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咏藏诗人多,诗作数量大,搜掘选注这些诗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今人关于清代咏藏诗的整理注释,存在着释义歧出、字形讹误等问题.本文从中择取几条,试做补充释义.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多模态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多模态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图文释义模式。通过对《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图文结合释义词条的抽样调查,发现了科普类表示可视事物的具体名词倾向于采用图像释义,以及图像类型和词目词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叙事图像通常适用于事件名词释义,概念图像常辅助事物名词释义;另外,文字释义和图像释义存在举例、类属等六种不同类型的关系,主要采用"段落+图像","单词+图像","段落+单词+图像"等三种不同类别的图文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史筠著《民族法制研究》一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关干民族法制的专著。全书24万字,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法制的历史和经验,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并对该法作了逐条释义。该  相似文献   

4.
关于ethnogenesis一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在Google等互联网上搜索,输入ethnogenesis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到英文Mayaethnogenesis、The Slavic ethnogenesis、Dayak ethnogenesis这样的用法.在著名的中英文翻译软件"金山词霸"上输入ethnogenesis一词,则会出现"人种形成"、"种族进化"两条中文释义.  相似文献   

5.
魏晋六朝“杂胡”之称释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杂胡”之称释义问题李志敏认为魏晋六朝“杂胡”的涵义就是混血或混种的观点,在现今学术界颇为流行,并且几成定说。但是详勘有关资料则发现如此释义还存在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一几点质疑唐长孺先生于五十年代发表的题为(魏晋杂胡考)一文,(下称“唐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文化限定词作了分类,然后在充分肯定《汉英综合大辞典》文化限定词的英译基础上,简单概括了这本辞典中文化限定词的几种翻译方式,并指出其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某些限定词的释义有误,且尝试着做了改译;一些词的释义欠全,也给出了相应的增译;一些人名的译名前后不一致,尚待规范化;另外一些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语在英译中失去了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与人的生态关系多元及全球"虚拟化"的现实,民族国家观也应做出调适,要有能力超越民族国家的时间和空间,以超越民族国家的视角反观民族国家,认识到民族国家仅是历史的诸多可能之一,而不是唯一选择。概念是一种符号丛,符号的征象、对象和释义三元处于不断互动易位的关系链中。民族和民族国家是许多"征象"的对象化和释义化结果,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它们必然也要发生类似的对转。征象与释义的勾连是在生命和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协调和协商过程。贝特森提出的关联性模式是民族共生的思想基础,建立在生命认知上的多元共识,是全新形势下观察和应对环境多元、民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多元的新生态观。  相似文献   

8.
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西方学界有关这一术语的部分定义入手,从中抽取其普遍的要素进行应用性的分析,将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限定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范畴,并通过图式化的说明,就西方国家释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情况进行了辨识,以期为该术语在"本土化"(族群)过程中如何理解其含义和怎样把握其应用的边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明代“回回”释义;回回朝贡贸易的缘起;回回朝贡贸易概观;回回的贡品及朝贡回回的来源;回回朝贡贸易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作为文化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课程文化涵义释义,简析课程文化失衡现象及其社会学原因,以加进课程文化合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白虎通》虽为一本宣扬神学唯心主义思想的"通经释义"之作,其训诂价值仍不可忽视。文章就其《白虎通》中的称谓词来谈它在训诂方面的特色,主要从设问句与判断句的结合,引用和存异说,因声求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锐词     
<正>恐聚族词汇释义:近年来,以往聚会中轻松愉悦的气氛逐渐被互相攀比所吞噬,众多职场人对聚会越来越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职场人在进一步变成畏惧高密度春节聚会的职场"恐聚族"。——人在江湖漂,怎么不聚会。要想不"恐聚",心态要淡然。  相似文献   

13.
词汇意义本质在于其动态性。认知语言学以认知和释义为取向,对动态词义形成及理解有重大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为动态词义的形成提供了认知理据。意义动态构建观认为静态词汇没有意义,意义是在线构建的。认知语用学则认为使用中的词汇意义以编码意义为出发点,以关联性为依据进行在线的语用调整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家庭教会这种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宗教场所在广州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已引起广泛关注。教会内部的"文化调适"亦应得到社会关怀。广州某家庭教会在规劝中国女性维持中非婚姻关系时所做的经文释义,以及教堂内部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重构了部分中国女性信徒男尊女卑的"从夫观"。个案的出现值得引起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布洛陀文化的重构,为壮民族带来了认同的基础;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人民生活和生命的指南,宗教的经书和释义为人们的生活秩序提供了神圣的合法性,是一套信仰体系。田阳敢壮山布洛陀信仰及其文化代表了中国当代民间信仰的一幅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6.
袁凯铮 《中国藏学》2012,(3):175-185
藏族工匠制作铜佛像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沙范铸造法,而尼泊尔工匠中普遍采用的失蜡铸造法在西藏地区却极少发现.沙范铸造法和失蜡法铸造法,在实际运用时有各自的局限条件.这种局限反映在西藏、尼泊尔地区整体铸造铜佛像时存在尺寸上的限制.造成失蜡法在西藏未曾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不是原料供应的问题,而是失蜡法本身的生产效率低下和西藏地区缺乏炉窑加热条件所致.通过西藏地区传统铸造工艺的存在状况推测,中国历史上铸造工艺的进化有可能是沙范法、失蜡法、陶范法这样一种顺序.  相似文献   

17.
今本《说文解字》以"囱"、"窻"为重文,其中"窻"篆备受争议:认为它是后人所增,应当删去;又认为这是许慎原书所有。文章指出原本《说文解字》无"窻"篆,且今本《说文解字》对"囱"篆的释义有所遗漏。  相似文献   

18.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语言的认知分析,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主要就是从人的心理感知角度来分析语言现象。古人是根据生活体验和社会需要,运用认知能力来造字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力部字的排列、说形与释义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隐喻、意象和图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用音乐提高"君子"的道德修养,对人民实行教化,实现整个天下的大治.其中提出"乐者乐也"的命题,揭示了音乐本源问题,认为音乐是快乐、欢乐之情的表现,欢乐是人之性情与生就有的,通过相应的声音、动作表现,这是自然之道.本文从对"乐乐"之释义论证出发,结合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乐"字两种读音的意义分别作出详细解释,对"乐者乐也"命题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分析"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由此引发了有关音乐教育的感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宗教组织具有不同的法组织功能.清真寺作为宗教组织之一,其不仅仅是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的场所,而对整个穆斯林社区同样具有信仰价值、教化价值、行动价值和秩序价值.清真寺法组织功能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法和伊斯兰法,其主要体现在教法的教化与宣传、创设与变通、执行、解纷、经济等功能上.清真寺对穆斯林社区的法组织地位不容忽视,在"一体多元"格局下,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深远,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