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06,(1):102-103
秦永章博士的新著《日本涉藏史: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近代日本与我国西藏地方之间关系的学术专著。19世纪末,当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对亚洲大陆进行侵略扩张时,地处南亚、中亚、东亚交合点的西藏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控制了西藏地区,对推进其“大陆政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日本当局千方百计地企图早日把西藏纳入其势力范围。然而,当时之中国西藏属于英国自定的势力范围,由于“日英同盟”的制约,日本当局不能直接染指西藏。于是便采取间接的方式,利用日本佛教团体如…  相似文献   

2.
自1959年十四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以后,"西藏问题"引起了日本当局的关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当局支持"藏独"的行为进一步公开,"西藏问题"成为日本图谋遏制中国的一个政治筹码,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当局的涉藏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点,它在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同时,又以各种方式支持"藏独"活动。但就目前而言,"西藏问题"尚未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其涉藏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从对中国侵略的政策出发,觊觎中国西藏,从事了一系列染指西藏的侵略活动.其中接近和拉拢西藏宗教上层、利用藏人和直接派遣特务潜入西藏刺探情报等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这些活动对西藏上层集团个别人的政治倾向产生了一定影响,无疑也对当时西藏分裂倾向的增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外务省和日本军方的组织下,日本先是以传教为名向我国西藏派遣僧侣了解西藏信息,接着派遣间谍收集西藏情报,以情报为手段向西藏渗透。日本间谍收集有关西藏情报在抗日战争前后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5.
对于日本人在西藏的活动,英国西藏通贝尔(1870—1945)早就有所注意。1924年,他在伦敦刊布了《西藏今昔》一书,其中220—223页为“日本与俄国”一节。贝尔认为:“日清与日俄之战引起了藏人对日本的兴趣,他们同种同教,自然易于亲近。上述战争之前,日本在西藏人中影响并不大,但近二十年来,有几个日本人进入西藏并入居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藏秘史──日本有关西藏的秘密报告和游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日本特务抗战时期在西藏的秘密活动以及在中国内地的日本情报机关对西藏情报的搜集,国内藏学界及研究抗战史的论著鲜有提及。实际上,早在日本侵略东北时期,就曾在班禅喇嘛集团上下过工夭,抗战时期曾向在上海的藏人搜集过情报,又先后有三位化装内蒙古人的日本特务秘密入藏,离藏局均有游记传世。这些游记不仅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日本特务在藏的秘密活动,也为当时藏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现据上述三人的游记,略述生平及在藏活动,以供从事这一时期藏史研究的学者们参考。抗战爆发前后,日本侵略者就把西藏作为渗透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日本客人堀川健次郎撰文谈西藏之行198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我们应中国国家旅游局的邀请,对西藏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的采访。在西藏,我们看到了七层楼的现代化饭店、能容纳1,200人的大剧场以及开设电脑课程的综合大学。目前席卷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之风已经吹到了这个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  相似文献   

8.
动态与信息     
以陈虹为团长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应邀到韩、日、泰三国进行学术交流2 0 0 2年 1 1月 6日至 2 6日 ,应韩国西藏文化研究院、日本大谷大学、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的邀请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陈虹率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到韩、日、泰三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在韩国期间 ,代表团先后访问了韩国国会议员、大邱市市长和韩国最大的佛教团体曹溪宗 ,参加了西藏文化研究院后援大会 ,与西藏文化研究院进行了座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访问大邱大学期间 ,陈虹团长接受了当地新闻媒体的专访 ,以及我国多家驻外媒体的采访。在日本期间 ,代表团参观了东洋…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西藏的研究,最初是作为佛教研究的一个部门而发展起来的。只要考虑到日本对西藏研究的历史任务,以及佛教和西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上述情况就十分容易理解了。至于对西藏的语言、历史、民间文学、文化以及人类学等非宗教领域的研究,则是近年来才开始的。1953年,日本成立了西藏学会(简称JATiS),由石浜纯太郎任第一任主席。这个学会的唯一作用就是每年开一次会,出版一本年刊,但却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而材料丰富  相似文献   

10.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古时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西藏历史的研究,一向为历史学者所重视,日本史学家也曾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史(?)》的西藏部分,就是这一研究文献的简述。它是世界一些国家对西藏的研究信息的反映。为对我国西藏研究提供参考之便,作为信息的传递,现将其中有关中国(包括汉文和藏文)及日本方面研究文献资料摘要加以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允礼系康熙皇帝第十七子,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后因疾而终,享年41岁.允礼一生不但位高权重,而且笃信藏传佛教,尤其是宁玛派,将许多藏传佛教典籍,特别是伏藏,组织整理并翻译为蒙文和满文.从允礼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统治上层对藏传佛教既推崇信奉,又充分利用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考察了<格萨尔>史诗中人物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在文化现实的层面上,认为<格萨尔>民间传说是藏族民间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蕴含着历史的和神话的内容;在宗教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上,还认为格萨尔王也是一个原型人物(archetype).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格萨尔人物的功能不仅局限在作为藏族民族英雄的框架中,更重要的是,他契合了藏传佛教历史上高僧大德的教义传播和大乘佛教中的菩萨的理念.虽然格萨尔王是一个藏族特有的民间人物,但他仍具有超越个人和跨文化的原型品质.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是指在中国藏民族地区形成,在藏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普遍传播和信奉的具有明显民族性、区域性特点的宗教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和滋育下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藏传佛教形成的渠道、发展环境及教义内容等方面,论证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西夏的藏传佛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藏传佛教对西夏佛教乃至整个西夏文化影响很大 ,而西夏对于藏传佛教的东传又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夏接受并发展藏传佛教有其民族渊源和历史基础 ,受到西夏和吐蕃两个民族政治关系的影响。西夏的藏族僧人数量较多。现有各种资料表明 ,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发展大抵以河西走廊为重点 ,并逐渐向西夏腹地延伸 ;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 ,主要是在西夏中后期。设立帝师是西夏僧官制度的重要特点。新发现的文献表明 ,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封授八思巴为帝师 (1 2 6 9年 )一百年前 ,西夏就开始封设帝师了。西夏时期的文献出土、发现很多 ,其中不乏藏传佛教经典。西夏故地 ,还发现了大量藏传佛教的绘画和雕塑。藏传佛教对西夏的佛教建筑也有显而易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西藏报告:皮斯托亚的伊波利托*徳西德里之旅>一书的英译本分析指出,由于该书作者、天主教传教士徳西德里所持守的基督教信仰本身的强烈排他性,使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作为异教的藏传佛教的评论充满了敌意和蔑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对藏传佛教当中的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妖魔化的歪曲和丑化工作.这是人们今天在讨论徳西德里的著作对于藏学研究的意义时需要对之加以清醒认识的.  相似文献   

16.
龙树中观学在吉藏和宗喀巴思想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二者的共同特点,他们对二谛的讨论也都是其中观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比较二者的二谛思想,可以看出他们对二谛的共同认识是根本性的,同时他们对二谛的看法依然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汉藏传佛教对二谛的不同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汉藏传佛教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平 《中国藏学》2002,(3):25-27
藏传佛教自元代以来不断传入内地。到了近代,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宁玛派同时在上海流传,开始在上海产生影响。本文即是探讨藏传佛教格鲁源、宁玛派在近代上海流传、发展的情况,以及藏传佛教在上海文化教育方面的行迹。  相似文献   

18.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1,2(2):48-54,86
藏传佛教不仅对人的生死之因及人的生死的本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深刻揭示,而且又对人的生死的状态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说。藏传佛教关于生死问题的系统论说,主要是从哲学意义上的解读,因此是一种智慧之说。与此同时,它还将人的生死问题同轮回解脱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此寻求摆脱轮回之苦的出路,从而充分凸显出了藏传佛教对世人进行终极关怀的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9.
刘勇 《西藏研究》2006,(2):27-34
关于“藏传佛教”的各种判断常常会引发各种争论,主要是因为“藏传佛教”概念所指过于庞杂,在特定语境或文本中使用时,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使研究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文章认为,“藏传佛教”概念所指应同时指向历史构成、理论层面、修习实践层面、组织制度以及民俗宗教层面,主张全面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概念,以减少学术研究过程中的无谓争论。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爱众生"、"利乐有情"是藏传佛教伦理思想的纲要。"慈爱众生"的伦理观具有生态道德的价值,也是佛教生态伦理的重要内容。挖掘和梳理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及其实践的同时,要进一步推动藏传佛教传统生态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