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大勇  张健 《领导文萃》2010,(3):140-143
1992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去了美国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访学。从一开始,我就对他们的教学方法感到吃惊。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对华盛顿的赞扬是普遍与长久的。他从美国独立战争一开始就以其卓越的智慧赢得了人民的广泛信任与尊重。战争胜利之后,随着国家的建立、宪法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华盛顿成为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人们把他看作美国的象征。正如享利·李所说的,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领袖,同胞心中最杰出的人物,和平时期最伟大的领袖。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9,(6):59-63
2008年10月1日。美第3机步师第1步兵旅3000~4000名士兵开始被部署在美国华盛顿附近。他们的任务早已经在伊拉克驾轻就熟了,诸如控制示威人群、制服闹事者等,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国家紧急状态。这些士兵现在正在进行模拟应付紧急事态的训练。一位军队发言人证实了他们将使用致命和非致命武器以及坦克来应付事态。  相似文献   

4.
庄礼伟 《领导科学》2004,(15):52-53
根据现行的美国宪法第23条修正案,美国总统任期四年,最多可连任一届。这个规定始于美国首届总统乔治·华盛顿。1796年,华盛顿在担任两届总统后发表著名的《告别辞》,谢绝了人民要他继续担任总统的要求。此后华盛顿回到弗吉尼亚的维农山庄,重新当起农场主,过着隐姓埋名的低调生活。在美国立国之初,并没有限制总统连任的届数。华盛顿的业绩、声望在国内无人可比,他想终身担任总统也不会有人反对。但华盛顿认为,如果担任总统可以一直到去世,那与君主制有什么区别呢?民主制度岂不是徒有其名?因此他作出了上述举动,这一举动也更加奠定了他作为世…  相似文献   

5.
周振林 《决策》2001,(5):43
1789年华盛顿组阁时,挑选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为其左右手,此乃知人善任之举.由此组成的内阁班子为同一辆三驾马车,汉密尔顿主内,杰斐逊持外,华盛顿总体把握内政外交方针大计,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政府构架.在华盛顿执政的头两个春秋,三驾马车配合默契,尽管前进道路上荆棘丛生,乱石垒垒,彼此却能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和障碍.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就这样在三驾马车的牵引下,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但不期而至的是三驾马车出现了裂痕,平衡开始被打破.裂痕源自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两人的思想矛盾和认识分歧.他们都是开国元勋,美国建国史的"第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6.
一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第二次总统任期即将告终,他在费城《每日新闻报》正式发表感动了几代美国人的《告别演说》。历史不会忘记他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出现的感人一幕,1797年3月4日,他出席了新总统亚当斯的就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国总统,我国近年来流行着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并不把自己国家的领袖当回事,还有人为此论证:"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国的)历史上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从第一代美国人至当代美国人,没有一个人喊过‘总统万岁’,因而人们从来没有、也不需要有维护领袖的意识。"似乎在个人自由的名义下,美国国家首脑的形象从来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民众究竟如何对待他们的总统?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开国领袖华盛顿的呢?一、建国初期,华盛顿的形象也曾遭到丑化,但很快就被纠正过来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9,(3):56-56
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统帅华盛顿担任上校军官的时候,军方要推选一名总统候选人。由于华盛顿的威望和权势,几乎所有人都赞成他所推荐的候选人。一个名叫威廉的人坚决反对,华盛顿一激动,说了一句冒犯对方的话。威廉怒不可遏,出手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听说司令官被辱,带枪赶过来,气氛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正《国家的选择:华盛顿与他的时代》[美]罗恩·彻尔诺著钱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4月出版本书作者经过大量细致入微的调研,创作出有史以来最完整公正的华盛顿传记。通过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从无数来源收集的逸闻趣事,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华盛顿,揭示他领导美国背后的奥秘。彻尔诺笔下的华盛顿怀有一股冲劲,观点激昂:他带领美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他没有顺应主流用皇冠为自己加冕,他开创了美国总统至多连任两次的先例,为之后各届总统创立了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是华盛顿诞辰270周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华盛顿的历史和传说已经逐渐发展为政治神话,并成为美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华盛顿在世时首都就已经以他的姓氏重新命名。今天,全美国以他姓氏命名的有1个州、7座山、8条河、10个湖、33个郡、9所学院、121  相似文献   

11.
纸上俱乐部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有一个年轻的女秘书。一天早晨,女秘书迟到了,看到华盛顿正在等她,女秘书就企图借口手表出了毛病为自己辩解。但华盛顿却轻声地对她说:  相似文献   

12.
平壤的新策略布什政府强硬派声称,强硬立场将迫使朝鲜与韩国和日本缓和关系。但事实完全相反:汉城和东京在急于改善与平壤的关系,以避免危机爆发。平壤开启了缓和的大门。由于认识到与华盛顿的关系不可能取得进展,平壤在2001年9月改变了立场,与汉城恢复了部长级会谈,以落实2000年6月首脑会晤所达成的协议。与此同时,在东京举行的秘密谈判中,朝鲜开始试探与日本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这对平壤而言,意味着重大的立场转变:过去10年,只有平壤认为华盛顿给予合作时才认真与汉城和东京接触。但它最终认识到,与华盛顿的缓和之路不能避开汉城和东京。20…  相似文献   

13.
正哲理的故事:1951年,加拿大乔克河附近一座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时,核反应堆已经开始熔毁。如果不能立即拆除核反应堆,上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当时机器人还无法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必须有人钻进核反应堆内部去拆除。事情迫在眉睫,核电站负责人立刻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求助,他们马上派出一名受过专门训练的海军少尉前去支援。少尉火速赶到现场,投入"战斗"。他与专家们研究了核反应堆模型后,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4.
政治     
《领导文萃》2009,(12):7-8
第三次国共合作:善意与局限性2005年开始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直接公开对话是一次出人意料的转折.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时代。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两大敌对势力之间达成的第三次谅解。头两次合作都是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出于拯救中华民族的共同需要而暂时联合。那么2005年的中国又遇到了怎样的威胁。促使两党决定开展第三次合作呢?毫无疑问,台独势力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15.
蒋光宇 《领导科学》2002,(23):31-31
约翰@亚当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位总统,为美国的独立立下过汗马功劳.亚当斯在接替华盛顿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面临着与法国关系破裂的危险.到了1797年底,两国处于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交战前夕.常识告诉亚当斯,要打胜仗,必须要有得力的统帅指挥.有很多人劝他亲自统帅军队,但他认为自己并不具有军事上的特别才能.  相似文献   

16.
乐朋 《领导文萃》2014,(14):65-66
正1797年,连任两届总统的华盛顿决意归隐田园。他在告别演说中批评美国的党派纷争,强调权力制衡的必须,最后向全体美国公民提出了一个"老朋友的忠告":"警惕伪装的爱国主义的欺诈行为。"二百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华盛顿的忠告,我真佩服他的先见之明!因为,以爱国主义搞欺诈、忽悠民众,进而达成其不可告人的企图,已经成为当今许多政客、政党的惯用手法。就拿美国而论,十余年前"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国会和  相似文献   

17.
吴志远 《经理人》2004,(1):91-91
企业内部强调团队合作,但在具体跨部门沟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领域感很强的同事,做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他们不愿意接受建议,也很反感你去询问他的进度,认为这样就表示你干预了他的工作。对这样的人如何与他相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接替希拉里·克林顿,出任新一任美国国务卿. 此前,奥巴马宣布提名时称"克里的人生经历简直就是为这个职位而准备的.他生下来就是国务院工作人员的儿子,是一个无需经过培训就能直接走马上任的国务卿.没有多少人像克里那样结识众多国家的总统和总理,并且赢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也没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对美国外交政策有着透彻的理解,因而克里是今后几年主导美国外交的‘完美人选’."  相似文献   

19.
论民主监督     
新时期民主监督的新发展 民主监督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存在多党派合作这个客观历史条件的产物。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我国就出现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进步人士组成的几个民主党派,他们表示接受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并在实际行动中与我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一起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得了革命的胜利。建国前夕,他们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参加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20.
《领导之友》2012,(10):63
换只手表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有一个年轻的秘书,一天早晨,这位秘书来迟了,他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着,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表出了毛病。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表,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谦虚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