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上海,作为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车夫,数量十分庞大。与产业工人一样,他们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而且绝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从理论上讲,人力车夫们应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能够积极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各种罢工运动。而实际上,他们很少参加罢工,其斗争的锋芒主要指向经济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2.
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骤增,带来包括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当局和租界当局为缓解人力车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压力,对人力车夫加以管理,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也协调人力车夫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人力车夫与车行、与其他交通行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取缔人力车过程中也对人力车夫施以各种救济.但由于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管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导致马路上的对抗.当局取缔人力车的举措,终因在解决失业车夫出路问题和解决城市交通替代问题上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遭到广大人力车夫及社会各界的抵制而失败.  相似文献   

3.
早在五四前夕,人力车夫的形象就被一些作家和诗人所关注,并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作品。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的白话新诗中,就有胡适和沈尹默同以《人力车夫》为题的两首描写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新诗。此后,以表现人力车夫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刘半农的新诗《车毯》(《新青年》四卷二号)、周恩来的新诗《死人的享福》(《觉悟》创刊号)、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新青年》七卷五号)、汪敬熙的小说《雪夜》  相似文献   

4.
人力车夫是新文学初期最触目的劳工形象。其出现的原因,与北京这种传统的消费城市形态和教授型作家的观察习惯有关。五四时期表现车夫的作品大都依循人道主义视角,表现车夫的贫困。由于作家的知识者视角与观察的局限,相对忽视了车夫背后更深厚的社会内容与人物丰富的品性。30年代,由于思潮演进,老舍把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溶入于对城市文化的具体分析之中,借祥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关系,写出了祥子复杂的社会角色、种种人物品性与最终堕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拉客     
张兰芳 《社区》2010,(18):61-61
双休日,我和老婆准备去郊外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玩。由于新景点的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加上对地理环境不熟,我们下了汽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很快,一帮开着电瓶三轮车的车夫围住了我们,直问我们去哪里,要不要用车。 老婆快人快语,她说要去新开发的景点去玩,而且还兴致勃勃地问起了价格。得知我们的目的地,一伙车夫更来劲了,他们左拉右扯,各自介绍着说自己很熟,而且车费也不贵,大家七嘴八舌,弄得我们很没有主意。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1920年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收在小说集《呐喊》中,它虽然不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但却是非常有影响,教人深思的作品,也是极能反映鲁迅先生人格力量的作品。七十多年来人们从中不断受着教育,它是一旦读过之后使人终生不能忘情的那种作品。《一件小事》用难以再短的文字,写了一件也真不算大的事情:在一个刮着北风的冬晨,“我”乘坐的一辆人力车的车夫在无意间兜倒一位衣衫破烂,花白头发的老妇人之后,抛开车上的“我”去主动照看她,而“我”怎样从无动于衷到心灵受到震撼的故事。杨绿女士在1984年写过一篇“忆…  相似文献   

7.
陈义风 《社区》2003,(20):14-15,19-21
在中国,一提起人力车夫,我们眼前马上就会涌现出老舍笔下那位善良而不幸的“骆驼祥子”。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拉着达官贵人满街跑的情景,早已成了昔日中国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一种典型写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消灭了人力车夫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业绩。  相似文献   

8.
最近和一些老友聊天,发现有的老友怨气较大,对很多事都看不顺眼,心情比较压抑。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西汉宣帝时的丞相叫丙吉,他的车夫好喝酒。有一次,车夫酒后驾车弄脏了车子,丙吉的下官骂了车夫一顿,要赶走车夫。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左宗棠在反侵略战争中,坚信“民心可用”。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组织群众协同清军加强广东防务;左宗棠依靠人民力量收复新疆,加强云南边防和江浙海防。他们的兵民思想及其实践在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本身的地主阶级立场,也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反侵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李光星 《金陵瞭望》2008,(23):38-39
明初,朱元璋平定天下、统一中原后,为了肃清云贵高原上的元朝残余势力.派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带30万大军出征云贵;战争结束后,为了巩固西南边疆,朝廷命之携家眷在黔中屯田戍守。他们“离土不离俗,离乡不离腔”600年了,他们依然保留着明代江南的服饰、依然地保留着南京人的声音腔调。  相似文献   

11.
【名篇欣赏】马霞屠格涅夫(俄国)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圣彼得堡的时候,我每次坐马车,总要和车夫谈些闲话。我特别喜欢和那些在夜间赶车的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乡的贫苦农民,赶了他们的赭色的车  相似文献   

12.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她和丈夫漫步街头,行走于花担间,夫为她戴花,一举一止间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情意。四目相望,互传情思,此情此景,羡煞旁人。微风习习,拂过她的脸庞,也吹软了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3.
清代民国时期,"招夫养夫"这一独特婚俗在全国有7省21县的流行范围,其中以陕鄂交界的秦巴山区最为普遍."招夫养夫"婚俗区在地理分布上与移民区相重叠,证明移民运动是导致婚姻突变的重要因素.移民引起文化情景多元化和传统道德约束松弛,使得这种倒退了的婚姻形式能够为社会所容忍.移民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移民山区易于发生的地方病及移民山区的闭塞环境,客观上又为其提供了土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论“精神奴役的创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精神奴役的创伤”王兵1945年1月,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发表的题为《置身在民主的斗争里面》的文艺论文,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精神奴役的创伤"的命题。他说:人民......虽然体现着历史的要求,但却是取着千变万化的形态和复杂曲折的路径;他们底精神要...  相似文献   

15.
李沅 《金陵瞭望》2006,(11):19-21
这样的一群小孩,他们一年接触几万个广告,在全球他们一年影响超过18800亿美元的消费,也影响着父母约60%的品牌决策。 他们一天天成长,也在一天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的消费力。他们成长飞快,接受新事物迅捷;处事态度直来直往,信息灵通;他们拥有更多的个人权利,更多金钱,并吸引更多的关注。他们正做着我们这般年龄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实际控制着父母的消费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家庭开支。  相似文献   

16.
契河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正处在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代。封建旧秩序的崩溃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残余在社会上依旧广泛地存在着。到了契河夫开始创作的八十年代,沙皇俄国进人了历史上所谓的“黄昏”时期。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专制制度更加残暴,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一时间,苟安心理、庸俗习气在全社会泛滥,“小事论”和托尔斯泰主义广为流行。在俄国文坛上.一方面是以托尔斯泰、契河夫为首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兴起了一股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文艺思潮:颓废派鼓…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因处于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依据历时性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62至1900年的发端时期,1901至1936年的发展时期.1937至1949年的缓进时期。每个阶段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师生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习成效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历时性特点。同时,各个时期的外语教学也具有共时性特征:教学机构多种多样,日臻完备;教学目的合乎需求,个性频现;教学内容多搬英美,融汇中西;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争鸣不断;教师主体地位彰显,成效显著等。  相似文献   

18.
“江浙”这一地理概念,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建构和演变的过程。南朝至元,“江浙”多被用来指代北起太湖流域、南至钱塘江流域的传统吴越地区。入明以后,“江浙”在时人认知中有了三重地理标识涵义。尤其在明代江西省政治、文化地位平稳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以“江浙”指代江西、浙江两省的说法占据了社会舆论的主流。至清顺治二年(1645)江南省建立后,其与江西在“江浙”概念的博弈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朝野舆论转以“江浙”指称江南、浙江两省。清中期以降,伴随着江南分省后“名”“实”转变的基本完成,江苏遂取代了江南在原“江浙”称呼中的位置,“江浙”地理概念最终成型。以上现象表明,地理概念的建构和衍变有其固有的规则,行政区划、历史渊源乃至地域人群的主观意愿皆会影响时人之于特定地理概念的判读。  相似文献   

19.
60年风雨历程.他们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为祖国的腾飞崛起添砖加瓦;他们是不平凡的,而他们的生活有时那么平凡:他们心中横着一杆秤,以个人的力量维护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和我们美好的环境……他们是这城市的一砖一瓦,在平凡中闪烁着光芒。他们活在过去,活在现在,活在我们百万南京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性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它深沉的悲剧蕴含激动和启发着读者,其中主人公祥子的悲剧结局,使我们追溯、探索其悲剧的根渊。 祥子是一个象骆驼一般坚强、耐劳的人力车夫。他年青、淳朴、渴望以诚实的劳动挣得一种独立的生活地位,为此作了执拗的奋斗和抗争,但来自各方面的打击,一步一步地粉碎了他的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