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技能型社团是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实践专业技能、培育职业素养、浓郁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以专业技能型社团为视角,从专业技能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素养培训和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论证专业技能型社团对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高职院校应在政策引导、师资投入、行政管理与考核奖励等方面加强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对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形象文化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新的界定,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定位作新的注解,重点论述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文化、就业导向文化、校企合作文化、区域特色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艰苦奋斗文化等方面具有的校园文化特色,最后从思想认识、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对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作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普遍“贫血”,教师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均亟待加强和完善。在高职院校中倡导人文精神时,应将加强人文教育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完善相结合,通过教师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渊博的知识熏陶学生、求索的精神形塑学生、人文的关怀感染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专业竞赛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所在学校传统学科优势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提出了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符莎莉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91-192,F0003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内源型发展模式、“专业 公司”型发展模式、外联型发展模式三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有: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构建模块式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和学校联合考试制度;建立1 X多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专题进行阐述,明确指出:“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利用工科院校中工程类学科的优势是工科院校法学教学研究可资借助的平台,能够在教研中克服现行环境资源制度“原则性过强,操作性不足”的缺点.利用环境工程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进行相关法律教学的实践性研究,在工程伦理同法律伦理相结合上实现法学研究同工科专业学生法律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39-243
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发展性,受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教职工人文观念、制度文化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在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环境体系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相关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快建设适宜高职院校健康成长的制度文化,加快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建设学校办学特色和适度宣传提高学校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8.
许淑媛 《理论界》2007,(11):101-102
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该文重点阐述通过一定的方法等对策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全面提高他们职业道德修养,以达到培养好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较好的学校及社会效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却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自控能力差、自我认知失调等心理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应有自己的特殊性,要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加大活动课时量,开展阶段性心理讲座和丰富的团体课程。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深化产教融合是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本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产教融合步入新阶段,面对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本质特征建设精品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以此提高应用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贺颖 《南方论刊》2012,(9):106-107,44
作为高职院校一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职类院校的工作特点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重庆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高素质的旅游高职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重庆的旅游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后,针对高职生的特殊性而提出了新的培养模式,从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面向国际化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为重庆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往往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提高。如何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合格应用技能人才这是高职教育面临的课题。对学生同时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竞争力高度统一的路径之一。两者对学生培养是互助关系,高职院校应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通过加强专业课堂教学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以全方位地推进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李敢 《南方论刊》2010,(4):102-103
建设一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素质的职教队伍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在高职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本文论述了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建设的必要性和肾迫性,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政治素质不硬、职业能力不强;岗位定位模糊、职业认同感低;职称评聘受限、职业前景不明朗;发展空间狭窄、职业规划不足;考核不尽科学、表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需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职业认同;完善职称职级制度、建立专门评聘机构;加大培训力度、促其专业个性化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扩大发展空间;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全民素质提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我国文化建设与文明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干部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干部是学校内各类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学生进行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而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其工作质量与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以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为题,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对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与其他高校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和英语教学的现状,决定了其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职业针对性。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要通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未来职业方向及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更要充分关注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其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未来从业岗位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即加强英语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该岗位上充分利用好英语这一工具学科,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姚静 《中文信息》2013,(10):9-10
图书馆是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存储、传播文字信息的特殊教育机构,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图书馆扮演着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宽知识面的重要职能。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也必须有所转变,无论从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式上,图书馆管理有必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职能,进一步开发现代图书馆的文献效益。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集中体现在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程度低下、文献资源的潜在效益开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制度不科学等方面。对此,我们必须从高职院校的专业办学特色出发,按照现代化图书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教育服务水平,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学有效性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和因素。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及课堂建设依然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学生专业基础偏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课程内容与应用关系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应采用巧用信息化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引入企业实际案例突出实际岗位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教学与教材的编写、实验实践课程突出实际应用、搭建在线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提高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