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横亘在蒙古高原南面的阴山山脉,自70年代以来,经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发现了数万幅具有狩猎游牧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其画风古朴粗犷,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有各种飞禽走兽以及猎人狩猎、部族征战,天神地祗、祖先神像、男女交媾、黥而文身、日月星辰、数量符号、车轮车辆、放牧场面、窍庐毡帐和手脚蹄印、莫不尽有。这些宝贵的原始文化艺术作品不仅对古代蒙古族及北方民族先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提供了大量形象而真实的资料,而且折光地反映了古代蒙古高原蒙古族及各北方民族先民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2.
《阴山学刊》2000年首期封面设计,背景图案为阴山岩画。阴山岩画是现知我国最大的岩画宝库,在世界岩画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地理位置,东起包头市固阳县,西至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左旗,分布于整个的阴山山脉中。据专家考证,阴山岩画群的总数在一万幅以上。其内容涉及狩猎、战争、游牧、祭祀、行军、居住、舞蹈等场景;描绘的动物有虎、狼、鹿、熊、牛、马、羊等四十余种;还有太阳神、天神等各种神祗的形象;另有面具、手印、兽面,多种生活用品的印记等。从总体上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对宇宙和自然界的认识。其时间,上起数万年前的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阴山岩画为对象,从三方面探讨了其中原始生命意识的构成及表现。首先.指出原始人类在自我意识达到较高阶段,才能自觉注视生命现象,理解和解释生命现象。其思维方式是一重化认识的生命共感方式,生命意识的核心是泛生意识。进而,对原始生命意识中的元概念阴阳观和生殖崇拜,结合阴山岩画作了较深入的阐释。最后,从生命情态的表现出发.分析岩画在生命表现上的不同层面,揭示了真挚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表现,使岩画获得了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阴山岩画是我国古代游牧人文明历程的画卷,它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录了阴山地区历史时期游牧人牧业文明的历史作用。富于流动性的游牧民族善于传播文明,为古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而对于这些沉睡了数千年岩画的研究,其可行的方法之就是民族考古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岩画是古代先民描绘或凿刻于山岩之上的图像和符号.阴山地区的岩画是中国古代北方狩猎民族创造的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内容、题材多种多样,其中对虎的刻画更具特点.在阴山虎岩画与中国北方草原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虎纹饰牌的对比分析中,可以解决阴山虎岩画的断代问题.阴山虎岩画创作的意义与动机也是岩画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阴山岩画的美学审视班澜在审美的眼睛里,阴山岩画不啻是原始的美术杰作。岩画产生之始,先民们是没有艺术意识的,岩画制作乃是他们生产中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论断:"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岩画是全意象构成。以阴山岩画为例,具体说明岩画意象性构成的三个因素。首先是岩画携带着大量的生命信息,而且包括人的本能欲望与冲动,即无意识的与内感的成份,同时也是充满生命感官体验的非理性的表现。其次,从创作角度强调了岩画迷狂的创作情态带来的心理暴力,对岩画意象的表现形式发生的决定性影响,从而形成了真率质朴的意象表现形式,以及意象范式。最后,对岩画的组合方式略加探讨,提出在求活求美的原则下的具体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读山海经》与《桃花源记》皆陶渊明寄托之作.陶渊明寄情神话世界,并非启幕金玉、珠宝、神仙洞府,而是膏黍、膏稻等百谷自生的稷泽.稷泽、都广之野神话与小成都传说皆源自蜀地.都广之野是伏羲、黄帝所居之地,也是民风纯朴、自然的国度.人心只有忘掉利欲、智慧,回归素朴自然,才能与伏羲、神农之民相遇,才能进入桃花源.  相似文献   

9.
《阴山岩画文化艺术论》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班澜、冯军胜。全书十二章 ,2 0余万字。该书在对阴山岩画图像作全面阐释的基础上 ,充分地论述了岩画与人类文化艺术的内在关系。该书无论对岩画研究还是对文化艺术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人类文化史、艺术史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岩画的发现是件大事 ,而对岩画的研究则更具重要意义。在人类的创造中 ,岩画 ,这古老的艺术 ,虽经历了几万年的风雨消磨 ,却依然与山岩同在。它们是原始人类在大地上凿绘的画册 ,记录着他们生命曾有过的忧伤与欢乐、希望与梦想、劫难与创造。它们是原始人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丰富精美的艺术宝库中,人们熟知有壁画、石雕、装饰图案等等,但还有一种极为丰富的艺术作品——岩画,直至现在尚未被人所注意。阴山山脉是已经发现的岩画中最为丰富的地方,是欧亚大陆北半部丰富的岩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伟俏丽的阴山山脉,象一座青铜铸成的屏风安放在内蒙古的中部,我国历史上纵横于蒙古草原的民族,都先后在它的身旁生活过。同时,这里又是华夏族(汉代以后称汉族)与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频繁交往的场所。因此,绵亘的阴山山脉,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和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友爱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与《山海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尤其是《海经》和《荒经》极可能有古图作依据,文字的简约和不相连属,很象是图画的文字说明.有些是说明人物当时在做什么或人物鸟兽的位置,有些是说明人或动物面朝的方向.如:(?)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海外南经》)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详于言山、言水,略于言海,谓之“山海经”名似不正,故辨之。(一)由《山经》五方山系的走向状况及所述山名可考可知者,可以肯定《山经》所载之地域为今之南起江、浙,北至豫、晋,西起陕,东至鲁的多山丘陵地带。而《海经》并非言“海”,所谓“海外”、“海内”之“海”是被作为欲述主体的“位置”的“座标”,其本身并非“主体”。《山经》、《海经》所载“山北海南”的地貌特征符合中国“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地理特点,此实为远古先民对我国古代疆域原貌的真实记录,非“虚构的神话”。(二)古人关于“方位”有三类体系,即“四方体系(东南西北)”、“五方体系(东南西北中)”、“《河图》、《洛书》体系(北东中西南)”,其中,“四方体系”、“五方体系”乃东部初民“天象观感”的“自然主义”产物,“《河图》、《洛书》体系”是从哲学义理角度对人类文明所作的精辟概括。《山海经》采用“四方”“五方”体系,尤其是《大荒经》用“东南西北”体系,可征《大荒经》为《山海经》的最初文本。(三)《山海经》之“始态”只是“图”,是太古初民之岩画的摹本。“文”后图而作,是对“图”的直观的描述与解释。《山海经》成书的历程是:初“由图生文”(“图文异处”)、“图”亡“文存”;复“由文生图”(“图文异处”)、“图”再亡而“文犹存”;再“由文生图”(“图文合壁”)。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是人们常见常用的书,可是对此书名称的理解历来颇不相同。为此,不妨也谈谈个人看法。《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前人已有论述,如明代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序》、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序》。我认为,既然是说图文字,它应当随图行世,最初未必有其名。不然,先秦诸子如《庄子》、《吕氏春秋》时见引用,为什么都不说出自《山海经》呢?查《隋书·经籍志》云:“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这是唐朝人据当日所见《山海经》写本而作的追述,并不能说明秦朝已有该书名称。但它所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内蒙古中部阴山山脉西端的狼山地区发现了大批岩画,其分布范围之大,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涉猎问题之广,在我国还属罕见。岩画发现后,立即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兴趣。毫无疑问,这些岩画对探索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意识形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而形象的资料。 阴山岩画发现后,盖山林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仅从已经发表的文章和所刊登的一百多幅岩画摹本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有一些论断,是值得商榷的。我不惴冒昧,仅对被作者称之为“天神象”的岩画,就其题材内容和断代,略陈拙见。望诸识者不吝指正。 阴山岩画中有不少被发现者称为“天神象”或“神灵圣象”的,据不完全统计,这  相似文献   

15.
袁世硕 《东岳论丛》2004,25(3):66-70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16.
从阴山岩画看“草原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山岩画内容极为丰富,时间跨度久远,最古老的岩画可追溯到原始时代,其后有匈奴时期的,有突厥时期的,也有党项、蒙古族岩画,乃至近代的制作,可谓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的历史长卷。近年来,为世人瞩目的“草原文化”,即是围绕阴山山脉及周边的草原形成的。草原文化有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多方面的构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的阴山岩画,尽管带有意义的暗昧性,但毕竟是体现着文化形态的宝贵材料。因而从阴山岩画探究“草原文化”的建构,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必要的角度。作为文化建构,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如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露…  相似文献   

17.
闫德亮 《中州学刊》2005,(4):195-197
记载远古神话故事的<山海经>(或同类的著作)应当先于屈赋而存在.屈原作品中有许多词语是对<山海经>神话传说或神话意象的直接运用,包括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神话地理、奇物异象等;有些则是出于需要对<山海经>故事进行了发挥,甚至是重新改造.<山海经>对屈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史学界对《山海经》是否可以用为可信的史料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将其运用到古史研究之中是民初“思想解放”的结果 ,其实此书在晚清学者常备的《书目答问》之中已属史部 ,且已较多为清季学人使用。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旧籍在近代中国学统里的沉浮 ,探讨民国新旧史料观的错位、传统观念怎样在“现代”学术里通过转换表现形式而延续、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传统之中断与更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宁稼雨华夏民族素以实际、平和和中庸著称,这些基本素质与奇幻思维几乎是相悖的.但是,这并不应当成为我们无视甚至否认这个民族曾经或仍然具有奇幻思维的理由。相反,对中国奇幻思维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分析,对于认清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演...  相似文献   

20.
《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此“膏”为何义?诸家多不解。郭璞曰:“言味好皆滑如膏。”郝懿行曰:“所未详。”袁珂只罗列诸家之说,避而不谈。我认为此“膏”乃壮语南部方言“Khau”之汉语音译。在壮语中“Khau”既可指“米”或“稻”,亦可代表粮食之总称。壮语有“大名冠小名”之现象,与汉语“小名冠大名”之现象正相反、试比较两种语言之异同:壮语:膏菽、膏稻、膏黍、膏稷。汉语:菽米、稻米、黍米、稷米。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