能表示名词和语素,它们是量词、名词、实语素和词缀四种不同的语言成分使用了相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以笔者母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go、duz、boux为研究对象,以《壮汉词汇》为语料,描述go、duz、boux这一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性质和意义。它们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量词,它还能表示名词和语素,它们是量词、名词、实语素和词缀四种不同的语言成分使用了相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空间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关系,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征手段或处理方式。本文仅从现代汉语方位名词"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出发,分别对在具体语境中"上"和"下"所表示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解构,希望对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方位名词细节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不像其他欧洲语言,它的名词一般不分阴阳性.但随着词义不同,有部分名词也可以分阴性和阳性,表示男人或雄性动物的名词属于阳性,表示女人或雌性动物的名词属于阴性.一些中性词可以通过加后缀或具有阴性或阳性别意义的词使中性词具有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后置词属于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用于名词、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向和目的等意义;满语后置词使用的频率较高,表达的语义较多,准确掌握满语后置词的语义及用法对满语文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粤北连南排瑶的几个称谓:排、排瑶、瑶排、八排瑶等,在解说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和辨析,认为"排"由动词"排年"、"编排"演变为名词"村庄"、"村寨",后来又指基层行政组织;"瑶排"、"排瑶"、"八排"、"八排瑶"语义明确,理解一致;"瑶排"、"排瑶"最早的出处是李来章的<风土记>,"八排"曩早出现于明末朱若适文;"八排瑶"最早出现于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它与"排瑶"相通、与"八排"不同,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交错代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参照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和动词被动化理论,综述了各家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主要研究,认为在汉语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中,领有名词词组移位至表层主语位置后,隶属名词词组作为保留宾语从被动化的动词上获得部分格,而中心语"的"字在前移领有名词词组的时候删除了.  相似文献   

15.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求证了"NP+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NP+的"来源于"NP+者","NP+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它是"作/当+NP+的"的紧缩形式,其中"的"提取"(作/当)NP"的主语,这种"的"跟"VP+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NP+者"演变为"NP+的"后,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多学科分析的一个焦点,"表演"是"艺术性的"、"反思性的"、"表演性的"、"传统的"及"呈现中的"。具有不同学术谱系的"表演研究"正在趋于融合,"表演研究"的任务就是理解"表演"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区别,阐释这些"区别"在社会生活中的形式、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多模态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多模态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图文释义模式。通过对《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图文结合释义词条的抽样调查,发现了科普类表示可视事物的具体名词倾向于采用图像释义,以及图像类型和词目词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叙事图像通常适用于事件名词释义,概念图像常辅助事物名词释义;另外,文字释义和图像释义存在举例、类属等六种不同类型的关系,主要采用"段落+图像","单词+图像","段落+单词+图像"等三种不同类别的图文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藏宗教中的御邪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人御邪最重要的工具是护身符和符咒。最简单的护身符是写有或印有祈愿文和咒语的纸片,上面经常带有魔符图案的绘画。这些纸片经常是折叠起来,封好,用不同颜色的线包扎成形。与后面这一种形式的护身符相并的名词是“护身线”,其形式和名称在西藏各个教派那里各不相同,宁玛派使用的三种重要的护身线的名称如下:乌龟紧腔、雍仲绕脐和人鬼紧口,其他的护身符是经过大德喇嘛加持的药草、念珠,混合碾碎药草粉末的胶泥或面团制成的  相似文献   

19.
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语义是核心,语法结构有意义,语言基于使用"为研究基点,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思辨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这三个基本特征能够被充分利用。准确性来源于对语言意义的领会与把握,需要强化概念和组织的输入;流利性来自于大量的固定表达式和表达方式的反复使用,以此弱化母语思维形成语言技能的自动化;强调英语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总体来说,英语教学问题能够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找到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