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舫济首次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阐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开中国英语教育之先河;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首次把体现西方文化的课外活动引入到英语教育领域,使英语教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连成一体,使之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所使用的具有近代翻译法特点的教学方法比早期传教士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和词汇翻译法前进了一步。圣约翰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说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指太平天国 ,而是针对西方传教士 ;传教士郭实腊把中国平民造反的要求看作是西方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指出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弱点和局限性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带有宗教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相似文献   

3.
吴义雄 《学术研究》2002,1(6):43-49
澳门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活动的初期,也是将澳门作为重要的活动基地。马礼逊、裨治文、卫三畏等传教士,都有在澳门长期居住和活动的经历。新教传教士所举办的文化事业,特别是“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马礼逊教育会”和“中国医务传道会”的一系列活动,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是在澳门撰写和出版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他所编著的《华英词典》和裨治文、卫三畏编辑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  相似文献   

4.
早期来华新教是指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首次来华到1842年鸦片战争前这一时期。在新教传教士中尤以马礼逊、郭实腊、裨治文为代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对以后的传教士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代言人,新教传教士们广办刊物,著书立说,开办学校,传播东西方文明,他们所宣扬的有关西方文明的知识,给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秩序的基础带来了冲击和威胁,促使中国士人以更现实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特别是使一部分睿智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不再沉溺于“天朝大国”的美梦里,而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姜蕾 《理论界》2008,(9):238-239
本文以文化对交际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作为“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指出了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过程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探讨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导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教士与京师大学堂的人事纠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师大学堂成立,丁韪良出任西学总教习,传教士担当了重要角色.但既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国家教育自主权所在,又不许外人过多染指.于是在如何利用西方传教士问题上存在纠葛.庚子事变后,人事有重大改组,传教士被集体辞退.此举意义重大,西方传教士对大学堂的直接介预,或从京师同文馆起对中国最高官办教育机构的直接干预至此告终.同时开始了京师大学堂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到东,即由欧美而日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萧迪 《南方论刊》2008,(1):111-112,110
情感教育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这样才能带来教学风貌的变化,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略论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规学校英语教学的开端.京师同文馆设馆的目的是培养能从事翻译实务的对外交涉人才,其英语教学具有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翻译实践扎实、考试制度严格有序等特色.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然而教师并非这一主体作用的对象,“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不再是一“长”一“消”,而是共生共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使教学活动呈现出生动性、丰富性、建构性等特征的活跃因子,也是决定教学活动实际进程和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实际,指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主体间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英语教学法中 ,合作教学是笔者所推崇的。英语合作教学主要是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合作中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英语水平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要真诚  相似文献   

11.
18 40年鸦片战争后 ,西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内地 ,传播“上帝的福音”。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典虽未参与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但瑞典教会却利用了由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和不平等的条约开拓的这条道路 ,也派遣了他们的传教士来到中国 ,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与整个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历史背景有其共同的一面。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始于 1 9世纪中叶 ,80年代后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派遣传教士来华的高潮。喀什噶尔传教团是瑞典教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诸多传教组织之一。这些传教士在喀什、莎车、疏附、疏勒和英吉沙等地建立了教堂 ,本文根据有关档案资…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中 ,如何利用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的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的跨国界跨文化意识 ,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大课题。当西方文化融汇东方文化之际 ,便是儒家思想成为“地球村经济”指导思想之时。儒家思想只要同外来文化一融汇 ,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现行的英语统一教学大纲和统一教学计划是不利于英语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极力强化跨文化意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非常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江淮论坛》2000,(2):75-81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在若干年前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禁区 ,因为当时把西方传教士的所有活动都视为“文化侵略” ,也就不可能肯定传教士推动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作用。近年来对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仍然很少有人研究 ,其原因在于认为西方传教士不是中国人 ,他们的活动不属于中国文学范围。其实历史的目标在于展现过去 ,西方传教士虽然不是中国人 ,但是他们用汉语所写的作品 ,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如此之大 ,以至于当你试图说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时 ,离开了传教士的活动 ,就显得很不全面。当今西方如英国文学 ,…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暗示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法,从三个不同角度,纵观音乐暗示法于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是初、中、高等各英语教学中音乐暗示法的应用;二是英语教学各种不同课程中音乐暗示法的应用;三是英语教学各不同步骤中音乐暗示法的应用.并指出此教法对英语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其他各种教学方法,进一步重视和发展音乐暗示法与英语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探讨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角色,成为促进者、指导者、调动者和合作者,构建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指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传教士在晚清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启迪、引导、示范等作用,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和培养新式人才、广开民智作出了贡献。不应把传教士在晚清教育改革中的活动简单地视之为“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1900年北京使馆解围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农村活动的情况。依靠西方外交和军事当局的帮助以及中国官方的被迫合作,传教士们力图以这样的方式——使中国民众对再度攻击传教士和教徒要三思而行——重新挤入中国乡村。我主要利用义和团起义后三、四年间出版的传教士文献中有关这些活动的记载。我的资料和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基督教”文明的批评,而是对那些自称为这种文明代表的人们的奇特行为进行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传教士们用以影响本国舆论的观点同样也是离题的。我也将探讨传教士们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作为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概念,象征主义通常被归于艺术领域或“未开化的”非西方人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英语教学的困境与现代主义的观念导向有关。以现代主义课程观为指导的英语教学,长期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建构,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从课文到课文,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的状况。后现代课程理论为英语教学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唯有实现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实现“心灵敞开”式的真正的开放,才能还原教育的本性,走出英语教学的困境。开放性英语教学必须具备“非控制性”“反思性”“转变性”等“模体”元素。  相似文献   

19.
荆雨 《文史哲》2023,(1):105-114+167
长期以来,学者或从二元对立的视角看待德与法的关系问题,或以“法即是刑”的观点认识中国古代法的性质。在先秦儒家德与法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主张的基础上,现当代学者亦提出德与法有机融合及“德性的法治”观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法是适应社会复杂化进程及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而采取的治国方法;从政治思想发展的逻辑看,法是为实现“公”、反对“私”而施行的政治主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公正性的精神实质。在荀子那里,法是以公正与理性为根据和精神实质的爱的制度;礼法、礼义既具有社会规范作用,更具有道德教化作用;法是君子所立、所论、所行之义法,其所欲实现的是一个礼乐平治、上下和乐的王道社会。在荀子的政治哲学中,“德性的法治”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审视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关问题,很有必要。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是可能的,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