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冰莹,现在的年轻一代觉得很陌生,其实,在现代文坛上,谢冰莹的经历和创作曾产生过很大的轰动效应,她的所作所为仓招致了一些人的非议,特别是她1948年去了台湾,使得她的作品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评价。谢冰莹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因而殊为人知。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在回顾总结本世纪文学之时,谢冰荣才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谢冰莹原名鸣冈,字民宝,又名谢忱1906年9月5日生于湖南新化县大回镇谢锋山村(现属冷水江市),其父是清朝举人,能文能诗,做过二十年新化县立中学校长,博闻强记,学生们都称他…  相似文献   

2.
谢冰莹,原名鸣冈,又名谢彬,1906年9月5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大回镇谢铎山村(现属冷水江市),2000年1月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享年93岁.谢冰莹早年曾与陈天华、成仿吾被誉为湖南新化"三才子",谢冰莹以散文作品在当时名扬天下,她的<从军日记>一出,便引起文坛轰动,被译为数国文字传扬海外,美国、日本还将其选入中学课本,而她的<一个女兵的自传>一面世即成为畅销书,当时进步青年是"人手一册".谢冰莹以"女兵"形象奠定她在文坛的地位,罗曼*罗兰曾称赞她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新女性".但由于谢冰莹的几次婚变、与"左联"关系、1948年应聘去台湾等各种人生经历和历史因素,使得中国大陆文学界在长期以来,一直有意地忽略了谢冰莹这位文坛巨匠.湖南娄底师专中文系副教授李夫泽先生作为谢冰莹的家乡人,一直孜孜以求地从事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近年来,李夫泽先生在掌握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以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专注开始"谢冰莹研究",现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谢冰莹因历史的原因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李夫泽先生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真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女性散文家-谢冰莹,让我们能站在新的历史面前,以现代的眼光和姿态重新审视和评价谢冰莹.李夫泽的研究,填补了中国大陆关于谢冰莹系统研究的空白,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新发掘和定位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李夫泽以系列论文的研究成果,初步完成了对谢冰莹的文学价值的整体概述,他的这一学术成果也因此获得"娄底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这一开创性的科研必将丰富中国大陆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多层次性和多视角性.  相似文献   

3.
谢冰莹早年曾参加北伐 ,她的成名作《从军日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表现了对妇女命运的特殊关注 ,塑造了革命女兵的光彩形象。谢冰莹前期作品呼应着历史的脉搏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其中以纪实性作品成就最高。善于真诚地坦露自我感情 ,是谢冰莹创作艺术个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谢冰莹与“左联”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有人认为,谢冰莹长期被文学史所忽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后来同左翼文学阵营疏远。[1]谢冰莹同“在联”的关系老何?本文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略作说明。(一)1929年,正当谢冰莹在上海处于贫困、饥饿之际,她收到了三哥从北平的来信,要她去北平报考女师大。经过一段踌躇之后,她于5月30日同符号等登上了北去的海轮。起初,住在河北省妇女会,一星期后,搬到《民国日报》社和陆晶清合编副刊。可是仅两个月,刊物被禁止出版。她又回到妇女会住,准备考学校。由于生活不安定,她的考试成绩极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活跃着三位湘中籍作家 ,他们是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谢冰莹以其坎坷经历和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 ,成了文坛上著名的“女兵” ;成仿吾高举文艺批评大旗 ,在文坛上掀起了一股股旋风 ;蒋牧良则以小说著称 ,其创作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评论界对他们有一些研究 ,但很不够 ,且不成体系 ,也欠深入 ,特别是对谢冰莹的研究 ,几乎是一个空白 ;把三位作家放在湘中地区这个文化背景下 ,从他们不同的创作道路、创作特色中探索出一些共性来 ,更是前所未有。李夫泽同志的专著《湘中现代作家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谢冰莹从创作<从军日记>开始,便有人对其进行评价.1948年去了台湾,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被大陆的人们所遗忘,1980年开始,才又引起文坛的关注.最近20多年来,谢冰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纵观夫泽先生的谢冰莹研究,在搜集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尽其最大努力地使作家谢冰莹的人格与心路历程、作品的风格与价值全方位地从现当代文学史中凸现出来,从而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新发掘与定位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这是作者在《后记》里讲的一个真实而普通的故事 :作者在湘中地区唯一的高等学校娄底师专开设“湘中现代作家研究”的选修课。有一次在课堂上问学生 ,是否了解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的情况 ,大家都答不上来 ,绝大部分同学只听说过成仿吾的名字 ,谢冰莹、蒋牧良的名字则未曾听说过 ,作者还有意识地问和谢冰莹、蒋牧良同村的学生 ,竟然也一无所知。作者因此“感到深深的悲哀” ,并且感慨地说 :“时代已经进入 2 1世纪 ,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都已作古 ,成为了历史。如果这些历史没有人去叙说 ,便永远无人知晓了。”我读了这个“故事” ,心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四"时期为数不多的涉及军旅题材的作家,沈从文、萧军和谢冰莹的创作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写作特色。他们共同丰富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弥补了现代文学军旅题材缺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5日,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蜚声文坛的"女兵"谢冰莹女士,在走过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后,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享年93岁.谢冰莹的逝世,是继冰心、萧乾、苏雪林等文坛老宿相继辞世后,又一位老将的离去.  相似文献   

11.
南朝宋著名文学家颜延之,与谢灵运、鲍照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转移一代诗风、文风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简述颜延之生平,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主要作品进行系年。然后分别从喜用典故、对偶精工和言辞的精警等几个角度分析颜延之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认为延之的作品具有庄重典雅、凝练却又含意丰富的特色。其在作品中大量而娴熟的使用典故,灵活而多样的使用诸如对偶、对仗、排比之类的修辞手法,从形式和技巧上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在论述文学创作中必然涉及对语言运用技巧方面即修辞学方面的论述。崇尚实用、文质并重,以“质”为主,以“文”为辅,就是刘勰修辞观的集中体现。不管是创作论,还是修辞论,《文心雕龙》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  相似文献   

13.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要求作家临文创作应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的转换 ,排除世俗尘杂而生成审美心胸 ,在由“虚静”心态所拓展的艺境之中 ,凝神结虑 ,驰聘文思 ,从而创造出妙造自然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与<文选>在汉大赋的选择上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在"情"赋的选择上也显现了文学观念的共同性.二者取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关"哀伤"一类的赋及有关"志"类的赋.总的说来,刘勰选取的抒情性作品在数量上远远少于萧统,在质(情感取向)上也迥然有异.在文学的边界有些模糊的今天,更多包容地看待他们彼此的差异也许会有益于我们对文学的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摘要:SJ 油田为一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低。受 CO2气源不足以及油井管柱抗腐蚀能力差的限制,持续的CO2–EOR 不适合 SJ 油田的实际情况。鉴于此,一个改进的对策是用 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驱代替持续的 CO2驱油。本文根据 SJ 油田先导试验区的流体特征,对比了连续注入 CO2驱油和 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混相驱油的效果和机理。在注 CO2、N2细管驱替效率及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注 CO2、N2与地层原油多级接触混相驱机理相态模拟,长细管前置 CO2混相驱替 + 后续 N2段塞顶替驱替机理一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前置 CO2段塞 + 后续 N2顶替驱油时原油与注入气的互溶情况、气驱界面张力变化规律、气驱过程中 C2—C6的中间烃组分在油气两相中的分布、气驱过程中油气两相的黏度以及密度变化。结果表明 SJ 油田实施前置 CO2段塞 + 后续 N2顶替驱油时,后续的 N2与前置的 CO2段塞不会出现严重的扩散弥散,注气前缘仍能保持 CO2的富集并实现稳定的混相驱油即在注气总量相同的情况下,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驱可以获得与持续的 CO2驱相同的驱油效果;同时减少了 CO2的注入量,从而可减缓 CO2长期注入对油井管柱产生的腐蚀。所得认识对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试井参数优化是对通过测试得到的油气井井底流压及产量数据得到的油气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符合油气藏实际情况的参数。试井存在多解性,以往使用的最优化方法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受初值影响较大,是属于寻找局部最优解的办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的试井分析最优化方法。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加以改进,与模拟退火算法和小生境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在保证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能更快地收敛到非线性问题的最优解。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试井分析中,构建了基于混合差分算法的试井分析方法,不需要估计井筒和油藏参数的初值,也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优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通过实测试井资料分析,与 L–M 方法相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浪漫主义的小说创作却为日本文坛写下重重的一笔。她的作品犹如一颗彗星,在明治文坛的天空划出一道光芒,被誉为明治文学的最高峰之一。她以虚构人生和想象人生的方式从事写作,她的作品表现了日本明治初期女性的苦闷与忧郁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虽然已是当今中国女作家的领衔人物,但目前文艺界对她的作品的评价仍不够充分。她不仅能跻身于百年中国女性写作的最佳阵容,而且其整体创作业绩也已接近张爱玲的水准,是20世纪以降中国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的以长篇《长恨歌》为代表的90年代以来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与谢氏家族成员的交游对其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有重要影响。此前学界多聚焦于谢氏家族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影响,未足以认清谢灵运与谢氏家族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即:在与谢氏家族成员的交往过程中,谢灵运的文学创作显示出从内容到文体及文学观念的突破。同时,谢灵运自觉地组织文学集团,活动领域由门庭扩大到山泽,成员上也打破了宗族子弟的界限,有效地促进了家族文学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